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新手爸媽必存!寶寶疫苗接種全攻略:公費自費時間表、選打建議一次搞懂

迎接小寶貝的到來,除了滿滿的喜悅,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寶寶築起健康的防護牆!打疫苗絕對是守護寶寶健康最關鍵的第一步。剛出生的寶寶抵抗力還很弱,面對外界五花八門的病毒細菌,就需要靠疫苗來幫忙訓練身體,產生抗體對抗敵人啦!

不過打開寶寶手冊的疫苗接種卡,密密麻麻的時程和一堆疫苗名稱,是不是讓爸比媽咪看得頭昏眼花?別擔心!這篇幫你整理超清楚的0-6歲完整疫苗時程表,更詳細告訴你哪些是政府買單的公費疫苗,哪些是需要爸媽自行評估的自費疫苗,還有專業小兒科醫師的重點提醒,讓你一次搞懂,不再手忙腳亂!

💉 為什麼寶寶要打這麼多疫苗?醫師說給你聽

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,會透過胎盤獲得媽媽給的抗體,但這些「來自媽媽的保護力」在出生6個月後就會逐漸下降消失。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卓郁皓醫師強調:「小朋友如果不小心感染到某些嚴重的傳染病,不只是自己生病難受那麼簡單,還可能傳染給其他小孩,尤其是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更容易爆發群聚感染。按時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、最直接的預防方法!

卓醫師也提到:「從出生到學齡前,光是公費疫苗就有快20劑要打,如果加上建議的自費疫苗,總共要接種超過10種疫苗、打上十幾針。雖然看起來很多,但每一針都在為寶寶體內的防禦軍隊添兵增將。即使未來不小心被傳染,也能有效避免症狀變得非常嚴重,大大降低住院或產生可怕併發症的風險。」

小提醒: 打疫苗前,醫師都會先仔細評估寶寶的身體狀況。除非寶寶正在發高燒或有其他急性疾病(比如嚴重感冒、腸胃炎上吐下瀉),一般情況下都可以正常接種。如果不幸確診了新冠肺炎或其他傳染病,只要身體已經康復,通常也不會影響後續的常規疫苗時程喔!但如果是特殊狀況的寶寶,例如:

  • 正在服用類固醇藥物
  • 曾因川崎症或MIS-C(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)接受過免疫球蛋白治療 這類寶寶的接種時間就需要由醫師個別評估決定,爸媽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寶寶的健康史!

📅 超清晰!0-6歲寶寶疫苗接種時程總表(公費+自費)

下面這張表是整理給爸媽的懶人包,用顏色清楚標示公費和自費疫苗,建議存下來或印出來貼在冰箱上,隨時查看不漏接!

建議施打年齡 疫苗種類 劑次與備註 公費/自費
出生滿24小時內 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第一劑 (媽咪若為B肝帶原者e抗原陽性,寶寶需施打) 公費
B型肝炎疫苗 第一劑 公費
出生滿1個月 B型肝炎疫苗 第二劑 公費
出生滿2個月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第一劑 公費
五合一疫苗 (白喉/百日咳/破傷風/小兒麻痺/b型嗜血桿菌) 第一劑 公費
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第一劑 (分2劑型或3劑型,選一種接種即可) 自費 🟠
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第一劑 (需自費,通常共需2-3劑) 自費 🟠
出生滿4個月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第二劑 公費
五合一疫苗 第二劑 公費
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第二劑 (2劑型完成;3劑型則還有第三劑) 自費 🟠
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第二劑 自費 🟠
出生滿5個月 卡介苗 一劑 (最晚建議於5-8個月內完成) 公費
出生滿6個月 B型肝炎疫苗 第三劑 公費
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第三劑 (此劑為基礎劑,需自費!) 非常重要! 自費 🟠
五合一疫苗 第三劑 公費
流感疫苗 第一劑 (首次接種需打2劑,間隔4週) 公費/自費
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第三劑 (僅3劑型需接種) 自費 🟠
新冠肺炎疫苗 (莫德納或幼兒BNT) 開始接種 (劑次與間隔依品牌不同) 公費
六合一疫苗 (五合一 + B肝) 一劑 (可選擇此取代公費五合一第三劑+B肝第三劑,少打一針!) 自費 🟠
出生滿12個月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(MMR) 第一劑 公費
水痘疫苗 第一劑 公費
出生滿12-15個月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第四劑 (追加劑) 公費
A型肝炎疫苗 第一劑 公費
出生滿15個月 日本腦炎疫苗 (活性減毒) 第一劑 公費
出生滿18個月 五合一疫苗 第四劑 (追加劑) 公費
A型肝炎疫苗 第二劑 (與第一劑間隔至少6個月以上) 公費
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第三劑 (追加劑,依品牌可能於12個月後接種) 自費 🟠
出生滿2-3歲 日本腦炎疫苗 (活性減毒) 第二劑 (與第一劑間隔至少12個月) 公費
出生滿4-6歲 水痘疫苗 第二劑 (此劑建議自費施打,提升保護力!) 自費 🟠
滿5歲至入小學前 四合一疫苗 (白喉/百日咳/破傷風/小兒麻痺) 追加劑 公費
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(MMR) 第二劑 公費

🟢 綠色:政府提供之公費疫苗 | 🟠 橘色:需自費接種之疫苗

🔍 這些自費疫苗為什麼醫師建議打?深入解析

1️⃣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(自費)

  • 保護什麼? 專門對付兇猛的「輪狀病毒」!這是引起5歲以下幼兒嚴重腸胃炎最常見的元兇。
  • 為什麼重要? 卓郁皓醫師解釋:「輪狀病毒的威力真的很可怕!寶寶感染後會狂拉肚子、猛烈嘔吐,嚴重時會脫水、電解質失衡,常常需要住院打點滴才能好轉,更麻煩的是還可能引發抽搐等併發症。」口服疫苗就是寶寶小肚肚的最佳防護罩!
  • 怎麼吃? 用喝的!不是打針喔。通常寶寶接受度很高。
  • 有副作用嗎? 少數寶寶口服後可能出現輕微腹瀉或短暫低燒,通常1-2天內就好轉,爸媽不用太緊張。
  • 劑型怎麼選?
    • 2劑型: 最早可在寶寶滿6週大時吃第一劑,兩劑之間至少隔4週。通常滿2個月和4個月接種。
    • 3劑型: 同樣滿6週可開始,每劑之間間隔4-10週。通常滿2個月、4個月、6個月接種。
  • 關鍵提醒: 第一劑有年齡限制!2劑型最晚要在寶寶滿24週(約5個半月)前吃第一劑;3劑型最晚要在滿32週(約7個半月)前吃完最後一劑,爸媽務必留意時效!

2️⃣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– 第三劑 (自費)

  • 保護什麼? 對抗「肺炎鏈球菌」。別被名字騙了,它不只會引起肺炎,更是中耳炎、鼻竇炎,甚至可怕的敗血症、腦膜炎的常見兇手!
  • 公費vs自費: 這支疫苗的第一劑(2個月)、第二劑(4個月)、第四劑(12-15個月)是公費提供。唯獨滿6個月要打的「第三劑基礎劑」需要自費
  • 為什麼建議自費打第三劑? 卓醫師強調:「這劑非常重要!在6個月大時補上第三劑,能讓寶寶體內的抗體濃度拉得更高,特別是對黏膜的保護力(像常感冒併發的中耳炎)會更完整。」尤其常感冒、或是已經送去托嬰中心的寶寶,暴露在病菌中的機會大增,強烈建議自費接種這第三劑。「如果6個月時錯過了,記得1歲的第四劑公費疫苗還是要按時打,雖然保護力可能沒那麼全面,但總比沒打好。」
  • 沒打第三劑會怎樣? 保護力可能不夠持久,寶寶在6個月到1歲間這段時間,對抗肺炎鏈球菌的防護力會比較薄弱。

3️⃣ 六合一疫苗 (自費)

  • 是什麼? 簡單說,就是「公費五合一疫苗」+「公費B型肝炎疫苗」的合體升級版!打一針等於打了兩種疫苗的效果。
  • 好處在哪?
    • 寶寶少挨一針! 看看寶寶滿6個月那個月要打的疫苗:B肝第三劑、肺炎鏈球菌第三劑(自費)、五合一第三劑、流感第一劑、輪狀第三劑(若選3劑型),可能還有新冠疫苗…真的超級多!選擇六合一疫苗,就能把B肝和五合一這兩針合成一針,寶寶少痛一次,爸媽也少跑一趟、少付一次掛號費。
    • 操作更安全穩定: 卓醫師補充:「傳統五合一疫苗是粉狀藥劑,需要混合溶液後再用針筒抽取施打,過程中難免有抽取不完全或污染的微小風險。六合一疫苗是預先充填好的針劑,隨開即用,步驟簡單,更能確保劑量精準和無菌操作。」
  • 效果一樣嗎? 保護效果和分開打五合一+B肝疫苗是完全相同的!爸媽可以放心。
  • 施打後注意: 跟其他疫苗一樣,接種後48小時內多留意寶寶體溫,注射部位可能會有紅腫或小硬塊,可以稍微冰敷緩解。

4️⃣ 水痘疫苗 – 第二劑 (自費)

  • 公費有打第一劑了,還要打第二劑? 是的!公費提供滿1歲時接種第一劑水痘疫苗,保護力大約75%-85%。卓醫師指出:「只打一劑,還是有不少孩子會發生『突破性感染』,而且其中一些孩子長的水泡還是很嚴重,甚至留疤。」
  • 第二劑好處: 在4-6歲時自費接種第二劑,可以把保護力一舉提升到97%左右!大幅降低感染機會,就算真的被傳染,症狀也會非常輕微,幾乎不會發燒,水泡數量少、復原快,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水痘併發的嚴重細菌感染、肺炎或腦炎。
  • 關鍵提醒: 這劑自費疫苗很值得投資!特別是要進入幼兒園或小學團體生活的孩子。

5️⃣ 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(自費)

  • 保護什麼? 專門預防由「B型腦膜炎雙球菌」引起的侵襲性感染,包括致命的腦膜炎和敗血症。
  • 為什麼建議考慮? 卓郁皓醫師嚴肅地說明:「腦膜炎雙球菌是造成兒童細菌性腦膜炎的三大兇手之一,而且它非常可怕!一旦感染,病情惡化速度極快,可能短短24小時內就從發燒進展到休克、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,死亡率很高!即使幸運救回來,也常留下嚴重的後遺症,像是聽力喪失、截肢、智力受損或癲癇等。」
  • 發生率高嗎? 雖然發生率相對較低(不像感冒那麼常見),但因為後果極其嚴重,且目前有疫苗可以預防,建議爸媽可以諮詢小兒科醫師,了解相關風險後再決定是否接種。
  • 接種時程: 通常需接種2-3劑(依不同廠牌),建議接種年齡可從2個月大開始。自費價格較高,需納入考量。

🦠 新冠疫苗.保護幼兒不可少

COVID-19疫情影響我們生活好幾年,年紀小的孩子其實是高風險群!現在6個月以上的小寶寶也能接種新冠疫苗了。

💉 為什麼幼兒也要打新冠疫苗?

卓郁皓醫師表示:「5歲以下的孩子感染新冠病毒,雖然大部分是輕症,但還是有機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,例如很喘的哮吼、嚴重的肺炎,最可怕的就是猛爆性的腦炎,過去台灣已有不少令人心痛的案例。另外,感染後2-6週內還有可能發生『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 (MIS-C)』,會高燒好幾天合併全身多重器官發炎甚至休克。」接種疫苗最核心的目的,就是有效預防這些重症、住院、死亡,以及MIS-C的發生!

🧒 幼兒新冠疫苗怎麼選?

目前台灣核准用於6個月以上幼兒的有兩種:

  1. 莫德納 (Spikevax) 幼兒劑型:
    • 劑量:是成人劑量的1/4。
    • 劑次:基礎劑共需施打2劑,兩劑之間間隔4週
    • 適用年齡:6個月至5歲。
  2. BNT (Comirnaty) 幼兒劑型:
    • 劑量:是成人劑量的1/10。
    • 劑次:基礎劑共需施打3劑。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4週,第二劑和第三劑間隔至少8週
    • 適用年齡:6個月至4歲 (註:依最新核准年齡為主)。
    • 追加劑: 完成基礎劑接種後,間隔一定時間(通常至少3個月)可再接種追加劑。

⚠️ 接種後注意事項

無論接種哪一種品牌,施打後幾天(特別是48小時內)請爸媽多觀察寶寶:

  • 常見反應: 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紅腫痛、輕微發燒、煩躁哭鬧、嗜睡、食慾稍微差一點。
  • 何時要就醫: 如果出現高燒超過48小時、活動力明顯變差、呼吸急促困難、持續性嘔吐、抽搐等狀況,應立即就醫評估。

📌 卓郁皓醫師給爸媽的關鍵提醒

  1. 按時接種是關鍵: 疫苗時程是經過嚴謹研究,能讓寶寶在最需要保護的年紀獲得最佳免疫力,盡量不要延遲。
  2. 錯過了怎麼辦? 如果不小心漏打了,千萬別想說「算了」!盡快帶寶寶回兒科門診,跟醫師討論如何「補接種」,把防護網盡快補起來。
  3. 自費疫苗量力而為: 了解每一支自費疫苗的保護範圍和重要性,根據寶寶的健康狀況(例如是否早產、是否有慢性病)、生活環境(是否送托、家中是否有學齡兄姊)及家庭經濟來做選擇。有疑問隨時諮詢信任的小兒科醫師。
  4. 保存好寶寶手冊: 每次接種都要記得帶兒童健康手冊,讓醫護人員詳細記錄,這是寶寶重要的健康護照!
  5. 接種後多觀察、多安撫: 打針後寶寶可能會不舒服,多給予擁抱、哺乳或安撫。注意體溫變化,必要時可依醫師指示使用退燒藥。

疫苗接種,是爸媽送給寶寶最珍貴的健康禮物之一! 雖然看到寶寶挨針會心疼,但這些小小的預防措施,能為他們抵擋外面世界許多兇猛疾病的侵襲,讓他們平安健康地長大。把這篇攻略收藏起來,或分享給需要的親朋好友吧!

諮詢專家:卓郁皓 醫師

  • 現任: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
  • 經歷:成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、感染科專科醫師

(本文參考專業資訊並重新撰寫,內容更為詳盡)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