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吼!最近是不是覺得天氣超熱,午後又常下暴雨,颱風還來湊熱鬧?翻翻月曆才發現,8月7日竟然立秋了!說真的,台灣的立秋根本不像秋天,那句「睡起秋色無覓處,滿階梧桐月明中」的詩意,咱們南方人完全感受不到啦!只有北方梧桐樹掉幾片葉子意思意思,假裝迎秋一下。人家都講秋燥秋燥,但現在明明濕到爆,哪來燥啊?根本是身體在泡水求救!知名身心靈醫師洛桑加參就提醒,這個時節濕氣超重,搞不好會讓你「秋後算帳」——濕疹、水腫通通來。別擔心,今天就來分享三招排濕神技,簡單到爆,幫你快速甩掉濕氣,健康過秋天!
立秋其實是「長夏」?濕氣爆表的真相大公開
先來說說立秋的玄機。你可能以為立秋就是秋天開始,但老中醫可不這麼想!他們在夏天和秋天中間塞了一個「長夏」季節,對應五行裡的「土」,專門管脾臟,表現出來就是濕到不行。超準的對吧?洛桑醫師在書裡提到,二十四節氣是跟著太陽走,但古人超有智慧,搞出長夏這招。藏地更誇張,一年分六季,兩個月換一次,連藏醫都強調要按節氣養生。台灣的立秋?根本沒秋意,反而跟長夏的濕氣百分百 match!下雨天多正常,但如果你冷氣吹整天、狂灌冰飲、頭髮不吹乾、還猛嗑西瓜生魚片,濕疹冒出來,一點都不意外啦!
濕氣分兩種:外面濕跟裡面濕。外面濕就是午後雨或颱風雨,搞到空氣潮到出水。裡面濕呢?就是你生活習慣害的——冷氣開整晚、手搖飲一杯接一杯、熬夜追劇配鹹酥雞、心事一堆傷脾臟,再加上運動少、流汗不擦乾,身體就像泡在水裡,重到不想動,還可能起紅疹、汗皰疹。這可不是小事,濕氣堆久了,秋後算帳超可怕:疲勞、水腫、皮膚癢到爆,甚至影響睡眠。所以啊,立秋也是長夏的開始,這幾天要特別小心身體警訊!
濕氣上身?身體求救訊號你中了幾項?
濕氣不是看不見摸不著,它會用各種方式跟你呼救!我身邊就有人中招:朋友阿明上個月狂吹冷氣、喝冰啤酒,結果手腳起小水泡,癢到睡不著;同事小美愛吃西瓜當晚餐,隔天臉腫得像麵龜。這些都是濕氣顯化!常見求救訊號包括:
- 身體困重:早上起床超累,感覺被千斤頂壓住,動都不想動。
- 皮膚問題:濕疹、紅疹、汗皰疹冒出來,尤其關節縫隙超癢。
- 水腫:臉腫、腳腫,穿鞋子都緊繃,按下去還有凹痕。
- 腸胃不適:肚子悶脹、大便黏馬桶,吃啥都沒胃口。
- 精神差:腦袋像灌水泥,專注力歸零,還容易煩躁。
如果中了三項以上,快點行動!別以為濕氣小事,它可是健康炸彈,搞不好誘發慢性病。接下來,就教你三招排濕神技,簡單到阿嬤都會做,快速甩掉濕氣!
第一招:陽光下健走——排濕最快樂的運動
洛桑醫師最推這招!陽光下健走不只排濕,還能讓你睡超香,一舉兩得。原理超簡單:運動時全身發熱,帶動氣血循環,濕氣就從汗排出去。陽光又能補陽氣,強化脾臟功能。重點是,這招免費又輕鬆,不用上健身房!
怎麼做才有效?避開中午烈日就對了
健走不是叫你中午頂著大太陽去暴走,那會中暑啦!最佳時機是早上7-9點或下午4-6點,陽光溫和,走起來超舒服。選公園或河濱步道,有樹蔭更讚。裝備嘛,穿吸汗運動衣、舒適球鞋,帶瓶水就夠。我親身試過:以前下班累得像狗,硬是抽30分鐘去走,一週後身體輕了,濕疹也消一半!步數不用多,每天30分鐘,速度中等就好,走到微喘、出汗就達標。記住,主動流汗比被動好——像岩盤浴或蒸氣室雖然爽,但效果差一點,因為自己出力才叫醒全身細胞。
健走小秘訣:加點變化更給力
想升級效果?試試這些撇步:
- 邊走邊拍打:手臂拍打大腿外側,促進淋巴流動,濕氣排更快。
- 找伴一起走:跟朋友邊聊邊走,心情好,濕氣少,還能互相監督。
- 聽音樂或Podcast:放點輕音樂,時間過超快,不知不覺就走完。
- 雨後更適合:下過雨空氣清新,濕氣重時走一走,身體馬上清爽。
健走後記得擦乾汗,別讓濕氣又吸回去!如果沒時間,一週三次也行,重點是持續。堅持兩週,保證你感覺身體像換新的一樣!
第二招:溫水泡腳泡澡——睡前放鬆排濕神器
泡腳泡澡是排濕的懶人法,尤其適合沒空運動的上班族。溫熱水能活化血液循環,把深層濕氣逼出來。洛桑醫師說,溫度是關鍵:太燙會刺激交感神經,讓你精神到失眠;溫溫的才能放鬆副交感神經,幫你睡好覺。
泡腳DIY:溫度控好,效果加倍
泡腳超簡單,在家就能搞!水溫控制在41-43度,手摸覺得溫熱不燙就行。用個水桶或臉盆,水位蓋過腳踝,加點料更讚——像老薑切片(驅寒排濕)、或鹽巴(消水腫)。泡20分鐘就好,邊泡邊按摩腳底穴道,超享受!我每晚泡,一週後腳不腫了,連帶睡眠品質 up up。切記避開冰水或過熱水:冰水會讓血管收縮,濕氣卡更緊;超過46度的熱水適合白天提神,晚上用會讓你嗨到天亮。
泡澡升級版:全身濕氣一次清
如果有浴缸,泡澡更給力!同樣水溫41-43度,水深到胸口,加幾滴精油(如薰衣草放鬆)。泡10-15分鐘,起身時慢慢來,避免頭暈。泡完別馬上吹冷氣,用毛巾擦乾,穿長袖保暖。我朋友試過:她濕氣重到腰痠,泡澡一週後痠痛大減,皮膚也變亮。沒浴缸?用熱毛巾敷肩頸也行,重點是讓熱力滲透。
注意事項:這些地雷別踩
泡腳泡澡雖好,但有些人要小心:
- 心血管問題者:水溫別太高,時間縮短,先問醫師。
- 皮膚傷口:避開傷口處,改用濕毛巾輕敷。
- 飯後一小時內:別泡,免得消化不良。
睡前做最棒,幫你一夜好眠,濕氣 bye bye!
第三招:聰明喝水——擊退水腫的終極武器
很多人誤會:水腫是因為水喝太多?錯!洛桑醫師打臉這觀念:水腫多是循環差造成,不喝水反讓血液變稠,濕氣更難排。關鍵是喝對水、促進循環!
喝水黃金法則:溫熱水才是王道
水腫時,冰水是大忌!改喝溫熱開水(40度左右),小口慢飲。每天喝體重x30c.c.的水,例如60公斤喝1800c.c.。時機超重要:起床一杯溫水喚醒腸胃;餐前30分鐘喝助消化;運動後補水排汗。我親身見證:以前怕水腫不敢喝,結果更腫!改喝溫水後,搭配運動,兩週水腫消光光。記住,別一次灌一大瓶,分次喝才吸收好。
促進循環:動起來就對了
光喝水不夠,要搭配活動!久坐久站是濕氣幫兇,每小時動5分鐘:辦公室做伸展、居家深蹲、散步買咖啡。簡單運動如抬腿、腳踝轉圈,都能帶動循環。洛桑醫師強調,心臟和肌肉練強,水腫自然退散。試試這招:邊喝水邊走動,雙效排濕!
飲食助攻:這些食物是濕氣殺手
喝水之外,吃對東西加速排濕:
- 利尿食材:紅豆、薏仁煮湯,幫助排水。
- 溫性食物:薑茶、肉桂,驅寒暖身。
- 避開地雷:西瓜、冰品、生魚片,濕氣最愛這些!
多喝水不是藉口狂灌,是要聰明搭配生活習慣!
額外加分:立秋養心術,避開「秋後算帳」
立秋雖熱,但算新季節開始,洛桑醫師提醒要謹慎行事!秋天肅殺之氣重,容易有紛爭,別因天熱就忘形。一流的人都重「好開始」——春生夏長後,秋收時節要穩住。避免和人吵架,學著原諒展現肚量。濕氣排掉,心情也跟著亮起來!
日常小習慣:濕氣遠離你
- 吹冷氣秘訣:溫度設26-28度,搭配電風扇,別直吹身體。
- 流汗處理:馬上擦乾換衣,別讓濕氣停留。
- 睡眠調整:早睡早起,脾臟最愛規律作息。
結語:健康過秋,就從今天開始!
立秋濕氣重不是末日,用對方法超 easy!陽光健走、溫水泡腳、聰明喝水,三招神速排濕,幫你避開濕疹、水腫、疲勞這些「秋後算帳」。別等身體泡水才行動,今天起就試試看!堅持兩週,保證你輕盈有勁,開心迎接秋天~分享給親友,一起健康升級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