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的晚風是不是開始帶點涼意啦?但先別高興太早!這種「白天熱爆、晚上微涼」的秋老虎天氣,根本就是濕疹的溫床!你是不是也每到這時候,皮膚就這裡紅一塊、那裡癢到抓破皮?看著手臂小腿冒出的疹子,心裡超困惑:這到底是汗皰疹、異位性皮膚炎,還是什麼奇怪的皮膚過敏啊?
🤔 濕疹到底是什麼?中醫師一次說清楚!
扶原中醫的何昱樺醫師常遇到病人拿著紅癢的皮膚問:「醫師,我這是濕氣太重嗎?」其實啊,大家常聽到的汗皰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接觸性皮膚炎,甚至富貴手或脂漏性皮膚炎,在中醫眼中都屬於「濕疹」的大家族!關鍵就在於那個「濕」字——但這裡說的濕,可不是叫你狂喝薏仁水就能解決的!
❌ 破除迷思:除濕≠狂喝涼飲!
何醫師分享一個真實案例:有位上班族姐姐聽說「綠豆薏仁袪濕」,直接煮一大鍋冰在冰箱,當水每天喝。結果呢?濕疹反而越冒越多!為什麼?因為中醫說的「濕」分很多種,像她這樣猛灌冰涼飲品,反而把脾胃搞到虛寒,就像冰箱結霜一樣,濕氣根本排不出去,全堵在皮膚發作啦!
💡 中醫師小教室:濕疹的「濕」分三種!
- 夾雜風邪:癢到坐立難安,半夜狂抓 → 需用 荊芥、防風 等祛風藥
- 伴隨熱邪:皮膚紅腫發燙,摸起來熱熱的 → 要用 金銀花、連翹 清熱解毒
- 脾胃內濕:外食族最常見!消化差、便便黏 → 得靠 白朮、茯苓 健脾利濕
🙅♀️ 濕疹地雷你踩幾個?5招從體內斷根!
1️⃣ 戒掉「透心涼」!冰飲是濕氣幫凶
「醫師!我喝青草茶降火氣啊!」門診常聽到這句。何醫師搖頭說,很多人以為皮膚發炎是「火氣大」,狂灌椰子水、青草茶這些寒涼飲品,結果脾胃功能越喝越差!就像馬達沒力抽不動水,濕氣全積在體內。建議改喝室溫的溫開水或玉米鬚茶,溫和排水不傷身。
2️⃣ 熬夜=濕氣儲存計畫!
「擦萬元乳霜不如睡對時間!」中醫的十二經絡對應十二時辰,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肝經排毒黃金期。這時候不睡,等於把代謝廢物全囤在體內變濕毒。與其買貴桑桑的精華液,不如10:30躺平,讓肝臟自動幫你「內建除濕機」!
3️⃣ 洗澡水太熱?皮膚在哀嚎!
癢起來沖熱水超爽?快住手!高溫會洗掉皮膚油脂,讓屏障更脆弱。水溫請控制在24-29度(摸起來微涼不冰),沐浴乳選無香料、無色素的簡單配方。洗完澡3分鐘內立刻塗乳霜鎖水,避免乾癢惡化。
4️⃣ 汗水別戀戰!隨身帶這2寶
運動流汗是好事,但濕衣服黏皮膚超過10分鐘,汗裡的鹽分刺激角質層,濕疹立刻爆發!建議:
- 🎽 帶件純棉備用衣在包包
- 🧺 用紗布巾按壓吸汗(別用力摩擦!)
尤其後頸、手肘窩這些皺褶處,一定要保持乾爽!
5️⃣ 吃錯=餵養濕疹!外食族必看禁忌
何醫師點名「濕疹地雷菜單」:
🚫 海鮮拼盤(尤其蝦蟹貝類)
🚫 鹽酥雞+辣粉(炸物+辛辣雙重暴擊)
🚫 薑母鴨配啤酒(酒精+燥熱超NG)
🚫 芒果冰(高糖+冰涼完美踩雷)
改吃冬瓜湯、四神湯、清蒸鱸魚,用當季蓮藕、山藥健脾胃才是正解!
🌟 皮膚科沒說的保養心法
濕疹妹子最怕類固醇依賴!何醫師建議急性期擦藥控制,緩解期改調體質。平時可煮「三白茶」:白朮3錢+白扁豆2錢+茯苓3錢,加1000cc水煮20分鐘,一週喝3天幫脾胃溫和除濕。記得放涼到40度再喝,保留藥效不傷胃!
👉 本文由扶原中醫診所專業授權,想知道更多體質調理秘訣?追蹤扶原中醫粉絲專頁獲得第一手養生資訊!
最後叮嚀:秋天濕疹像「身體的漏水警報」,狂擦藥只是堵破口,從脾胃根本修復才是治本。戒冰飲、睡好覺、流汗快擦乾——這三件事做到,明年秋天就能跟癢癢肌說掰掰啦!(握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