🦀 秋蟹季開吃!中醫師提醒「冷底人」必看養生術
又到秋天螃蟹肥的季節啦!夜市熱炒、海產店滿滿都是嗑蟹的人潮,但你知道嗎?中醫師提醒:螃蟹雖然超鮮甜,但體質「冷底」的人亂吃可是會拉到虛脫!今天就來分享老中醫傳下來的吃蟹智慧,讓你爽吃不怕肚子痛。
螃蟹營養高,但這些人要當心!
螃蟹的蛋白質比雞胸肉還高,鈣、鋅、磷這些礦物質也爆表,重點是脂肪超低!不過它也是「高普林」、「高膽固醇」的狠角色:
- 痛風族注意:尿酸高的捧油,吃太多小心關節半夜痛到哭!
- 心血管警訊:膽固醇飆高的人,蟹膏蟹黃淺嘗就好,別整隻啃光光。
- 過敏體質小心:如果你吃蝦子會起疹子,螃蟹更要躲遠點!嚴重可能喘不過氣,真的會要命。
⚠️ 為什麼有人吃完蟹就狂拉肚子?
老中醫的《本草綱目》早就寫過:螃蟹性寒! 如果你符合下面這些狀況,代表你是「冷底體質」,吃蟹絕對要節制:
- 喝冰飲十分鐘就衝廁所,大便永遠軟糊糊
- 吃飽常脹氣像懷孕三個月,消化超差
- 冬天還沒到,手腳就冰得像冰棒
- 經期來小腹像被刀割的女生
這種體質的人硬吃螃蟹,寒氣直衝腸胃,保證讓你拉到腿軟,長期下來脾胃更虛寒!
� 中醫師私房4招!破解螃蟹寒性吃法
第1招|紫蘇葉+老薑=寒氣退散黃金組合
怕螃蟹太寒?老祖宗有解方!蒸蟹時記得:
- 在蟹殼上鋪 5-6片新鮮紫蘇葉(傳統市場就買得到)
- 淋上 3湯匙米酒 去腥
- 塞 5片老薑 在蟹肚裡
紫蘇葉可不是擺好看的!它在中醫裡是「解魚蟹毒」的神物,能暖胃止瀉。老薑發汗驅寒,米酒活血,三管齊下中和寒性。偷偷告訴你:紫蘇的香氣會逼出蟹肉甜味,比單吃更鮮!
第2招|孕婦吃蟹安全守則
懷孕媽咪想吃蟹解饞?謹記「三不三要」:
三要 | 三不 |
---|---|
✅ 選活蟹現蒸 | ❌ 不吃蟹腳 |
✅ 蒸足20分鐘全熟 | ❌ 不配冰飲 |
✅ 搭配紫蘇梅醬蘸食 | ❌ 不過量(半隻為限) |
老一輩說「蟹腳會滑胎」不是迷信!蟹腳毛多難洗淨,容易藏細菌。古籍寫「蟹爪主破胞墮胎」其實是怕孕婦吃到不潔引發感染。建議挑蟹身肉沾 紫蘇梅醬,酸甜開胃又解毒。
第3招|虛寒體質的替代方案
如果你:
- 吹風就狂打噴嚏
- 生理痛要吃止痛藥
- 冬天棉被永遠睡不暖
中醫師直接勸退! 哺乳媽媽也一樣。寒性體質吃蟹就像「寒冰掌」打進身體,不只腹瀉,還可能手腳發麻、頭痛想吐。實在嘴饞?試試 螃蟹味噌豆腐湯:
📝 暖身蟹湯食譜(1人份) 材料:蟹殼2隻、白味噌1大匙、板豆腐半塊、蔥花少許 煮法:
- 蟹殼敲碎+500ml水煮15分鐘成高湯
- 濾掉殼渣,加入味噌攪散
- 放豆腐小火煮3分鐘,撒蔥花 ✨ 關鍵:味噌是發酵物「由寒轉溫」,豆腐補蛋白質,比啃整隻蟹安全!
第4招|啤酒OUT!味噌湯IN
海產店最愛「螃蟹配生啤」根本是腹瀉套餐!中醫觀點:
- 螃蟹=寒性
- 啤酒=寒性
- 寒+寒=腸胃抽筋狂瀉
改喝熱味噌湯才是王道! 味噌用大豆發酵,本身能護胃黏膜,溫熱喝更能中和蟹寒。日式料理店常見「蟹肉茶碗蒸」也是聰明吃法,雞蛋的溫性平衡蟹肉,營養又不傷身。
🌿 中醫小教室:為什麼紫蘇能救急?
菜市場阿嬤賣蟹總附贈紫蘇葉,其實超有科學根據!現代研究發現:
- 紫蘇醛(精油成分)能抑制細菌繁殖,尤其海鮮常見的腸炎弧菌
- 迷迭香酸 抗發炎,減緩腸道過敏反應
- 促進腸胃蠕動,避免脹氣
下次吃蟹記得跟老闆多要一包紫蘇葉,吃完把 3片紫蘇+2片薑+300ml熱水 泡5分鐘喝,等於自製「防瀉茶」!
🩺 這些人吃蟹前先問中醫師!
雖然有破解招數,但以下族群務必先諮詢:
- 痛風發作中:尿酸值>7.0 先忌口
- 長期吃抗凝血藥:蟹肉維生素K恐影響藥效
- 慢性腎臟病:高蛋白質增加腎負擔
-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:可能誘發過敏癢疹
💡 小技巧:吃完蟹後 按壓「足三里」(膝蓋下四指寬凹陷處),用拇指揉壓3分鐘,能強健脾胃化解寒濕。
秋蟹肥美當前,只要懂得中醫的「君臣佐使」搭配智慧,照樣能吃得滿足又平安!快把這幾招學起來,周末嗑蟹時在朋友面前露一手養生功夫吧~(轉載自馬光中醫診所衛教資料,實際體質調理請諮詢合格中醫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