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健康保養

入秋氣血卡關?便祕、經期拉警報!芋頭豬肉湯雙補攻略

最近早晚溫差大到像坐雲霄飛車,你有沒有發現上廁所越來越卡卡?或是生理期快來時整個人懶洋洋、肚子悶痛到想罵人?中醫師說這不是你的錯,根本是「秋分」這個節氣在搞鬼!今天就來破解台灣女生秋天最常碰到的氣血雙虛危機,用兩樣菜市場就買得到的食材,煮出連阿嬤都點頭的古早智慧湯品。

為什麼秋天特別容易「氣血掉漆」?中醫解密身體小毛病

🌙 陰陽轉換的季節陷阱

秋分過後太陽提早下班,中醫師大久保愛點出關鍵:「陰陽失衡」就是元凶!秋天燥氣當道,我們身體裡的「陰液」(像是腸道潤滑液、子宮內膜需要的養分)會被偷偷蒸發掉。最直接影響是什麼?腸道像乾涸的河床,便便卡在裡面動彈不得,這就是中醫說的「陰不足型便秘」

🩸 氣血不足的女生最吃虧

如果你本來就是手腳冰冷、爬個樓梯就喘噓噓的類型,秋天會更慘!「氣」(身體能量)和「血」(營養輸送)雙雙不足時:

  • 經期前:胸部脹痛、情緒暴走、嗜睡卻睡不飽
  • 排便時:蹲半天只有幾顆羊便便,小腹卻脹得像懷孕
  • 平常日:下午三點就眼神死,狂嗑零食也補不回精神

🍠 芋頭不是普通配角!腸道救援3大秘技

祕密武器:滑溜溜的「半乳糖」

切芋頭時黏到懷疑人生的黏液,其實是腸道最愛的天然保濕劑!這種叫半乳糖的成分,會在腸壁形成保護膜:

  • 幫乾燥的腸道「補水」
  • 修復被硬便便刮傷的黏膜
  • 促進腸子規律蠕動(咕嚕聲是健康訊號!)

膳食纖維是掃除大隊長

營養師破解迷思:「芋頭醣分高」是誤會!其實它比地瓜、馬鈴薯的碳水量更低,每100克只有112大卡,減肥吃剛剛好。更重要的是富含兩種纖維:

纖維類型 作用機制 對便祕的好處
非水溶性纖維 在腸道吸水膨脹 把乾硬便便泡發變軟
發酵性纖維 被腸道菌分解產氣 刺激大腸加速蠕動

🩺 婦產科醫師的經期小叮嚀

新竹國泰醫院張瑜芹醫師特別提醒:「黃體素上升時,腸子根本在罷工!」這時與其喝冰飲刺激腸胃,不如吃溫和的粗澱粉。她推薦把芋頭煮到鬆軟,經前三天當早餐吃,纖維會溫柔地推動腸道,又不會讓痛經雪上加霜。

🐷 豬肉挑對部位!補血效果贏牛肉

補鐵界的隱藏冠軍

說到補血,台灣人總先想到牛肉,但營養師透露:豬後腿肉的鐵質其實比牛腱還高!每100克含1.5mg鐵質,搭配維生素B群形成「造血黃金組合」:

  • B6+葉酸:合成新鮮紅血球
  • B12:防貧血頭暈
  • 蛋白質:提供造血原料

經期前後這樣吃最有效

graph LR
A[經期前7天] -->|易便秘煩躁| B(豬里肌+芋頭湯 清補氣血)
C[經期結束] -->|需大補血庫| D(豬肝+枸杞湯 滋陰養血)

料理神隊友推薦

中醫師廖千慧教戰:煮豬肉湯時加三寶辛香料,效果翻倍!

  1. 蒜頭:增強血液含氧量,擊退疲勞
  2. 蔥白:促進末梢循環,手腳不冰冷
  3. 韭菜:溫補腎陽,改善經期腰痠

🍲 台灣媽媽版「芋香豚肉湯」食譜

選材訣竅

  • 芋頭:挑大甲檳榔心芋,切開有紫絲才夠鬆
  • 豬肉:選胛心肉(梅花肉)油脂適中,久煮不柴
  • 湯底:用虱目魚骨熬湯代替清水,鮮味爆棚

懶人快煮法(電鍋版)

  1. 🥩 豬肉切塊燙去血水(加米酒去腥)
  2. 🍠 芋頭切大塊,乾鍋煸到表面微黃(防煮爛)
  3. 🧄 爆香蒜末+紅蔥頭,加肉塊炒出香氣
  4. ⚡ 所有材料進內鍋,外鍋加2杯水
  5. 🔥 跳起後燜20分鐘,撒韭菜末開吃!

經期調理時間表

生理階段 湯品調整重點 功效
經前1週 多加薑絲、白胡椒 暖宮防經痛
經期中 去芋頭改加紅蘿蔔 避開脹氣食材
經後3天 豬肉換豬肝,加枸杞 大補血庫

💡 營養師沒說的日常保養術

避開「耗氣血」地雷

  • 早餐別只喝冰奶茶:低溫讓腸胃緊縮,氣血凝滯
  • 晚餐少吃生菜沙拉:粗纖維在夜間難消化
  • 別在經期狂喝四物湯:可能越補越上火

簡易穴位按摩

👐 排便順暢按虎口:合谷穴(拇指食指交界)每天按壓3分鐘
🦶 經痛緩解按腳踝:三陰交(內踝上四指)用暖暖包溫敷

📌 中醫師小筆記:秋補重點在「潤補」而非「猛補」,芋頭的黏滑和豬肉的溫潤,就像幫身體蓋層蠶絲被,慢慢把夏天流失的氣血養回來。記得煮湯時不加過多調味料,靠食材原味才是真功夫!

下次在菜市場看到沾滿泥土的芋頭,別再嫌它醜!這可是老天爺送給台灣女生最接地氣的養生法寶。今晚就煮一鍋暖呼呼的湯,跟便祕、經期不適說掰掰吧~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