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阿公明明聽得懂,為什麼一直講外星語?」
這是家屬最常崩潰的疑問。當親人突然像被施了咒語,話到嘴邊只剩混亂音節,別急著放棄溝通!台灣語言治療師獨創的「對話三卡術」,讓愛在無聲處發芽。
一、失語症不是啞巴!破除3大迷思
❌ 迷思1:只是年紀大「臭乳呆」?
真相:突然出現的語言退化,九成是腦部受損警訊!阿嬤上週還能聊天,這週卻詞不達意,快掛神經內科確認。
❌ 迷思2:多練習講話就會好?
真相:硬逼患者說話反造成壓力。理解型失語症患者根本聽不懂指令,你越吼他越焦慮。
❌ 迷思3:寫字比說話有用?
真相:失語症常伴隨書寫障礙!強迫寫字就像要骨折的人跑步,可能讓患者自暴自棄。
二、腦部風暴來襲!台灣常見5大失語症兇手
🧠 頭號戰犯:腦中風(佔7成)
「前一秒笑著吃湯圓,下一秒碗都拿不穩」
腦血管就像台灣老舊水管,塞住(缺血)或爆裂(出血) 都會讓語言中樞當機。尤其左腦額葉與顳葉受損最危險,這可是我們的「語言晶片」所在!
🩹 隱形殺手:頭部外傷
車禍跌倒撞到頭,當下沒事?小心慢性腦出血!臨床案例:工地師傅撞頭後2週,突然叫不出女兒名字,掃描才發現腦內積血壓迫語言區。
🦠 狡猾刺客:病毒性腦炎
「感冒怎麼變失語?」 腸病毒、疱疹病毒都可能直攻腦部。高雄曾有個案高燒後語言能力倒退如幼兒,緊急抗病毒治療才搶回部分功能。
三、失語症4大類型|一張表看懂怎麼互動
| 類型 | 聽懂嗎? | 會說話嗎? | 真實情境反應 | 溝通對策 | 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表達型 | ✓ | ✗ | 想講「我要喝水」變成「我…那個…咕嚕」 | 給選擇題:「用吸管喝?還是玻璃杯?」 | 
| 理解型 | ✗ | ✓ | 你說「吃藥了」,他回「昨天去菜市場」 | 搭配實物+手勢,舉藥盒比吞嚥動作 | 
| 傳導型 | ✓ | ✓ | 無法複誦「蘋果」,說成「那個圓的…紅的…」 | 用描述代替名稱:「你削皮的那種水果」 | 
| 整體型 | ✗ | ✗ | 對所有語言沒反應,眼神空洞 | 從非語言溝通開始:握他的手+微笑點頭 | 
📍 台灣治療師提醒:臨床常見混合型!阿嬤可能上午像表達型,下午變理解型,要每天觀察變化。
四、神奇三卡溝通術|居家必備工具包
🌈 卡片1:情緒表情卡(破解表達型)
做法:
- 列印大笑/哭泣/生氣/困惑/疼痛等10種表情
- 護貝後貼磁鐵吸在冰箱
 實測案例:
 台中陳太太中風後只能發「啊」聲。有天她狂拍「疼痛卡」摀肚子,送醫發現是急性闌尾炎!這張卡救了她的命。
🖼 卡片2:圖文指令卡(攻克理解型)
黃金法則:
- 用實拍照代替插畫(拍他家電視遙控器,別用網路圖)
- 搭配紅色大箭頭標示關鍵處
 情境應用:
 想請他關冷氣?拿出卡片指:- 冷氣機照片 → 2. 遙控器特寫 → 3. 關機鈕圈紅圈
 
📝 卡片3:空白手寫卡(輔助傳導型)
關鍵技巧:
- 選黃底黑字的視覺對比色
- 寫關鍵字+注音(例:「藥 ㄧㄠˋ」)
 治療師揭秘:
 多數患者保留拼音能力!寫注音比漢字更容易喚醒記憶。
五、語言復健的3個殘酷真相|家屬必看
💔 真相1:「再也回不去從前」
腦傷就像摔破的瓷器,再厲害的治療師也只能拼回80%。與其糾結「為什麼講不好」,不如慶幸「至少能說吃飯」。
⏳ 真相2:進步速度比爬山慢
今天學會說「茶」,明天可能忘光光。記錄微小進步:發音變清楚、反應時間縮短…這些都是珍貴勝利。
❤ 真相3:冷漠比失語更傷人
「反正他也聽不懂」—這種想法患者感受得到!屏東治療所追蹤發現:家屬持續互動者,復原速度快2.3倍。
六、台灣資源懶人包|政府補助別錯過
🏥 語言治療哪裡找?
- 公立醫院:健保給付每次50-250元(需醫生轉介)
- 長照2.0:申請「照護專員」到家服務,每月最高4次
- 民間單位:
 • 陽光基金會(頭頸癌語言重建)
 • 台灣失語症協會(家屬支持團體)
💰 必申請補助:
- 身心障礙證明:語言機能障礙屬第3類,通過可減免稅金
- 輔具補助:溝通圖卡、語音板申請最高補助1萬元
- 交通費補貼:復健往返每月最高補助1000元
✨ 溫暖小故事:
高雄王伯伯腦中風後失語,孫子把遊戲王卡改成溝通卡。當他舉出「火球卡」表示太熱,「治療卡」代表要吃藥,全家笑中帶淚的創意,正是最棒的復健處方。
最後的溝通心法
「當語言迷路時,愛是最好的導航」
失語症患者最怕被當成「故障的機器」。明天起試試這些方法:
☑ 對話時蹲下與他平視,減少壓迫感
☑ 他努力發音時用力點頭,不說「你講錯了」
☑ 每天至少擁抱3次,皮膚接觸比語言更療癒  
記住:那雙說不出話的眼睛,正渴望你看見他靈魂深處的完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