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肛門癌警報!血便別當痔瘡,醫曝6症狀最易誤判

衛福部最近公布嘅國人死因統計,癌症又係十大死因第一名,其中「結腸、直腸同肛門癌」仲排到第三位!講到「肛門癌」,可能好多人會諗:「係咪同痔瘡有關?」其實呢兩種病差好遠,但初期症狀真係好似,連醫生都話好容易搞混!今日就同大家講清楚點分辨,保命要緊啊!

唔好以為少見就唔關你事!肛門癌10大危險因子曝光

肛門癌雖然比大腸癌、直腸癌少見(大概只佔腸胃道癌症嘅1~2%),但美國癌症協會發現呢幾年新病例一路增加。平均60歲出頭係發病高峰期,雖然整體嚟講,一生中罹患機率大概係1/500,但如果你有以下10種狀況,風險就會大大提升:

🚨 高危一族快筆記:

  1.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(HPV):呢個係最大咖嘅危險因子!
  2. 肛門生疣(菜花):代表你曾經感染過HPV病毒。
  3. 得過特定癌症:例如子宮頸癌、陰道癌、外陰癌嘅女性要特別小心。
  4. 感染愛滋病毒(HIV):免疫力下降會增加風險。
  5. 多重性伴侶:容易增加感染HPV同HIV嘅機會。
  6. 免疫力差:例如做過器官移植,或者本身係愛滋病患者。
  7. 肛門長期發炎:有肛門廔管、傷口成日唔好嘅人要注意。
  8. 經常進行肛交行為
  9. 有吸菸習慣:菸草真係百害無一利!
  10. 年紀超過50歲:年紀愈大風險愈高。

🔍 點樣自保?

美國癌症協會有幾招建議:

  • 打HPV疫苗:唔係得女性先需要打!男性打咗一樣可以預防相關癌症。
  • 即刻戒菸:為咗健康,真係要決心戒!
  • HIV患者規律治療:控制好病毒量,維持免疫力。
  • 安全性行為:記得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。

血便唔一定係痔瘡!6大關鍵症狀教你分辨

講到最令人混淆嘅地方,就係肛門癌初期嘅症狀,同我哋好常見嘅「痔瘡」真係好似!好似肛門出血、肛門痕癢、覺得肛門有嘢凸出嚟呢啲,痔瘡同肛門癌都會有。尤其係「血栓性外痔」發作時,痛到坐都坐唔到,表面組織仲可能壞死添!

⚠️ 醫師警告:出現「呢6種症狀」絕對唔可以當痔瘡醫!

  1. 肛門摸到硬塊或腫塊:痔瘡嘅腫塊通常係軟嘅、可以推返入去(內痔),或者係皮下血腫(外痔)。如果摸到係固定、硬實、唔會消嘅腫塊,仲越嚟越大粒,快啲去檢查!
  2.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:例如本來好順暢,突然成日便秘或腹瀉,或者覺得點屙都屙唔乾淨(裡急後重),呢啲都係警號。
  3. 大便變幼條狀:點解會咁?可能係肛門或直腸末端有腫瘤阻塞,令到便便通過時被壓扁咗!
  4. 肛門流出異常分泌物:唔係普通嘅黏液,可能係帶有奇怪顏色、氣味,甚至係膿嘅分泌。
  5. 肛門周圍或鼠蹊部腫脹:可能代表淋巴結腫大,身體正在對抗發炎或癌細胞。
  6. 肛門持續疼痛:痔瘡痛通常係急性發作(例如血栓),或者係排便時痛。如果係持續性、原因不明、休息都唔會好嘅肛門痛,就要小心。

點解咁易誤診?醫師講出關鍵原因

「醫師啊,點解成日聽到有人將肛門癌當痔瘡醫咗好耐?」原因其實好現實:

  • 症狀重疊性高:血便、肛門唔舒服真係太常見,好多人第一時間都係自己買痔瘡藥膏搽。
  • 位置尷尬難啟齒:肛門問題好多人怕尷尬,唔好意思睇醫生,拖到好嚴重先去。
  • 缺乏定期篩檢意識:唔似大腸癌有糞便潛血檢查,肛門癌冇特定嘅普及篩檢項目。

👨‍⚕️ 醫師真心話:

「真係唔好自己當醫生!」美國癌症協會同台灣嘅醫師都強調,單憑症狀好難100%確定係痔瘡定癌症。其他良性問題(例如肛裂、廔管)都可能引起類似症狀。最安全嘅做法係:只要肛門或排便出現『新嘅、持續嘅、唔尋常』嘅變化,唔好諗咁多,快啲去睇直腸外科或者大腸直腸外科醫師! 簡單嘅肛門指診或者肛門鏡檢查,好多時候就可以初步判斷,必要時會安排切片化驗。

記住啊!早期發現嘅肛門癌,治療效果同存活率都好好多。千祈唔好因為怕尷尬或者覺得係小事,而拖到變大事! 尤其係有前面提到嘅高風險因子嘅朋友,更加要提高警覺,有異狀快就醫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