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餐第一口這樣吃最護心
講到高血壓,很多台灣人都很有感啦!診間裡常常聽到病人問:「醫生啊,藥我都有乖乖吃,但飲食到底要怎麼注意才不會讓血壓坐雲霄飛車?」尤其是那些藏在食物裡的「隱形殺手」,真的讓人防不勝防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超實用、容易執行的飲食關鍵,幫你把血管顧好顧滿!
隱形鈉無所不在!避開地雷食物清單
大家都知道吃太鹹對血壓不好,但問題是,「鹹」不是只有你撒的那把鹽巴!很多食物天生就是「鈉」大戶,吃起來卻不一定覺得鹹,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。
-
醬油、調味料是頭號戰犯:
- 別小看那一湯匙醬油!隨便一淋下去,700-800毫克的鈉就下肚了,差不多是你一天該吃鈉量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耶!嚇死人!
- 怎麼辦? 買醬油時眼睛要睜大,認明「低鈉」或「薄鹽」標示就對了!煮菜時也盡量少用一點,多用蔥、薑、蒜、八角、香草這些天然香料來提味,味道一樣很讚。
-
發酵麵食藏著「鹼」危機:
- 愛吃饅頭、包子的朋友注意囉!傳統用「鹼」(發粉)做的麵食,裡面藏的可是「碳酸鈉」或「碳酸氫鈉」,聽名字就知道它跟鈉脫不了關係!
- 怎麼辦? 如果醫生說你要嚴格控制鹽分,那米飯會是比較安全的主食選擇。如果非吃麵食不可,記得找看看有沒有標榜用「酵母」發酵做成的,這種比較不會有額外加鹼的問題。
-
超級隱形鈉食物黑名單:
- 這些食物根本是「鈉」的隱藏版冠軍!吃起來可能甜甜鹹鹹,或者當成小菜沒感覺,但鈉含量高得嚇人:
- 加工肉品: 香腸、火腿、板鴨 – 醃製過程泡在鹽水裡,想不鹹都難!
- 醃漬品: 泡菜、橄欖、蜜餞 – 尤其是泡菜,新鮮高麗菜鈉才10幾毫克,變成泡菜後直接暴增100倍,跳到1560毫克!超誇張!
- 豆製品: 豆干、香乾、臭豆腐 (滷製/炸過的) – 製作過程或滷汁都含大量鹽分。
- 其他: 皮蛋、某些魚乾(像鯡魚)、罐頭食品湯汁。
- 怎麼辦? 看到這些食物真的要管住嘴!偶爾吃一小口解饞可以,但千萬別當成日常配菜或零食狂吃。買包裝食品養成習慣翻背面看營養標示,挑「鈉」含量低的買。
- 這些食物根本是「鈉」的隱藏版冠軍!吃起來可能甜甜鹹鹹,或者當成小菜沒感覺,但鈉含量高得嚇人:
早餐學問大!第一口吃什麼是關鍵
經過一整晚沒喝水,身體其實是處在一個「微脫水」的狀態,血液也會變得比較濃稠、流動慢。這時候如果一起床就吃乾乾的麵包、飯糰,對心血管的負擔其實不小!
-
醫學博士的護心早餐第一口:
- 起床後,在吃固體早餐之前,先來點溫熱的流質食物!這招超重要!
- 為什麼? 喝點溫熱的流質(下面有推薦),就像幫乾涸的水管先加點水潤滑一樣。可以:
- 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。
- 稀釋血液,讓它不要那麼濃稠。
- 增加血管裡的血流量。
- 改善血液循環,幫心臟血管減輕一點負擔,讓它們開機更順暢。
- 喝什麼好?
- 溫開水 (最推薦!): 簡單有效,零熱量零負擔。
- 無糖豆漿: 富含植物性蛋白質,對血管友善。
- 低脂牛奶: 補充鈣質,但要選低脂的。
- 清淡的蔬菜湯 (無鹽或極低鹽): 適合天氣冷的時候。
- 喝多少? 大約200-300ml就夠了,不用灌到飽。小口小口喝,讓身體慢慢吸收。
- 注意! 避免一起床就灌冰水或含糖飲料(奶茶、果汁),冰水刺激血管收縮,糖水則增加身體負擔,都對血壓控制沒好處。
-
喝完流質,早餐吃什麼?
- 原則就是均衡、清淡、高纖。
- 推薦組合:
- 全麥饅頭/吐司 (選酵母發的) + 一顆水煮蛋 + 一份蔬菜 (如小黃瓜、番茄) + 無糖優酪乳。
- 地瓜粥 (少鹽或無鹽) + 燙青菜 + 一點點清蒸魚或豆腐。
- 無糖燕麥片 (原片燕麥更好) 沖泡低脂奶/無糖豆漿 + 一小把堅果 + 水果丁。
晚餐這樣吃,身體沒負擔、血壓乖乖聽話
晚餐絕對是台灣人最容易失控的一餐!下班聚餐、應酬、吃太好太晚…通通是地雷。高血壓的人,晚餐真的要講究:
-
時間點很重要:
- 黃金時段:晚上6點左右。
- 最晚底線:不要超過晚上8點!
- 為什麼? 吃太晚,食物都還沒消化完就要躺平睡覺了,腸胃加班工作很辛苦,睡不好,身體發炎指數上升,血壓也容易不穩。而且太晚吃,半夜跑廁所的機率變高,打斷睡眠,尿道結石的風險也會增加!
- 小提醒: 8點後如果餓,真的只能喝點白開水止渴,其他食物飲料都請忍住!
-
份量控制是王道:
- 口訣:「七、八分飽」! 吃到感覺「好像不餓了」就可以停筷,別硬要把飯菜掃光。
- 為什麼? 晚餐塞太飽:
- 腸胃抗議:脹氣、消化不良,甚至胃食道逆流都來。
- 睡眠品質差:翻來覆去睡不好。
- 體重上升:多餘熱量通通轉成脂肪囤起來。
- 長期下來:神經衰弱、內分泌失調都可能找上門。
-
內容選擇要聰明:
- 大原則:清淡、好消化、低負擔。
- 少吃這些:
- 大魚大肉 (雞鴨魚肉蛋): 這些雖然是蛋白質,但晚餐吃太多,特別是紅肉、帶皮的肉、油炸過的肉,會讓身體的壞膽固醇悄悄上升,長期下來血管容易硬化阻塞,心臟病、中風風險大增!
- 油炸、油煎、勾芡類食物: 難消化、高熱量、高負擔。
- 精緻澱粉 (白飯、白麵條、麵包): 可以吃,但份量要控制,優先選糙米、五穀飯。
- 多吃這些:
- 各種顏色的蔬菜: 佔你晚餐盤子的一半就對了!纖維多、熱量低、營養豐富,幫助消化又增加飽足感。用蒸、煮、涼拌、清炒方式最好。
- 優質植物性蛋白: 豆腐、豆干 (選清淡滷製或蒸煮的)、毛豆。
- 適量好消化的魚肉或雞胸肉: 清蒸、水煮為主。
假日&聚餐不破功!高血壓飲食求生指南
過年過節、週末聚餐,滿桌好料當前,親友熱情勸吃,對高血壓患者真是大考驗!一興奮加上飲食失控,血壓真的會飆高高。掌握幾個原則,讓你開心吃又保平安:
-
蔬果是超級救星:
- 目標:每天至少吃足500克 (大約3~4個拳頭份量) 的新鮮蔬菜和水果。
- 為什麼? 蔬果富含鉀離子、鎂離子和膳食纖維,這些都是對抗高血壓的天然好幫手!鉀能幫助身體排掉多餘的鈉,纖維能幫助控制膽固醇和血糖。特別是深綠色葉菜(菠菜、地瓜葉、空心菜)、香蕉、奇異果、番茄、柑橘類,鉀含量都很豐富。
- 怎麼做? 聚餐時,先夾一大盤青菜墊胃,水果取代甜點。
-
動物內臟、甜點飲料要忌口:
- 絕對不碰: 豬肝、豬腦、雞心、腰子等動物內臟,膽固醇爆表,是血管的大敵!
- 甜點飲料陷阱: 蛋糕、餅乾、含糖飲料、汽水,熱量高、糖分高,會讓血糖不穩、體重上升,間接影響血壓。能不吃就不吃,能少喝就少喝!
-
堅持清淡原味:
- 減鹽行動: 主動要求餐廳「少鹽」或「不加味精」。沾醬(沙茶醬、醬油膏、豆瓣醬)能免則免,真要沾,稀釋過、沾一點點就好。
- 遠離醃漬品: 香腸、臘肉、鹹魚、醬菜、泡菜,這些都是「鈉」彈,敬而遠之。
- 油炸物OUT: 炸雞、炸排骨、鹽酥雞…香噴噴但負擔太重,淺嚐即止或直接跳過。
-
細嚼慢嚥,感受飽足感:
- 吃慢一點! 每口飯菜多嚼幾下(目標20-30下)。給大腦足夠時間(約20分鐘)接收「吃飽了」的信號。
- 感覺「不餓」就停: 別硬撐到「好飽」。吃到七、八分飽最理想。
-
主食聰明選,粗細搭配:
- 每天份量:大約1.5~2碗飯的量 (250~350克)。
- 優先選「糙」的: 糙米飯、五穀米、燕麥、全麥麵條、地瓜、南瓜,這些全穀雜糧纖維多,升糖指數較低,比白飯、白麵條更穩定血糖和血壓。
-
蛋白質吃夠,選對來源:
- 每天份量:3~4份。
- 一份是多少?
- 傳統豆腐 1塊 (約100克)
- 嫩豆腐 1盒 (約140克)
- 魚肉/蝦仁 半個手掌心大小 (約50克)
- 雞肉/鴨肉 (去皮) 半個手掌心大小 (約50克)
- 瘦肉 (豬/牛/羊) 半個手掌心大小 (約50克)
- 雞蛋 1顆 (每週建議3-5顆全蛋即可)
- 首選植物性 & 魚貝類: 豆製品(豆腐、豆漿、毛豆)和魚蝦(尤其是富含Omega-3的深海魚如鯖魚、秋刀魚、鮭魚)是最推薦的優質蛋白來源,對心血管最友善。
- 替代好選擇: 無糖優格/優酪乳 1小杯 (約210克),或無糖豆漿 2杯 (約480ml) 也可以替代1~2份蛋白質。
最重要的關鍵:持之以恆
控制高血壓的飲食,真的不是一兩天的事,而是要融入生活,變成習慣。這些訣竅看起來好像很多限制,但其實掌握「少鹽、少油、少糖、多蔬果、多全穀、選好蛋白質」的大原則,再特別注意那些「隱形鈉」和三餐的重點時機(早餐第一口、晚餐時間和內容),就能大大減輕血管的負擔。
剛開始改變飲食習慣可能會覺得有點辛苦,尤其外食族更不容易。但想想,這是在為自己的健康打底!血壓控制穩定了,頭不暈、人不累,不用擔心突然中風或心臟病發,生活品質才會真的好。記得跟家人溝通你的飲食需求,一起調整,全家都能更健康。必要時,找營養師諮詢,量身打造適合你的飲食計劃,會更容易上手喔!
參考資料來源: 《高血壓降壓常備菜147道》/胡大一、李寧、成向東(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權威、營養專家、知名中醫師)/繪虹企業 (經重新理解消化並以台灣在地化語言與生活情境改寫擴充,內容更為詳盡實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