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拉肚子喝運動飲料?家醫科醫師親授『正確喝法』,避開腹瀉地雷!

💧 拉肚子狂瀉好虛弱?運動飲料「這樣喝」才有效!

不管是熱到爆的夏天還是冷吱吱的冬天,腸胃炎根本沒在挑時間!上吐下瀉、肚子絞痛真的會讓人軟腳又崩潰。這時候,很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:「快喝運動飲料補電解質!」但你知道嗎?喝錯方法或選錯款,可能讓你拉得更慘!網路上還有人說拉肚子不能喝運動飲料?到底是真是假?這次特別請到家醫科洪暐傑醫師來幫大家講清楚說明白,破解迷思,教你腹瀉時正確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的關鍵技巧!

🤔 為什麼拉肚子會讓人虛累累?電解質流失是元兇!

洪暐傑醫師解釋,腸胃炎大多是病毒或細菌搞的鬼,讓你的腸胃道發炎抗議,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狂拉肚子,有時候還會送你「買一送一」的噁心、嘔吐、肚子痛甚至發燒大禮包。重點來了:當你「一瀉千里」的時候,不只水分被帶走,身體裡超重要的「電解質」像是鈉、鉀、氯這些小分子,也跟著一起被沖進馬桶裡啦!這種情況其實跟跑完馬拉松滿身汗有點像,身體都在跟你討水討電解質。

如果這時候你只猛灌白開水,反而會出代誌!醫師警告,光補水不補電解質,會讓你身體裡的電解質濃度被稀釋得更低,整個人會變得超疲倦、一直想睡覺、頭暈目眩、噁心想吐,連吃東西的胃口都沒有。嚴重起來更可怕,可能會肌肉無力、呼吸變喘,甚至意識不清!所以拉肚子時聰明補充運動飲料是對的,但「怎麼選、怎麼喝」是關鍵!當然啦,如果拉到快虛脫、症狀超嚴重,別猶豫,趕快去看醫生才是正解!

🚫 破解迷思!拉肚子「不能喝運動飲料」?

網路上流傳「腸胃炎不能喝運動飲料」?洪醫師說,這句話只對一半!重點在於你喝的「是不是適合的運動飲料」。亂喝一通,真的可能讓你跑廁所跑得更勤勞!醫師特別點名:有些標榜「等滲透壓」的補水飲料,裡面加了「菊糖」或「纖維」,這種成分會讓你的腸子動得更起勁,根本是腹瀉的加速器!想喝得安心有效,一定要認明符合台灣國家標準 (CNS) 的運動飲料,這類產品對電解質含量有嚴格規範,才能真正幫你補到位,又不會刺激腸胃。

✅ 運動飲料聰明選 & 正確喝 3 大重點

洪醫師整理出腹瀉時挑選和飲用運動飲料的黃金法則,記住這幾點就不怕踩雷:

  1. 認明「國家標準 CNS」標章: 這是基本中的基本!有 CNS 掛保證,代表裡面的電解質種類和含量是經過把關,適合用來補充流失的養分。
  2. 火眼金睛看「成分標示」: 別只看包裝廣告寫得多厲害!翻到背面成分表,仔細找有沒有這些關鍵電解質:鈉離子、鉀離子(這兩個最重要!)、鈣離子、鎂離子、氯離子。含量標示清楚才是好東西。
  3. 絕對避開「菊糖」和「纖維」: 看到成分表裡有「菊糖」(Inulin)、「膳食纖維」、「寡糖」這類字眼,請直接放回架上!它們對拉肚子的人來說是大地雷,會讓腸子蠕動更劇烈,腹瀉更難停。

🧃 運動飲料怎麼喝?小口慢飲是王道!

醫師提醒,就算選對了運動飲料,喝的方式也要注意!不要因為口渴就咕嚕咕嚕猛灌。建議小口、分次喝,每 10-15 分鐘喝幾口,讓腸胃有時間慢慢吸收,才不會一下子刺激腸道又引發不適。室溫或微涼的就好,避免喝太冰刺激腸胃。

🍽 拉肚子飲食大補帖!醫師小叮嚀

Q:狂拉肚子時,吃東西要注意什麼?除了運動飲料還能怎麼補?

洪醫師強調,腹瀉時除了多休息、避免吃香喝辣刺激腸胃,補充水分和電解質(運動飲料或專門的口服電解質液)很重要。飲食原則請把握 「低油、低渣」 口訣:

  • 低油: 炸雞排、鹹酥雞、滷肉飯這種油滋滋的食物先別碰!清粥、白吐司、白饅頭是好朋友。
  • 低渣: 避免高纖維食物讓腸子更忙。暫時跟蔬菜水果(特別是粗纖維的葉菜類、帶皮水果)、全穀雜糧說掰掰。
  • 避開「產氣」&「刺激」食物: 牛奶、起司等乳製品(含乳糖,腹瀉時難消化)、豆類、地瓜(容易脹氣)、咖啡、濃茶(咖啡因刺激)、辣椒麻辣鍋(辛辣刺激)通通先禁止!
  • 食物衛生超重要: 拉肚子時腸胃很脆弱,食物一定要煮熟、注意保存,避免二次感染。

Q:運動飲料和藥局賣的「口服電解質液」差在哪?發燒要喝哪種?

口服電解質液(像點滴輸液那樣的口服補充品)是設計給腹瀉、脫水時專用的,電解質濃度比較精準,但缺點是價格較高、味道通常不太好(有點鹹鹹的),而且不是每個超商都買得到。運動飲料最大優勢就是「方便取得」(巷口超商就有)、「口味接受度高」,只要選對符合CNS標準的產品,也是補充電解質和水分的有效選擇。如果是單純發燒流汗,沒有伴隨嚴重腹瀉,喝運動飲料補充通常沒問題。但若合併嚴重上吐下瀉,特別是小孩或老人,使用專門的口服電解質液會更精準安全。

🚨 拉肚子出現「這些警訊」別硬撐!快衝醫院!

洪暐傑醫師嚴重警告,腹瀉最怕的就是脫水和電解質大亂!出現以下狀況,別再自己亂喝運動飲料了,馬上就醫!

  • 脫水症狀: 體重突然掉很多、尿量變超少顏色又深、嘴唇乾裂、口渴到不行、心跳砰砰跳超快、站起來頭超暈甚至眼前發黑(血壓低)、嬰兒囟門凹陷、哭沒眼淚。
  • 電解質失衡症狀: 整個人虛到不行、異常嗜睡叫不太醒、全身軟趴趴沒力氣、手腳肌肉抽筋、意識模糊、反應遲鈍。
  • 其他危險徵兆: 高燒不退(尤其超過 39°C)、大便帶血或像草莓果醬、劇烈腹痛到冒冷汗、持續嘔吐連水都喝不下。

📋 腹瀉程度對照表!這樣處理最安心

拉肚子程度 該怎麼做?
稍微拉肚子 1. 持續觀察: 注意體溫、體重變化,定時小口補充符合CNS標準的運動飲料或水分。

2. 嚴格飲食控制: 吃低油、低渣食物(如白粥、白吐司),絕對避開牛奶、豆類、油炸、辛辣、高纖蔬果!
嚴重拉肚子 別猶豫!立即就醫! 特別是合併:

上吐下瀉停不住
出現上述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症狀
劇烈腹痛
高燒
大便帶血
意識不清

💡 洪暐傑醫師最後叮嚀

選對符合國家標準的運動飲料,確實是拉肚子時方便快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的好幫手。但千萬要記得:它只是輔助! 重點還是要找出拉肚子的原因,並且嚴格遵守低油低渣飲食。最重要的是,隨時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,一旦出現嚴重脫水、高燒、劇痛、血便或意識不清,別鐵齒,立刻找醫生報到才是最保險的做法!把腸胃顧好,才能繼續享受美食人生啊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