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頭痛發作,你是不是也偷偷擔心過:「該不會是長腦瘤吧?」先別自己嚇自己!亞東醫院神經內科賴資賢醫師就說,門診遇到喊頭痛的患者,十個有九個都問過這句話,但實際檢查真的是腦瘤的比例其實很低。不過話說回來,腦瘤確實會用頭痛來敲門,到底怎麼分辨?今天就帶你搞懂醫師口中的「危險頭痛信號」!
腦瘤其實比你以為的常見!台灣每年新增病例驚人
先來建立基本觀念:腦瘤分原發性和轉移性。原發性就是從腦部自己長出來的,台灣每年約新增1800-2000例;更可怕的是轉移性腦瘤,從肺癌、乳癌等癌症轉移過來的,病例數足足是原發性的10倍!等於每年有近2萬人面臨腦瘤威脅。
良性瘤照樣能要命!北投健康醫院院長蔡清標提醒,就算不是惡性腫瘤,只要長的位置壓到重要神經,或是體積太大讓腦壓飆高,照樣可能造成昏迷、癱瘓等嚴重後果。所以別以為「良性」就能放著不管!
你的頭痛安全嗎?3大奪命警訊速查表
🚨警訊1:頭痛型態突然「變臉」
- 從不頭痛→突然劇痛:賴資賢醫師強調,平常根本沒在頭痛的人,某天突然出現爆炸性頭痛要特別小心
- 老毛病痛法改變:頻率變密集、痛感升級(像從悶痛變電鑽痛)、發作時間點異常(例如清晨痛醒)
- 姿勢一變就劇痛:蔡清標院長指出,彎腰撿東西、打噴嚏、排便用力時爆痛,可能是腦壓過高
真實案例:光田醫院徐雷鐸醫師分享,有位患者每天睡2小時就痛醒,以為起床活動就好沒在意。拖到連清醒時都劇痛,檢查才發現腦瘤已長到5公分!關鍵在睡眠時腦壓自然升高,腫瘤作祟讓痛感加倍。
🚨警訊2:夜間頭痛持續超過1個月
- 晚上越痛越精神:一般偏頭痛晚上會緩解,腦瘤頭痛卻常在睡前加劇
- 藥物完全壓不住:吃平常有效的止痛藥依然痛到冒冷汗
- 長庚醫院徐鵬偉醫師警告:腦瘤會干擾睡眠時腦壓調節,這類頭痛超過1個月務必檢查
🚨警訊3:頭痛帶「附加危險症狀」
當頭痛合併這些狀況,腦瘤嫌疑急速上升:
症狀類型 | 具體表現 |
---|---|
神經功能異常 | 單側手腳沒力、講話大舌頭、走路歪斜 |
感官功能障礙 | 視力模糊、看東西有雙影、聽力下降 |
意識狀態改變 | 突然昏倒、整天昏沉想睡、記憶變差 |
身體系統失調 | 莫名嘔吐(尤其噴射狀)、臉歪嘴斜 |
為什麼腦瘤會引發頭痛?關鍵在「腦壓失控」
腦殼就這麼點大,當腫瘤佔位還持續長大,就像不斷往密封罐塞棉花。蔡清標院長解釋,腦壓上升會拉扯痛覺敏感的腦膜,這時如果做讓腹部用力的動作(咳嗽、大笑、搬重物),全身血流衝向腦部,痛感立刻飆升!
更可怕的是腫瘤可能阻塞腦脊髓液循環,徐鵬偉醫師比喻:「就像排水管被垃圾堵住,水壓越來越高。」這種頭痛常伴隨眼球脹痛、看燈光有光暈,早上剛起床時最嚴重。
醫師教你自救SOP:出現這些狀況別拖!
✅該掛哪一科?
直接找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!別在家庭科或診所繞圈子。醫師通常會用「眼底鏡」看視神經是否水腫(腦壓高的重要指標),必要時安排腦部MRI(磁振造影),連0.5公分的小瘤都無所遁形。
⏰搶黃金時間關鍵句
去看診時別只說「我頭痛」,要明確告訴醫師:
- 「痛法不一樣了」:例如:「以前太陽穴抽痛,現在後腦勺像被鎚子敲」
- 「什麼動作會引爆」:例如:「低頭綁鞋帶就痛到吐」
- 「晚上特別痛」:例如:「半夜常痛醒,坐起來半小時才緩解」
🛡️高危險群要更警覺
這些人出現異常頭痛要優先檢查:
- 癌症患者(特別是有肺癌、乳癌病史)
- 長期接觸放射線或化學藥劑者
- 有神經纖維瘤等遺傳疾病家族史
破除迷思!醫師親解3大頭痛QA
❓「我頭痛十幾年了,應該是安全的吧?」
賴資賢醫師回答:慢性頭痛患者反而要留意「痛感轉變」!如果本來吃顆普拿疼就沒事,最近卻要吃到兩顆還壓不住,或痛的位置從左邊換到右邊,這就是身體在亮黃燈了。
❓「檢查都沒事,但頭痛越來越嚴重怎麼辦?」
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緊縮型頭痛,建議做兩件事:
- 用APP記錄頭痛日記(包括發作時間、當天壓力事件)
- 到復健科做肩頸放鬆治療,很多患者頸椎姿勢不良也會牽引頭痛
❓「腦瘤頭痛有沒有預防方法?」
每年健檢加做「腦部斷層」有用嗎? 醫師們看法一致:不需要!除非是高危險群。與其焦慮檢查,不如觀察身體訊號。蔡清標院長建議:「與其擔心,不如把握睡飽、少熬夜、控制三高,這些都能維持腦血管健康。」
最重要的救命觀念:別當網路醫師!
最後提醒大家,別用Google症狀自己診斷!曾經有患者上網查完堅信自己得腦瘤,拒絕吃藥還暴瘦,結果檢查只是偏頭痛。相反的,也有年輕人把持續嘔吐當腸胃炎,拖到昏迷才知是腦瘤作祟。
徐鵬偉醫師語重心長說:「頭痛是身體的警報器,不怕你敏感來檢查,最怕你忍痛裝勇敢。」當頭痛合併視力變化、手腳無力或意識模糊,別猶豫!速速掛神經科就對了。記住:寧可白跑一趟,也別錯過黃金治療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