🌸 春天是小孩轉骨黃金期!中醫教你抓住「風熱正氣」
春天不只有漂亮的花季,更是小朋友「抽高」的關鍵時刻!中醫古籍《黃帝內經》早就說過: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」,講白了就是春天整個大自然都在「更新版本」,樹木發新芽、動物活跳跳。這種「生機勃勃」的能量,正好是孩子長高的天然助力!
但很多爸媽不知道:「風熱」其實是春天的正常氣候特徵喔!聽起來好像會讓人發燒,但適度的風熱反而是孩子新陳代謝的催化劑。中醫范醫師特別提醒:「春天最怕讓孩子受寒涼!」像貪喝冰飲、穿太少吹風,都可能壓制生長能量。建議讓孩子跟著太陽作息——早睡早起,白天多去公園跑跳,頭髮不要綁太緊,衣服穿寬鬆點,讓身體自然回應春日的生長節奏。
🍵 全家適用的「抗敏養生茶」配方大公開
最近天氣忽冷忽熱,門診擠滿感冒、狂打噴嚏、皮膚癢的小朋友,連阿公阿嬤也咳到睡不好!范醫師分享這款實測有效的食療方,幫你對抗春季過敏:
✅ 基礎配方(3-5人份)
| 材料 | 份量 | 功效 |
|---|---|---|
| 生薑 | 5薄片 | 暖胃散寒 |
| 紅棗(去核) | 5顆 | 補氣養血 |
| 白芍 | 6克 | 緩解氣管敏感 |
| 炙甘草 | 6克 | 潤喉化痰 |
| 枸杞 | 6克 | 增強抵抗力 |
| 菊花 | 6克 | 清熱明目 |
| 陳皮 | 6克 | 助消化、理氣 |
🔥 加減技巧(根據症狀調整)
- 喉嚨像刀割:加牛蒡子、玄參、生地各6克(消炎退火)
- 鼻塞狂流鼻水:加防風、蘇葉、白芷各6克(通鼻竅)
- 嘴巴乾像沙漠:加麥冬、天花粉各6克(生津止渴)
- 咳到胸痛:加杏仁6克(最後5分鐘下鍋)
- 黃鼻涕、痰很濃:加黃芩6克(清肺熱)
👩🍳 超簡單煮法
- 藥材用清水沖一遍去灰塵
- 加600ml冷水泡30分鐘(讓成分釋出)
- 大火煮滾→轉小火→蓋鍋煮20分鐘
- 過濾出金黃色藥湯(約3飯碗量)
👶 喝法小叮嚀
| 年齡 | 每次份量 | 每日次數 |
|---|---|---|
| 1歲以下 | 2-3湯匙 | 2-3次 |
| 1-3歲 | 半碗 | 3次 |
| 3歲以上 | 1碗 | 3次 |
TIP:可加少許黑糖(怕冷)或冰糖(上火時),小口溫熱喝,飯前飯後隔半小時效果最好!
💖 真實見證!媽咪們激動回報
新北林媽媽:
「我家弟弟咳了兩個月,吃西藥壓下去又復發,睡前咳到吐…絕望時試了范醫師的茶!第一天喝完咳出超多痰,連喝3天居然安睡到天亮!現在每周煮一壿當保養~」台中陳太太:
「婆婆長年夜咳,擔心她吃太多止咳藥傷腎。把藥材份量x1.5倍煮濃些,她說喉嚨癢感減輕八成!現在全家換季必備」網友Q&A
Q:兩歲半能當水喝嗎?
A:可以! 但建議當天煮當天喝,別放隔夜
✋ 阿嬤都學得會的「穴位按摩術」
范醫師加碼傳授居家按摩法,搭配茶飲效果翻倍!記得用嬰兒油或乳液潤滑,手法要輕柔:
❶ 清肺平喘「推二指」【對付咳嗽、鼻塞】
- 清肝經:食指根→指尖方向直推(像刮手機螢幕)
- 平肺經:無名指根→指尖單向推 👉 技巧:每分鐘推100下,雙手各3分鐘,適合睡前做
❷ 強脾胃「補拇指」【改善過敏體質】
- 拇指外側從指甲邊→指根直推
- 訣竅:輕捏拇指微微彎曲更好推 👉 飯前推5分鐘,助消化吸收
❸ 腳底「湧泉穴」【止咳助眠】
- 位置:腳掌前1/3凹窩(腳趾內彎出現的洞)
- 拇指畫圈按揉,小孩會癢得笑出來~ 👉 咳不停時按5分鐘立刻舒緩
❹ 補腎「太溪穴」【老人虛咳、口乾】
- 腳踝內側凸骨後方筋腱間的凹點
- 按下去有微痠脹感+脈搏跳動就對了! 👉 阿公咳到漏尿?睡前按10分鐘超有效!
🌟 醫師小教室:為什麼春天特別容易過敏?
范醫師解釋:「冬天累積的寒濕氣,遇到春風一吹就化成『熱毒』!」表現在身體就是:
- 肺熱→喉嚨痛、黃鼻涕
- 皮膚排毒→紅疹搔癢
- 脾胃濕滯→沒胃口、便祕
「養生茶」的設計巧思:
☑️ 生薑+紅棗→驅寒暖中
☑️ 白芍+甘草→放鬆氣管
☑️ 菊花+陳皮→清熱排濕
多管齊下把「病根」拔除,不是單純壓症狀喔!
💡 春日養生3大禁忌
- ❌ 狂喝青草茶退火→過寒傷脾胃,反而誘發過敏
- ❌ 熬夜追劇→耗損生長能量,小孩長不高、大人老得快
- ❌ 門窗緊閉→室內塵蟎濃度飆升,早晚開窗通風15分鐘很重要!
范醫師暖心結語:
「過敏是身體的求救訊號!與其依賴藥物壓制,不如用茶飲+按摩溫和調理。很多孩子連續喝兩年,連氣喘體質都改變了~」春天正是改變體質的黃金期,快為家人動手試試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