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《斯卡羅》裡氣場強大嘅大頭目卓杞篤嗎?詮釋這個角色嘅查馬克.瓦拉屋樂,去年憾別人生舞台。佢喺拍完戲後確診淋巴癌第四期,即使拚盡全力對抗病魔,仍喺2021年8月離開。呢個消息震撼演藝圈,更提醒我哋:淋巴癌嘅偷襲,往往靜悄悄。
你可能聽過淋巴癌係「沉默的癌症」,但點解佢咁難被發現?最大關鍵係:佢嘅症狀同普通感冒、疲勞好似孖生兄弟! 更顛覆認知嘅係,超過3成患者初期根本冇淋巴腺腫大。新光醫院就分享過真實案例:48歲陳女士因為成個肚脹卜卜同腳腫似象腿衝去醫院,點知一照電腦斷層,兇手竟然係藏喺後腹腔嘅淋巴腫瘤!好彩及時用標靶藥搭化療,第一次療程就消腫大半。
▍淋巴癌唔係只攻擊淋巴腺?全身都可能淪陷!
我哋成日誤會淋巴癌只會喺頸部、腋下呢啲地方作怪。真相係:淋巴組織遍布全身,連胃、腸、肺甚至腦都可能長出淋巴癌! 醫師比喻呢種癌好似「全身性叛亂」,主要分兩大派系:
- 何杰金氏淋巴癌:相對少見,多從頸部淋巴冒出來
-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:佔台灣9成病例,攻擊範圍更廣
▍6個沉默信號比腫塊更危險!你中幾項?
淋巴癌最狡猾嘅地方,就係偽裝成小毛病。醫師臨床觀察,以下6個症狀最常被當成「最近太累」而忽略:
- 燒唔停:無緣無故發燒超過38度,又唔似感冒喉嚨痛
- 狂盜汗:瞓覺汗多到要換衫換床單,尤其上半身濕透
- 癢到崩潰:全身皮膚癢到抓出血痕,擦藥膏都冇用
- 咳到厭世:乾咳超過兩週,連深呼吸都覺得扯住痛
- 暴瘦:三個月內體重直落5%(例:60kg→57kg)
- 永久疲勞:點瞓都似冇充電,爬個樓梯就喘噓噓
醫師叮嚀:如果同時中2項以上,尤其合併「摸到無痛硬塊」(頸/腋下/鼠蹊部),快掛血液腫瘤科!
▍破解致命迷思!第四期≠末期
「什麼?!第四期還有救?」呢個係診間最常聽到嘅驚呼。淋巴癌分期同其他癌症意義完全不同:
| 分期 | 關鍵特徵 | 治療展望 |
|---|---|---|
| 第一、二期 | 腫瘤局限橫膈膜同側 | 早期,控制率高 |
| 第三、四期 | 腫瘤跨越橫膈膜或侵犯器官 | 晚期≠末期,仍有治癒機會 |
點解第四期唔係絕望代名詞?關鍵在於淋巴癌對化療、標靶藥物反應極佳。而家更有免疫療法、CAR-T細胞治療等新武器,就算復發也可能翻盤。好似陳女士嘅案例,後腹腔腫瘤雖屬晚期,但搭配標靶藥Rituximab後,腫瘤就快速縮小。
▍誰是淋巴癌的頭號目標?5大高風險群注意
雖然淋巴癌成因複雜,但醫師點名5類人風險比常人高幾十倍:
- 免疫系統罷工族:愛滋病患者、器官移植後服抗排斥藥者
- 毒物長期接觸者:農藥、苯類溶劑、細懸浮微粒PM2.5
- 特定病毒感染:EB病毒(鼻咽癌相關)、幽門螺旋桿菌
- 遺傳基因突變:雖僅占1-2%,家族有人得過要警覺
- 慢性發炎未控:類風濕關節炎、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
重要觀念:熬夜、壓力唔會直接致癌,但會削弱免疫力,等於幫癌細胞開後門!
▍戰勝淋巴癌靠3關鍵!存活率翻倍策略
比起其他癌症,淋巴癌可說是最有機會「逆轉勝」的,把握這些重點就贏一半:
✓ 診斷黃金組合:切片+全身掃描
淋巴癌有近百種亞型,光抽血絕對不夠!必須:
- 切整顆淋巴腺做病理分析(細針抽吸易誤判)
- 正子造影(PET)+骨髓穿刺看擴散程度
✓ 個人化治療新趨勢
醫師會依據癌細胞特性「對症下藥」:
- 低惡性度:可能先觀察再治療
- B細胞型:CD20標靶藥+化療
- T細胞型:新型標靶藥陸續上市
- 頑固型:可選免疫療法或CAR-T
✓ 治療後防復發監測
結束療程才是開始!醫師建議:
- 前2年每3個月抽血驗LDH發炎指數
- 每半年做超音波追蹤
- 若出現「不明發燒、體重驟降」立刻回診
▍預防勝於治療!3招打造抗癌體質
雖然無法100%避開淋巴癌,但日常做到這些能大幅降風險:
- 少碰環境荷爾蒙:不用保麗龍裝熱食、拒買含塑化劑化妝品
- 吃天然抗發炎食物:鯖魚(Omega3)、薑黃、深綠色蔬菜
- 每晚睡足7小時:研究顯示,長期熬夜者淋巴癌風險增50%
最後提醒:每年健檢別只做基本項目!加做「頸部超音波」幾百元就能掃到異常淋巴結。記住查馬克嘅故事,當身體發出沉默警報時,你嘅行動力就係救命關鍵!
本文參考新光醫院臨床案例及國際治療指引編撰,衛教資訊由血液腫瘤科醫師審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