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燈光美氣氛佳的日式料理店,菜單一翻開,天婦羅丼、牛丼、鰻魚飯香氣彷彿撲鼻而來,旁邊的烤魚定食、炸豬排定食看起來也超誘人!這時候你是不是很糾結:到底要點丼飯還是定食?別再天人交戰啦!日本超有名的藥劑師加藤雅俊直接幫你選好了,而且選對方法,竟然還能幫你穩住血糖,享受美食不用心驚驚!
血糖失控有多恐怖?藥師敲警鐘:別當那50%的麻痺族!
加藤老師寫過一本暢銷書《不必忍耐!不控制食慾也能降血糖的妙方》(食事をガマンしないで血糖値を下げる方法),他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,血糖如果長期「高高在上」,真的不是開玩笑的!糖尿病這個大魔王隨時可能找上門。更可怕的是,很多人以為糖尿病就是吃吃藥、打打針就沒事了?錯!大錯特錯!
加藤老師點出一個驚人數據:高達50%的糖尿病患者,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病情的嚴重性! 這簡直是拿健康開玩笑!糖尿病如果不好好控制,後果超嚇人:
- 眼睛會壞掉: 視網膜病變搞不好會讓你眼前一片黑,甚至失明!想想看,以後看不到美麗的風景、家人的笑容,多可怕!
- 腎臟會罷工: 洗腎人生不是電視上演演而已,是真的有可能發生在你身上!一週跑好幾次醫院洗腎,生活品質直接掉到谷底。
- 血管會堵住: 腦中風、心肌梗塞這些要命的急症,風險飆超高!可能一覺醒來就半邊不能動,或胸口痛到喘不過氣。
- 最慘可能截肢: 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!腳部傷口好不了,感染壞死,最後只能選擇切掉…光想就讓人頭皮發麻!
這些併發症聽起來很遙遠嗎?加藤老師警告,就是因為很多人覺得「還好啦」、「沒那麼倒楣吧」,才會變成那50%的麻痺族!血糖控制,真的不能等!
藥師加藤の4大生活神技!美食照吃、血糖照穩!
重點來啦!加藤老師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他提倡「不用苦哈哈忍耐美食」也能控血糖的方法!這對愛吃又怕死的台灣人來說,根本是福音啊!以下這4招,學起來超簡單,馬上就能用:
第1招:點餐神選擇!「定食派」KO「丼飯派」
為什麼藥師強推定食,把丼飯打入冷宮?關鍵就在「吃飯的速度」!
- 丼飯的陷阱: 滿滿的飯+料鋪在上面,用大碗公裝,通常會讓人忍不住「扒飯」!筷子、湯匙齊下,唏哩呼嚕不用10分鐘就清潔溜溜。吃超快,超滿足?但血糖也衝超快!
- 定食的智慧: 定食通常是一碗飯(份量較明確)、主菜(魚或肉)、再加上幾樣小菜(蔬菜、漬物、湯)。重點是:你需要「換著夾」! 夾一口魚,配一口飯,再夾點青菜,喝口味噌湯。這個「換」的動作,無形中就強迫你放慢吃飯速度。
為什麼吃慢一點這麼神? 這跟我們大腦的「吃飽司令部」——下視丘有關!
- 當你開始吃東西,食物消化成葡萄糖進入血液,血糖開始上升。
- 下視丘這個偵測器,需要時間去「感應」到血糖上升的訊號。
- 這個感應時間,大約需要15分鐘!
- 如果10分鐘就扒完一碗丼飯,下視丘根本還來不及收到「血糖高了、吃飽了」的訊號,你早就吃下過量的食物了!結果就是血糖飆升、胰島素拼命工作,長期下來胰島素累垮,血糖就失控。
- 優雅地吃定食,把用餐時間拉長到15分鐘以上,讓下視丘有足夠時間反應,發出「飽了」的指令,你自然就不會吃過量,血糖上升也比較溫和。
台灣人小撇步升級版:
- 就算點丼飯,也請老闆飯減量、菜增量,並且強迫自己用筷子一小口一小口配著旁邊的小菜吃,別用扒的!
- 吃定食時,先從蔬菜和蛋白質(肉、魚、豆腐)開始吃,最後再吃白飯。這樣也能減緩澱粉吸收速度,血糖更平穩。
- 細嚼慢嚥!每口飯菜至少咬個20-30下,不只幫助消化,更能延長用餐時間,讓飽足感上來。
第2招:飯後儀式換新招!「咖啡香」取代「菸臭味」
老菸槍注意啦!加藤老師點名:「飯後一根菸,快樂似神仙?小心糖尿病找上門!」研究顯示,吸菸本身就是罹患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子!菸裡面的尼古丁等毒素,會干擾胰島素作用,讓血糖更難控制。
那飯後想提神、想放鬆一下怎麼辦?藥師妙招:把飯後菸,換成飯後咖啡!
- 咖啡的神助攻: 咖啡不是只有咖啡因提神哦!研究發現,咖啡中含有一些天然成分(如綠原酸),具有輔助抑制血糖上升的效果。當然不是叫你狂灌加了一堆糖奶的拿鐵或焦糖瑪奇朵!是喝黑咖啡,或者頂多加一點點鮮奶(無糖)的咖啡。
- 雙重好處: 換掉菸,不只降低糖尿病風險,還遠離肺癌、心血管疾病,省下菸錢又能享受咖啡香,一舉多得!
台灣人小撇步升級版:
- 選擇淺中焙的咖啡,綠原酸保留較多。
- 如果怕黑咖啡太苦,可以加肉桂粉,肉桂也有助於穩定血糖,風味又搭。
- 注意咖啡因攝取量,別影響晚上睡眠。下午三點後就盡量別喝。
第3招:點心不用戒!「挑時間吃」比「完全不吃」更聰明!
聽到「控血糖」,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:「啊!那以後蛋糕、餅乾都不能吃了?」加藤老師搖搖頭說:「錯!想吃點心?OK的!關鍵在『時間』!」
- 血糖的波浪舞: 吃完一頓正餐後,血糖會開始上升,大約在1-2小時達到高峰,之後胰島素會努力把血糖拉下來。大約在餐後4到6小時左右,血糖會降到相對偏低的狀態。
- 點心的黃金時間點: 就是這個餐與餐之間、血糖處於相對低點的時候(例如上午10點、下午3點),適量吃一點點心,反而能避免血糖降得太低,造成飢餓感爆棚,下一餐反而吃更多、吃更快,血糖波動更大!穩定的小幅補充,比劇烈的起伏更健康。
- 份量是王道: 當然不是叫你下午茶吃掉一大塊起司蛋糕!是「適量」!一小片、一小份,解解饞就好。選擇上,優先挑選含有蛋白質或健康脂肪的點心(如無糖優格配少量水果、一小把堅果、一顆水煮蛋),會比純粹高糖的精緻點心(如甜甜圈、鳳梨酥)更好。
台灣人小撇步升級版:
- 台式下午茶選擇:豆花(不加糖水或微糖,加點花生)、地瓜(小條,約拳頭大)、茶葉蛋都是不錯的穩定血糖小點。
- 嘴饞想吃甜的?選黑巧克力(可可含量70%以上),吃個1-2小格滿足一下。
- 絕對避免「餐後立刻吃甜點」!正餐血糖高峰再加上甜點,血糖直接坐雲霄飛車衝上天!
第4招:老友見面會!意外の「瘦身催化劑」
這招聽起來很妙!加藤老師說:「久久見一次的朋友,是你瘦身的神隊友!」為什麼?
- 人類的「面子」心理學: 我們內心深處,其實很在意久未碰面的朋友對我們的看法。「哇,你最近是不是…比較有福氣?」這種話,殺傷力超強!即使朋友沒說出口,自己心裡也會忍不住OS:「他是不是覺得我變胖了/變腫了?」
- 壓力變動力: 這種「不想被覺得變胖」的心理壓力,聽起來負面,但其實可以轉化成強大的正向驅動力!為了在下次見面時能抬頭挺胸、聽到「你瘦了耶!」、「氣色很好喔!」的讚美,會讓人更有決心和毅力去實踐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,積極管理體重和血糖。
- 社交支持力量大: 跟老朋友見面聊天,本身就是很棒的舒壓方式。壓力小了,身體的壓力荷爾蒙(如皮質醇)就不會出來亂,也有助於血糖穩定和減少腹部脂肪堆積。
台灣人小撇步升級版:
- 主動約起來!別等朋友約,自己揪個健康主題的聚會,比如一起去吃健康餐廳、相約爬山步道走走、約在公園散步聊天。
- 把健康目標告訴信得過的老友,請他當你的「健康顧問」,定期關心你,給你打氣。
- 見面時多聊近況、開心的事,避免聚焦在體型批評(無論是對自己或他人),創造正向的社交環境。
結語:穩血糖是場馬拉松,聰明吃、開心活是王道!
加藤雅俊藥師的這四招,核心精神就是「回歸身體的自然節奏」和「善用人性的小弱點」。不用把自己逼得苦兮兮,剝奪享受美食的樂趣,而是用更聰明、更符合生理運作的方式去選擇和享受食物,甚至把社交壓力都轉化成助力。
穩住血糖不是為了怕死,是為了能更長久、更健康、更有品質地享受你愛的美食、享受跟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光!從下次走進日式餐廳開始,記得大聲說:「老闆,我要定食!」飯後,泡杯香濃的黑咖啡,跟久未聯絡的朋友傳個訊息約吃飯吧!這些小改變,都是為你的健康存摺存入大大的本錢!記得,控制血糖是一輩子的事,找到適合自己、能持續下去的方法最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