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唷喂!怎麼又流鼻血了?相信這是很多台灣爸媽的惡夢,尤其家裡有活潑好動、小手永遠在挖鼻孔的小孩。看著鮮紅鼻血滴滴答答,阿公阿嬤七嘴八舌:「快躺下!」、「頭仰高啦!」、「衛生紙塞緊一點!」搞得全家雞飛狗跳。但你知道嗎?這些「古早做法」可能讓情況更糟!
為什麼小孩特別容易「噴鼻血」?先別自己嚇自己!
講真的,看到孩子流鼻血,哪個爸媽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?腦袋立刻閃過恐怖念頭:「該不會是得了什麼大病?」安啦!耳鼻喉科大咖劉博仁醫師在他的著作《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》裡講得很清楚:
「九成以上小孩流鼻血,都是『良性的』啦!跟什麼癌症、絕症根本沾不上邊!」
小孩鼻血狂噴的真相在這:
- 小手萬惡之首: 根本就是「手指挖礦工」!尖尖指甲往鼻孔裡猛挖,鼻黏膜那麼薄,不破才怪。
- 用力擤鼻涕像打鼓: 感冒時衛生紙不離手,擤到鼻子都紅腫,血管當然撐不住。
- 冷氣房乾到像沙漠: 台灣夏天冷氣開整天,鼻子裡乾巴巴,黏膜脆弱到打個噴嚏就見血。
- 過敏兒鼻黏膜超嬌貴: 鼻子整天癢,揉啊揉、搓啊搓,黏膜發炎腫脹更容易破。
只有極少數狀況才需要擔心是不是高血壓、凝血功能出問題,或是(真的很少見)鼻腔長東西。所以下次看到血,先深呼吸,別自己嚇破膽!
頭往後仰止血?大錯特錯!醫師急喊:母湯啊!
「頭抬高!快點往後仰!」這句是不是超熟悉?拜託!這招超NG! 劉博仁醫師直接點破問題在哪:
「你以為血不流出來就沒事了?錯!血全往後倒流進喉嚨、吞到胃裡去了啦!」
頭後仰的恐怖後果:
- 噁心狂吐: 吞一堆血到胃裡,胃受不了刺激,小孩馬上噁心想吐,吐出來混著血絲的胃液,嚇得你以為是胃出血,魂都飛一半!
- 根本沒止住血: 血只是換條路走(往喉嚨流),鼻腔裡的出血點根本還在流,完全沒壓到啊!
- 嗆到風險超高: 尤其年紀小或哭鬧中的孩子,血流進喉嚨不小心嗆進氣管,後果更嚴重!
醫師親授!居家必學「止鼻血正確5步驟」圖解
下次孩子鼻孔變「紅龍頭」,照著劉博仁醫師教的黃金5步驟做,冷靜處理不出錯:
🩸 步驟1:頭擺對姿勢是關鍵!「往前傾」就對了!
- 絕對不是躺平,也不是頭後仰!
- 正確做法: 讓小孩坐穩(或站直),頭微微向前低下,就像低頭看地上螞蟻那樣的角度。這樣做,血才會乖乖從鼻孔流出來,不會倒流去喉嚨搞鬼。
- 爸媽小叮嚀: 拿個小臉盆或一大疊衛生紙接在鼻子下方,方便觀察流血量,也避免滴得到處都是。同時輕聲安撫孩子:「沒關係,我們慢慢處理,頭低低看地上喔。」
🩸 步驟2:捏對地方才有效!「鼻翼加壓」是絕招!
- 亂塞衛生紙?沒用啦!重點是「直接加壓出血點」!
- 正確做法:
- 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,像捏小籠包那樣,緊緊捏住小孩「鼻翼」最軟Q的兩側(就是鼻孔外面鼓鼓的地方)。
- 不是捏鼻樑骨頭(上面硬硬的沒用),也不是只壓一邊。
- 力道要夠: 溫和但堅定地捏緊,讓兩邊鼻翼的軟骨貼住中間的鼻中膈(最容易出血的地方)。
- 堅持至少5-10分鐘! 中間不要偷看!很多爸媽捏個30秒就鬆手看「好了沒?」,結果血根本沒止住又流出來。可以跟孩子數數或講個短故事轉移注意力。
- 進階技巧: 如果明確知道是哪一邊鼻孔流血(通常是一邊),可以先用乾淨脫脂棉花或紗布(衛生紙容易掉屑)輕輕塞到流血的鼻孔「前段」,不要塞太深,塞好後再捏緊鼻翼加壓,效果更好。止血後要溫柔取出。
🩸 步驟3:冰敷位置有學問!「敷鼻子」比敷額頭有用!
- 冰額頭?效果慢半拍!要直接冰鎮出血的血管才快!
- 正確做法:
- 拿個夾鏈袋裝碎冰+水,或是用冰過的鋁罐包裝飲料(外面一定先裹一層薄毛巾或手帕)。
- 把冰袋直接輕壓在「鼻樑」和「鼻翼」(就是步驟2你捏的那個區域)。
- 冰敷時間約5-10分鐘就好,避免凍傷。冰涼感能讓血管快速收縮,止血效率翻倍!
- 爸媽小叮嚀: 邊冰敷邊繼續捏緊鼻翼效果最佳!別拿整塊冰磚或冷凍庫剛拿出來的冰袋直接貼皮膚,小孩會痛到哇哇叫。
🩸 步驟4:保養預防很重要!「凡士林」是鼻孔好朋友!
- 如果家裡小孩是「常客」,三天兩頭就流鼻血,日常保養超重要!
- 正確做法:
- 準備無香精、無添加的純凡士林(藥局都買得到)。
- 用棉花棒沾取「米粒大小」的量。
- 輕輕塗抹在鼻孔「入口處」約1公分內的鼻中膈黏膜上(就是最容易破皮流血的地方),薄薄一層就好,不用挖很深!
- 最佳時機: 特別是睡前或冷氣房待很久、空氣很乾燥時塗抹,就像幫鼻孔擦護唇膏一樣保濕。
- 爸媽小叮嚀: 千萬別叫小孩自己用手指挖凡士林塗,手指不乾淨又容易戳傷。
🩸 步驟5:斬草除根防挖鼻!「勤剪指甲」是根本!
- 小孩那雙「無影挖鼻手」才是罪魁禍首!
- 正確做法:
- 定期檢查小孩指甲長度! 看到有一點點尖或長,立刻剪!最好剪成「平」的,邊緣用指甲銼刀磨圓滑。
- 教育小孩: 用他們聽得懂的話告訴他們:「鼻子裡面很嫩,像豆腐一樣,用手挖會受傷流血,痛痛喔!」可以用繪本或影片輔助。
- 找出挖鼻原因: 是因為鼻子癢(過敏)?還是無聊習慣?過敏要就醫控制,無聊習慣可以用其他手部活動(捏黏土、玩小玩具)轉移注意力。
- 保持鼻腔清潔: 如果有鼻屎,用嬰兒用棉花棒沾一點點生理食鹽水,在鼻孔口輕輕「沾」出來,或用洗鼻鹽水溫和清潔,絕對比硬挖好。
什麼狀況要立刻衝醫院?爸媽必看「危險紅旗」警訊!
雖然大部分鼻血自己在家就能搞定,但遇到以下狀況,別猶豫,抓緊時間送急診或找耳鼻喉科醫師:
- ⏰ 血流不止: 老老實實按壓超過15-20分鐘,血還是像打開水龍頭一樣流不停,完全沒減緩跡象。
- 🩸 出血量超大: 血一直滴,甚至「用噴的」,臉色開始發白、冒冷汗、呼吸急促,感覺要暈倒了。
- 🚑 伴隨其他症狀: 流鼻血同時有嚴重頭痛、頭暈、視線模糊,或是身上其他地方(像牙齦、皮膚)也莫名出現瘀青、出血點。
- 👃 單側惡臭分泌物: 只有一邊鼻孔流血,而且流出來的血或鼻涕有惡臭味,或帶有異常顏色。
- 💊 特殊病史: 小孩本身有凝血功能問題(如血友病)、正在吃抗凝血藥物,或最近頭部有撞傷。
破解迷思!關於流鼻血,阿公阿嬤說法對不對?
-
迷思1:流鼻血是火氣大,喝青草茶就好?
→ 錯!小孩常流鼻血主要還是「物理性損傷」(挖破)或「環境乾燥」,跟火氣大關係不大。亂喝寒涼青草茶可能傷腸胃。保持濕潤、戒挖鼻孔才是根本! -
迷思2:左鼻孔流血舉右手,右鼻孔流血舉左手?
→ 沒科學根據啦!與其叫小孩舉手舉到痠,不如好好捏緊鼻翼加壓止血實在。 -
迷思3:流鼻血時要塞很深的衛生紙條?
→ 危險!塞太深可能拿不出來,或取出時又把凝結的血塊扯掉,反而再次出血。前段輕塞+外部加壓才是正解!
給新手爸媽的安心小語
看到孩子流鼻血,心臟噗通噗通跳是正常的!但記住劉博仁醫師的黃金5步驟:「前傾、捏緊、冰鼻、保濕、剪甲」,就能冷靜處理大部分狀況。平常做好保濕(凡士林)、維持指甲短圓、控制過敏原,更能減少流鼻血發生的機會。把這篇存起來或印出來貼冰箱,下次遇到就不會手忙腳亂啦!如果真的很頻繁或伴隨其他異狀,放心交給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,求個安心最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