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深媒體人陳文茜的抗癌之路,真的讓人心疼又震驚!2019年確診肺腺癌的她,這幾年可以說是在鬼門關前走了好幾回。原本大家以為情況穩定了,沒想到最近她在臉書上拋出震撼彈──肺癌不只復發,還轉移到肝臟和骨盆腔了!她貼文中那句「賭輸了」,看了實在讓人鼻酸。
類固醇成復發關鍵?國外醫師驚人推論
陳文茜在貼文裡提到一個超級重要的線索:她的國外醫師認為,這次癌症復發,很可能跟過去三年「大量使用類固醇跟可體松」有關聯!這個說法可不是隨便講講,醫師還特別叮嚀其他病友,用類固醇真的要很小心,尤其是長期使用的人,最好每年乖乖去做追蹤檢查,才不會發生無法挽回的遺憾。
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證實:類固醇真可能助長癌症惡化
這個消息一出來,馬上引起醫界高度關注。胸腔內科權威蘇一峰醫師就在臉書發文替陳文茜加油打氣,希望她早日康復。但他話鋒一轉,也嚴肅地證實了這個推測:「類固醇真的有可能增加癌症復發與惡化的機會!」
蘇醫師可不是隨便說說,人家可是有研究數據當靠山的!他特別提到自己在2020年發表的研究報告,這份報告分析了台北榮總近千名肺癌晚期患者的治療狀況。結果嚇死人:那些接受標靶治療的病患,如果同時合併使用類固醇,癌症惡化的風險竟然暴增47%!這個數字真的會讓人從椅子上跳起來。
類固醇為什麼變成癌細胞的「神隊友」?醫師曝兩大關鍵
你可能想問:類固醇不是消炎救星嗎?怎麼會變成癌症幫凶?蘇一峰醫師解釋得很清楚:
- 免疫力被壓制:類固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會壓制你的免疫系統。想像一下,身體裡對抗癌細胞的「警衛部隊」被強制削弱了戰鬥力,癌細胞當然趁機坐大、到處亂跑啊!
- 刺激癌細胞生長:更恐怖的是,有些研究還發現,類固醇本身就可能刺激某些癌細胞生長!等於不只放鬆警戒,還直接給敵人送補給,你說這怎麼得了?
類固醇根本「雙面刃」!濫用6大恐怖副作用一次看
講到類固醇(台灣俗稱「美國仙丹」),很多人的印象就是「效果很快但很毒」。沒錯!它真的是把雙面刃,用得好是救命仙丹,用不好就變成致命毒藥。重點是這一定要醫師處方才能用,但現實中濫用狀況真的不少:
- 診所速效治療:有些診所為了讓病人「快點好」,連普通感冒都開類固醇,讓你當下感覺很舒服,但代價可能是長期的健康問題。
- 患者主動要求:更常見的是病人自己「討藥」,尤其是慢性疼痛的患者,覺得吃類固醇馬上就不痛了,結果不知不覺就長期依賴下去,想戒都戒不掉。
內分泌科黃峻偉醫師就警告過:短期合理使用類固醇沒問題,但長期依賴絕對會出大事!以下是它最常見、也最讓人困擾的6大副作用:
👉 1. 身體「走鐘」變形(代謝異常)
- 月亮臉:臉腫得像滿月一樣圓
- 水牛肩:肩膀和後頸肥厚隆起
- 青蛙肚:肚子變得特別大,四肢卻瘦瘦的
- 血糖飆高、血脂異常
👉 2. 心血管負擔暴增
- 血壓像坐電梯一樣往上飆
- 身體開始水腫,尤其腳踝腫得像麵龜
- 增加中風、心臟病風險
👉 3. 腸胃像被火燒(胃潰瘍)
- 胃痛、胃酸逆流樣樣來
- 嚴重可能胃出血,解出黑色柏油狀大便
👉 4. 骨頭變「粉粿」(骨質疏鬆)
- 骨密度直直落,輕輕摔跤就可能骨折
- 腰酸背痛變成日常
- 肌肉沒力,爬樓梯變得超吃力
👉 5. 靈魂之窗受損(眼睛病變)
- 看東西霧濛濛,視力模糊
- 眼壓升高,可能誘發青光眼
- 增加白內障風險
👉 6. 情緒像坐雲霄飛車(精神影響)
- 晚上數羊數到天亮(失眠)
- 心情起伏超大,一下暴躁一下憂鬱
- 嚴重可能出現幻覺或妄想
救命藥變毒藥?這樣用類固醇才安全!
看到這裡,你可能嚇到想把手邊的類固醇全丟了?先別衝動!醫師們都強調:「該用時還是得用,重點是怎麼用!」
✅ 安全使用類固醇的黃金守則
- 絕對不自己當醫生:類固醇是「處方藥」!不是你去藥局說買就能買的。怎麼吃、吃多少、吃多久,全部要聽醫師的,自己亂停藥或加減量,反而會引發危險的戒斷反應。
- 短期使用較安全:如果醫師開給你吃個2-3天,通常不太會有明顯副作用,不用自己嚇自己。
- 長期使用要監控:如果病情需要長期服用(像自體免疫疾病患者),醫師一定會安排你定期回診抽血、量骨密度,必要時搭配其他藥物(如胃藥、鈣片)來預防副作用。這時候千萬別鐵齒不追蹤!
- 來路不明的藥別亂吃:特別要小心那些號稱「純天然、特效藥」的偏方或中藥粉!台灣過去就發生好幾次,這些藥偷偷摻了類固醇,病人不知情長期吃,結果吃到全身出問題。
🚨 重要提醒:出現這些狀況快回診!
如果你正在使用類固醇(特別是長期),出現下面任何一個狀況,別猶豫,馬上去找你的醫師:
- 胃痛到吃不下飯
- 突然視力模糊
- 腳踝腫到穿不下鞋子
- 骨頭痛或容易骨折
- 臉像吹氣球一樣腫起來
- 心情憂鬱到不想活
陳文茜案例給我們的健康啟示
陳文茜這次的經歷,真的給所有人上了一堂寶貴的健康課:
- 癌症追蹤不能偷懶:就算治療結束,定期回診檢查絕對不能少,癌症最怕就是復發或轉移沒被及早發現。
- 慢性病用藥要定期檢視:如果你因為氣喘、關節炎、紅斑性狼瘡等疾病長期用藥(特別是類固醇),每年至少要和醫師全面檢討一次用藥計畫,看能不能調整劑量或換藥。
- 身體變化要警覺:像突然變胖、骨頭痛、胃不舒服,不要以為只是「吃太好」或「老了」,可能是藥物副作用在敲警鐘!
💡 醫師的真心話:別因恐懼拒絕必要治療
最後要幫醫師說句公道話:寫這篇不是要大家「拒用類固醇」!在許多嚴重疾病(如嚴重氣喘發作、自體免疫風暴)時,類固醇是救命不可或缺的武器。重點是:
「尊重專業,理性溝通,規律追蹤」
對類固醇有疑慮?下次回診直接把這篇印出來問你的醫師! 和醫師好好討論你的擔心,了解為什麼需要用它、要用多久、怎麼預防副作用。醫病同心,才能讓這把雙面刃的精準砍向疾病,而不是傷到自己。
陳文茜的故事令人心疼,但也提醒我們更重視用藥安全。希望她的抗癌之路能逢凶化吉,也祝福所有人都能聰明用藥,健康平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