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樣必放床頭!
大家今天早上是不是都被大地震嚇醒啦? 氣象署剛剛開記者會警告,未來3、4天還可能出現規模7.0的超大餘震!這種時候真的不要鐵齒,我每次看到地震新聞都覺得心驚驚,特別是家裡有老人小孩的,避難包絕對要立刻準備起來。你知道嗎?根據日本防災專家統計,大地震後有七成的人後悔沒事先準備避難包,我們千萬別當其中之一啊!
🎒 防災包準備4大黃金準則
1. 拿了就跑是王道
避難包最重要的就是「輕便好抓」,想像地震來時你可能連站都站不穩,絕對不要搞那種20公斤的大登山包!我建議用後背包款式,重量控制在5公斤內,單手就能拎起來跑。記得每個家人都要有專屬的一包,別想說全家共用,緊急時刻會來不及分!
2. 放對位置超關鍵
床頭邊是最佳位置!統計顯示地震傷亡最多是睡覺時被壓傷,床頭放避難包能讓你躺著也能撈到。千萬別收在衣櫃深處或儲藏室,倒塌時根本挖不出來。
3. 個人化調整超重要
像我自己有輕微糖尿病,包裡就會多放血糖機和糖果;家裡有嬰兒的記得塞尿布奶粉;寵物家庭別忘了毛孩的乾糧!沒有標準答案,重點是符合你家需求。
4. 定期更新不能懶
我固定每季第一個週末檢查避難包,像礦泉水放久會有塑膠味,餅乾受潮軟掉根本不能吃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手機設提醒,順便全家演練逃生路線。
📦 救命避難包10大必備品項(床頭版)
💰 1. 現金小包+證件影本
- 3000元鈔票+500元零錢:零錢超重要!停電時ATM領不到錢,公話亭是唯一對外管道
- 健保卡+身分證影本:用透明夾鏈袋裝好,避免被水浸濕
- 家裡鑰匙:大門被震歪時,備份鑰匙可能是唯一能進門拿物資的機會
🔦 2. 手電筒+電池
- 選可咬在嘴裡的筆型手電筒!雙手空出來才能攀爬
- 電池倒著放:避免久置漏液腐蝕,記得多備一組新電池
- 每月1號測試:順便檢查小孩書包裡的備用燈
📢 3. 求生哨
- 別小看這小東西!受困時吹哨比呼喊省力3倍,聲音穿透力更強
- 選雙頻共振哨:能同時發出高頻與低頻聲,搜救犬更容易定位
💧 4. 礦泉水
- 用寶特瓶裝水最安全,避免用玻璃瓶
- 每包放兩罐600ml:太多會過重,太少不夠喝
- 綁條螢光膠帶:黑暗中也摸得到
🍫 5. 救命食物
- 巧克力棒+營養口糧:熱量密度高又不易碎
- 罐頭麵包超推:日本防災專用,保存期達5年
- 絕對別放需加熱食品:災時沒瓦斯沒電根本煮不了
💊 6. 個人藥品
- 慢性病藥物放7天份:高血壓、糖尿病藥不能斷
- 用分裝盒標註姓名:避免全家藥品混在一起
- 放藥單影本:註明用量與過敏史
🩹 7. 急救包
- 基本組合:滅菌紗布+彈性繃帶+紙膠帶
- 小支生理食鹽水:沖洗傷口比礦泉水更安全
- 優碘棉片:單片包裝避免整罐打翻
❄️ 8. 保暖三寶
- 鋁箔急救毯:輕如羽毛卻能鎖住90%體溫
- 輕便雨衣:防雨防風又保溫
- 暖暖包:選10小時長效型,冬天必備
⚠️ 9. 強化版選配
- 防割手套:爬過碎玻璃必備,建築工地買得到
- 多功能工具鉗:剪鐵絲、撬門縫都靠它
- 頭燈:解放雙手的神器,夜間行動超方便
📱 10. 緊急聯絡卡
- 手寫家人電話:停電時手機打不開
- 集合地點標註:用紅筆標出附近避難所
- 血型過敏資訊:救護人員能快速掌握
🏠 居家醫藥箱升級攻略
💡 準備三原則
- 分層收納:外傷藥放最上層,感冒藥第二層,慢性藥最底層
- 貼有效期標籤:我每次換藥都用螢光筆寫到期日
- 避開浴室廚房:濕熱環境讓藥品提前變質
🧰 必備藥品清單
| 藥品類型 | 推薦品項 | 使用時機 |
|---|---|---|
| 止痛退燒 | 普拿疼(乙醯胺酚) | 頭痛/生理痛/輕微發燒 |
| 腸胃藥 | 胃乳片+止瀉藥 | 胃痛/腹瀉/脹氣 |
| 外傷處理 | 不同尺寸紗布+彈性繃帶 | 止血加壓包紮 |
| 皮膚用藥 | 蚊蟲藥+燙傷膏 | 蟲咬/輕微燒燙傷 |
❗ 關鍵細節提醒
- 生理食鹽水買小包裝:開封後24小時就失效
- 優碘用按壓式瓶裝:避免棉花棒二次污染
- 定期檢查軟膏:擠出來變色或分離就該丟
😷 防疫避難包這樣收
🎒 隨身包配置
- 口罩獨立包:用夾鏈袋分裝,避免污染
- 酒精噴瓶:選60ml小容量,符合隨身攜帶規定
- 肥皂紙:公共廁所洗手替代方案
🌟 防疫神器
- 3層醫療口罩:N95留給前線,一般防護醫療口罩就夠
- 護目鏡:騎車用的防風鏡也能擋飛沫
- 拋棄式手套:處理災區物品多層防護
⚠️ 避難時防疫重點
- 集中安置時與他人保持2公尺距離
- 用酒精擦拭共享物品:如水瓶、手電筒
- 肥皂紙正確用法:手心搓出泡再沖水,別直接抹臉上
🔄 避難包保養秘訣
我固定在春分、秋分檢查兩次,順便把全家召集演練逃生。食物飲水每半年換新,像礦泉水久放會有塑膠味,餅乾受潮就沒救了。藥品則要看包裝標示,通常每1~2年更換。記得把檢查日期寫在包包外側,手機也設提醒,養成習慣就不會忘記!
最後提醒大家,避難包不是收好就沒事了!每個月找個週末,全家背著包包從臥室走到避難點,實際走一次才知道路線有沒有障礙。像我家演練時就發現逃生梯堆滿雜物,趕快聯絡管委會清空。現在地震越來越頻繁,我們多做一分準備,就多一分活命機會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