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胃裡的小惡魔!感染幽門桿菌出現「這3種狀況」別拖 胃癌風險飆升16倍

胃裡的隱形炸彈:認識幽門螺旋桿菌

講到胃病,台灣人應該對「幽門螺旋桿菌」這個名詞不陌生啦!它真的很厲害,是唯一能在人類胃酸這種強酸環境下生存的細菌。但厲害歸厲害,要是被它纏上,那可就一點都不好玩了。雖然感染後不會馬上出事,但醫生們都知道,它可是導致胃癌的頭號危險分子!問題來了,知道自己中獎後,到底該不該馬上治療?這中間的取捨,真的讓很多人傷透腦筋。

為什麼治療與否讓人兩難?

現在大家都很怕抗生素吃多了會有「抗藥性」,這擔心確實有道理。萬一沒殺乾淨,細菌變得更強更難對付,以後要治就更麻煩了。而且有些人感染了根本沒感覺,胃鏡照下去也沒啥大問題,這種情況要不要花錢花時間吃藥?確實需要好好想一想。但醫師也提醒,有三種特殊狀況,真的不能拖,一定要積極處理!

沉默的殺手:沒症狀≠沒傷害!

你可能不知道,在台灣,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可能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!基隆長庚醫院胃腸科權威錢政弘醫師在門診看太多這種案例了。他分享,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中標,平常吃好睡好沒感覺。但神奇的是,一拿到健檢報告看到「陽性」兩個字,馬上就覺得胃開始怪怪的,好像脹脹的、消化不良。錢醫師笑說:「這其實很多時候是心理作用啦!」

不過,錢醫師也嚴肅地強調,別以為沒症狀就天下太平。只要胃裡有這個菌,幾乎百分之百會引起「慢性淺表性胃炎」,也就是胃黏膜長期處在發炎狀態。聽起來好像沒什麼?錯了!這就像房子地基一直被白蟻蛀一樣,短期看不出大問題,長期下來結構就壞了。

從發炎到胃癌的驚人演變

  1. 初期發炎(慢性淺表性胃炎):這時胃黏膜紅紅腫腫的,但多數人完全沒感覺,頂多偶爾吃太飽有點脹。
  2. 胃潰瘍/十二指腸潰瘍(約20%患者):這階段就很有感了!吃飽痛、餓了也痛,甚至痛到半夜醒來。錢醫師特別警告:「就算吃藥把潰瘍治好了,只要幽門桿菌還在,復發機率超高!根本是治標不治本。」
  3. 萎縮性胃炎(每年約1-3%患者進展):這是最危險的階段!胃的黏膜細胞長期發炎受傷,慢慢萎縮、死掉,連分泌胃酸的功能都變差了。這時候病人常抱怨:「怎麼吃一點就飽?」、「老是打嗝脹氣」、「肚子悶悶痛痛的」。更可怕的是,醫學研究證實,到了萎縮性胃炎這步,你得胃癌的風險,會比一般人高出整整16倍! 這數字夠嚇人了吧?

⚠️ 加速惡化的幫兇:

  • 愛吃鹹魚、醬菜、醃漬物:這些高鹽食物會進一步傷害胃黏膜。
  • 老菸槍:菸草裡的毒素直接刺激胃。
  • 壓力山大:長期緊張焦慮會讓胃酸分泌失調。
  • 三餐不定時、暴飲暴食:胃都沒時間休息修復。

錢政弘醫師警告:這3種人絕對不能拖!一定要根治幽門桿菌

錢醫師在臨床上看過太多案例,他明確指出:「如果你感染了幽門桿菌,但完全沒症狀,胃鏡看起來也美美的,那不馬上治療,是可以討論的選項。」但是,如果你屬於以下三種族群,拜託別猶豫,趕快找醫師把細菌殺乾淨

  1. 已經出現症狀或胃鏡有問題:

    • 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:這不用說,痛起來要人命!而且反覆潰瘍會大大增加癌變風險。
    • 胃鏡看到「慢性胃炎」甚至「萎縮性胃炎」:尤其是胃鏡報告寫著「腸上皮化生」(Intestinal Metaplasia) 這種字眼,這是癌前病變的警訊!代表你的胃黏膜細胞已經變得不正常了。這種情況根治幽門桿菌,是阻止胃癌發生的關鍵一步
  2. 家族有人得過胃癌:

    • 如果你的爸爸、媽媽、親兄弟姊妹中有人得過胃癌,那你本身風險就比別人高。錢醫師解釋:「遺傳基因加上幽門桿菌感染,根本是雙重打擊!」這時候殺菌不只是為自己好,也是降低整個家族風險的重要策略。有家族史的人,即使現在胃看起來沒事,也強烈建議要根治
  3. 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人:

    • 每天吃阿斯匹靈 (Aspirin):很多有心臟病、中風風險的人需要長期吃低劑量阿斯匹靈來「通血路」。
    •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(NSAIDs):像是布洛芬 (Ibuprofen)、萘普生 (Naproxen),關節痛、肌肉痠痛的人常吃。
    • 抗凝血劑 (如Warfarin、新型口服抗凝血藥NOACs):預防血栓的中風或心臟病患者。
    • 類固醇藥物:某些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需長期使用。

    為什麼這些人特別危險? 錢醫師說得直接:「這些藥本身就會傷胃!如果加上幽門桿菌在裡面搞破壞,那根本是火上澆油!」臨床上看過太多案例,本來只是輕微胃炎,結果因為吃這些藥,突然就胃潰瘍大出血送急診,非常危險!所以只要需要長期吃這類藥物,一定要先檢查有沒有幽門桿菌,有的話務必先除菌,再開始用藥,這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動作。

台灣人是怎麼被傳染的?「病從口入」是關鍵!

台灣的幽門桿菌感染率大概在40%-50%左右,在亞洲國家中其實不算最高(像日本、韓國、中國大陸某些地區更高),但每兩人就有一人中標也夠嚇人了!它主要是靠「病從口入」傳染的,專業術語叫「糞口傳染」和「口口傳染」。錢政弘醫師點出台灣人最常見的三大感染途徑:

  1. 家人互相傳染 – 共食文化是主因:

    • 吃飯公筷母匙懶得用:台灣人吃飯熱鬧,喜歡一大桌菜大家夾來夾去,筷子湯匙進進出出同一盤菜,口水也跟著交流了。
    • 長輩餵小孩「口對口」:阿公阿嬤或爸媽怕食物太燙太大塊,習慣自己先咬一口、嚼一嚼再餵給小寶寶。這動作超危險!如果大人有菌,直接就傳給小孩了。很多小朋友就是這樣中標的。
    • 共喝一杯飲料、共吃一支冰棒:情侶、家人之間覺得這樣很親密?小心細菌也很親密地交流了!
  2. 喝到不乾淨的水:

    • 山泉水、地下水看似乾淨? 很多長輩喜歡去山上接「天然ㄟ尚好」的山泉水,或是鄉下地方還有人喝地下水。如果水源被帶菌的糞便污染(例如動物排泄、化糞池滲漏),喝下去就中獎了!
    • 老舊水管也是隱患:有些老社區水管破損,可能被污水滲入。
  3. 手沒洗乾淨就吃東西 – 糞便傳染:

    • 上完廁所沒洗手或隨便沖水:特別是公共廁所,門把、沖水鈕都可能沾有細菌。如果上完廁所沒好好洗手,又用手拿東西吃,細菌就進肚子了。
    • 清理寵物糞便後沒徹底清潔:貓狗也可能帶菌(雖然跟人的菌株不完全一樣,仍有風險),清完貓砂、狗便便後一定要用肥皂仔細洗手。
    • 處理生食後沒洗手:生肉、生菜也可能被污染。

根除治療怎麼做?注意事項一次看

如果醫師判斷你需要治療,通常會採用標準的「三合一療法」或「四合一療法」,就是同時吃幾種抗生素搭配胃藥(質子幫浦抑制劑),療程大約10到14天

治療成功關鍵:

  • 按時吃藥不能偷懶:一天可能要吃好幾次藥,一定要設鬧鐘提醒自己按時吃完!隨便停藥或忘記吃,是產生抗藥性的最大原因。
  • 療程結束要複檢:吃完藥不是就沒事了!通常停藥後至少一個月,要再回醫院做呼氣測試或糞便抗原檢查,確認細菌真的殺乾淨了。錢醫師說:「門診常遇到病人自以為好了就不回診檢查,結果幾個月後症狀又回來,一查根本沒殺乾淨。」
  • 小心副作用:抗生素可能引起嘴苦、腹瀉、噁心或過敏。如果很不舒服要趕快回診,醫師可以調整藥物,但千萬別自己停藥。
  • 全家篩檢一起治:如果家裡有人中標,特別是有小孩也被感染,強烈建議全家人一起檢查一起治療,才能避免互相傳染、反覆感染。

台灣健保有給付嗎?

錢醫師說明:「如果是因為消化性潰瘍(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)需要根除幽門桿菌,健保是有給付治療藥物的!其他狀況(如單純胃炎、家族史)則可能需要自費,但費用也不會太高,絕對值得投資。」詳細給付條件可以詢問你的胃腸科醫師。

預防感染,從生活小細節開始!

與其擔心要不要治療,不如先預防感染!錢政弘醫師提供幾個台灣家庭實用的預防撇步:

  • ✅ 吃飯請用「公筷母匙」:別嫌麻煩!這是阻斷口口傳染最有效的方法。幫每道菜準備專用的湯匙或筷子夾取。
  • ✅ 絕對不要「口對口」餵食小孩:再小的寶寶也不行!食物可以剪碎、磨泥,或用專用食物剪刀處理。
  • ✅ 洗手洗徹底:上完廁所、摸完錢幣、處理生食後,一定要用「肥皂」搓洗雙手至少20秒(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),尤其要洗乾淨指縫和指尖。
  • ✅ 飲用水要煮沸:山泉水、地下水再清澈也一定要煮滾再喝。家裡裝濾水器也要選有NSF認證、能過濾微生物的機型。
  • ✅ 定期消毒餐具:特別是家裡有人感染時,碗盤筷子可以用高溫消毒(洗碗機高溫烘乾或煮沸)。
  • ✅ 避免生食生水:生魚片、生菜沙拉在外食用要留意衛生,出國旅遊更要小心生飲自來水。

需要定期篩檢嗎?

錢醫師建議,有胃癌家族史的人,即使沒有症狀,可以考慮在30-40歲左右做一次幽門桿菌篩檢(簡單的呼氣試驗或抽血)。如果感染了就治療,這是預防胃癌非常有效的手段!一般大眾如果擔心,也可以在健檢時自費加入這項檢查。

總結:面對幽門桿菌,聰明應對不恐慌!

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很常見,但真的不用自己嚇自己!重點是:

  1. 了解風險:知道它可能導致胃癌,特別是當發展到「萎縮性胃炎」時風險飆升。
  2. 認清「三種必須治療」的狀況:有潰瘍/萎縮性胃炎、有胃癌家族史、長期服用傷胃藥物者,務必積極根除治療
  3. 做好預防:從家庭用餐習慣、個人衛生著手,減少感染機會。
  4. 定期追蹤:治療後要複檢確認成功,高風險族群可考慮篩檢。

胃是我們消化吸收的關鍵,好好保護它,別讓小小的細菌有機會搞破壞!有疑問?別上網亂查,找個信任的胃腸科醫師好好討論最實際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