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膳食營養

麵包麥片背黑鍋?營養博士沒說的真相,美國癌症學會出手了!

「這1個飲食習慣再不改,癌症失智都跟著來!」
你的LINE群組最近是不是也瘋傳這則嚇死人的訊息?先別急著把早餐麥片丟進垃圾桶!

一、這則瘋傳訊息到底在說什麼?

事情是這樣的:2019年7月底,《CMoney投資網誌》刊了篇「麵包、麥片要少吃!」的驚悚文,開頭就掛著「營養博士敬告」的名號,說不改吃碳水化合物的習慣,癌症失智通通會找上門。還在文章最底下偷偷推銷一本《少吃點藥,血糖值照樣穩妥當》的書。

更扯的是,這篇文把「糖質」(就是碳水化合物啦)直接妖魔化,列了五大罪狀:

  1. 糖質和失智症是超級好朋友(會手牽手害你)
  2. 失智後會狂吃糖(身體自己討債)
  3. 糖質會讓你得癌症(尤其腺癌最愛)
  4. 吃糖=餵養癌細胞(根本癌症自助餐)
  5. 糖解作用讓身體變酸(酸性體質養腫瘤)

聽起來超可怕對吧?但等等!這些說法根本經不起科學檢驗!我翻遍國內外研究,發現真相完全相反…

二、五大謠言踢到鐵板!科學證據打臉現場

❌ 謠言1:吃碳水會害你失智?最新研究打臉!

那篇驚悚文信誓旦旦說糖質和失智症關係密切。結果我查到2018年頂尖期刊《Cell Reports》的重量級研究,標題直接打臉:

「低蛋白、高碳水飲食延緩大腦老化」
(原文:A very low-protein, high-carbohydrate diet may delay brain aging)

實驗發現吃高碳水的老鼠,海馬迴記憶區更健康,學習能力也更好。營養學界普遍認為,全穀類碳水化合物(像糙米、燕麥)含有維生素B群和膳食纖維,反而是護腦好幫手

關鍵重點:
真正要小心的是精製糖(手搖飲、蛋糕),不是全穀類!把燕麥片和砂糖混為一談,根本是張飛打岳飛!

❌ 謠言2:失智患者會狂嗑糖?真相驚人反轉

原文說「失智後會產生較大糖質需求」,還引用《額顳葉失智症》研究當證據。但仔細看數據就露餡:

  • 該研究只針對「額顳葉失智」患者(約佔所有失智症的2.7%
  • 這類患者確實可能出現嗜吃甜食的症狀
  • 但把2.7%的現象說成「所有失智症都會這樣」,整整誇大40倍

這就像看到有人感冒會頭痛,就說「所有感冒都會劇烈頭痛」一樣荒謬。更別說多數阿茲海默症患者反而常有食慾不振的問題。

❌ 謠言3:吃碳水會得癌?美國癌症學會親自闢謠

原文提到「糖質提高罹癌風險」時,居然用「據說」兩個字帶過!堂堂營養博士講健康資訊靠「據說」,簡直比菜市場八卦還隨便!

反觀美國癌症學會(American Cancer Society)在官網專文《對您有好處的碳水化合物》明確指出:

「全穀類如燕麥、全麥麵包、糙米,是癌症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」
並強調這些優質碳水能提供抗癌營養素和纖維

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多次提醒,膳食纖維不足才是大腸癌危險因子。把麥片糙米貼上致癌標籤,根本害人不敢吃防癌食物!

❌ 謠言4:癌細胞愛吃糖?誤導半世紀的真相

「吃糖=餵養癌細胞」是最常見的迷思,但真相是:

  • 癌細胞確實會搶奪葡萄糖,但健康細胞也需要糖分啊!
  • 關鍵在食物升糖指數(GI值):低GI的全麥麵包不會讓血糖飆升
  • 裸麥麵包更被多篇研究證實含抗癌物質(如木酚素、烷基間苯二酚)

台大醫院營養室就公開提醒,癌症患者絕對不能斷碳水,否則肌肉流失更快,反而降低治療耐受度。真正該戒的是含糖飲料和精緻甜點,不是叫你連五穀飯都不敢碰!

❌ 謠言5:酸性體質養癌症?騙局主謀賠一億美金

最誇張的是搬出「酸性體質」理論,說糖解作用讓身體變酸會養癌症。但你知道嗎?發明這套理論的美國人Robert Young,2023年剛被法院判決賠償1.05億美金給一名癌症患者!

這位「大師」用靜脈注射小蘇打水治療癌症,害病人錯過黃金治療期。法庭證據顯示他連醫學學位都是假的!台大醫學院早就闢謠:「人體血液酸鹼值恆定在pH7.4,吃食物根本改變不了」。

三、恐怖行銷背後…生酮療法藏致命陷阱

為什麼有人要妖魔化碳水化合物?翻到文章最底下就露餡了——根本在推銷「生酮飲食」的書! 作者水野雅登自稱用「維生素生酮療法」治癌症,這套路台灣人超熟悉…

⚠️ 生酮醫師之死震撼全台

2019年,台灣謝旺穎醫師(專推生酮飲食治癌)年僅40歲就因膽管癌過世。震驚的是,他生前拒絕正規治療,堅持用「大劑量維他命點滴+生酮飲食」抗癌。媒體報導他發現癌症時還說:「我用營養療法就可以處理」。

更令人心痛的是,謝醫師開設的診所宣稱能「逆轉癌症、自體免疫疾病」,收費不斐。許多病患家屬後來控訴,他們因相信另類療法而延誤就醫。台大醫院腫瘤科醫師受訪時直言:「目前沒有任何臨床證據支持生酮飲食治癌」。

生酮飲食的三大未爆彈

風險類型 可能後果 高危險群
心血管危機 膽固醇飆升、動脈硬化 三高患者、家族病史者
營養失衡 微量元素缺乏、肌肉流失 銀髮族、癌症患者
酮酸中毒 意識模糊、多重器官衰竭 糖尿病患者、腎功能不佳者

長庚醫院臨床數據更顯示,超過3成嘗試生酮飲食的民眾出現便秘、頭暈、低血糖等副作用。醫師強調:「短期生酮或許可控制癲癇,但長期用於慢性病治療仍缺乏安全證據」。

四、這樣吃最安心!權威機構的碳水選擇指南

與其聽信網路謠言,不如看國際機構怎麼說:

✅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

  • 每日主食至少1/2選全穀類(糙米、燕麥、全麥麵包)
  • 限制添加糖:女性<25克/天、男性<36克/天(約等於1杯珍奶)
  • 多吃豆類:每週至少3份,補充植物性蛋白

✅ 台灣衛福部「我的餐盤」口訣

「飯跟蔬菜一樣多,豆魚蛋肉一掌心」
用掌心當比例尺,每餐碳水至少要占1/4盤(約等於1碗飯)

✅ 失智預防飲食三關鍵

  1. 選低GI碳水:地瓜、燕麥、藜麥取代白飯白麵包
  2. 搭配好油脂:堅果、橄欖油提升腦細胞活力
  3. 必吃抗氧化物:深綠色蔬菜、莓果類、薑黃

五、營養師真心話:別被恐懼行銷綁架!

台北榮總營養師林孟瑜受訪時感嘆:「每過一陣子就有食物被妖魔化,從蛋黃、牛奶到現在連麥片都中槍。」她提出三大原則:

  1. 看證據等級:個案報告<觀察性研究<臨床試驗
    (生酮治癌目前只有動物實驗)
  2. 問實務經驗:該療法在醫學中心用多久?有多少成功案例?
  3. 查作者背景:寫書的是醫生還是營養師?有無專科執照?

最重要是記住:沒有單一食物會致癌或防癌,重點是整體飲食模式!

下次再看到「XX食物千萬不能吃」的聳動標題,先深呼吸想想:這是不是又在賣書賣產品?保護健康最好的方式,永遠是均衡飲食+定期健檢+醫師諮詢,別讓自己成了恐懼行銷的肥羊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