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疫情又開始起起伏伏,每天看新聞都很緊張對吧?特別是家裡有糖尿病長輩的,更是提心吊膽。謝明家醫師直接點出殘酷事實:「國際研究看得清清楚楚,糖友一旦中鏢,變成重症甚至死亡的機率,硬是比一般人高出10倍!」這可不是嚇唬人,華人數據更顯示糖友感染機率多1.5倍,重症比例更是驚人。關鍵在哪?醫師拍胸脯保證:「血糖有沒有顧好,直接決定你的身體是銅牆鐵壁還是紙糊的!」
為什麼糖友變成疫情高危險群?
- 免疫力打折扣: 高血糖會讓免疫細胞戰鬥力大減,病毒入侵門檻變超低
- 血管內皮受傷: 血糖不穩就像在血管裡搞破壞,發炎風暴一來更難招架
- 共病連環爆: 很多糖友同時有高血壓、腎臟問題,病毒專挑軟柿子吃
最嚇人的是,研究發現「血糖控制爛 vs 控制穩」的糖友相比,重症死亡率差距超過10倍!這數字夠震撼吧?所以啊,現在顧好血糖不是為了數字漂亮,根本是保命符!
糖友防疫必修課!4招檢視你的血糖夠不夠「穩」
謝明家醫師強調,防疫期間在家更要嚴格監控這幾個指標,別以為沒不舒服就沒事:
- 🔥糖化血色素(HbA1c) : <7% 是鐵律!這就像你血糖的「長期成績單」,每3個月一定要追蹤
- 🌅空腹血糖: 睡醒第一件事量, 80-130 mg/dL 才算安全範圍
- 🍚飯後2小時血糖: 從「吃第一口飯」開始算,80-180 mg/dL 過關
- 📉飯前飯後波動: 飯後減飯前血糖值最好 <60 mg/dL,飆太高代表胰島素反應不佳
「很多阿伯阿姨跟我說『啊我感覺沒怎樣啊』,結果抽血數字一出來嚇死人!」謝醫師苦笑說,糖尿病最可怕就是沒感覺,等你有感覺通常已經出大事了。
宅在家更要精準出擊!飲食運動黃金組合
🥢 三餐定時定量的神隊友吃法
- 便當盒分隔術: 用分隔餐盤裝,1/2塞滿青菜、1/4蛋白質(豆魚蛋肉)、1/4全穀類,視覺控量超簡單
- 水分喝對時間: 一天2000c.c.溫水,分成起床、餐間、睡前小口喝,避免飯前30分鐘狂灌影響消化
- 點心聰明選: 真的嘴饞?抓一小把無調味堅果或啃條大番茄,比餅乾糖果安全100倍
🏃♂️ 客廳變身健身房!免器材運動套餐
- 心肺訓練: 每天追劇時站著「原地抬膝走」20分鐘,微喘還能聊天程度剛好
- 肌肉養成: 用寶特瓶裝水當啞鈴,坐著做「推舉+側平舉」各15下,一天3組防肌少症
- 核心激活: 靠牆「坐空椅」練大腿,從撐30秒開始,上廁所空檔就能做
「別找理由說家裡太小!」謝醫師分享診間案例:70歲阿公用折疊椅練起立坐下,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從8.2%降到7.0%,關鍵在每天堅持動!
血糖機是第二條命!挑選&使用避坑指南
⚠️ 買錯血糖機等於白量!醫師認證挑機2重點
- 精準度是命脈:
- 認明包裝上有 ISO 15197 國際認證標章,誤差值才夠小
- 試紙開封記得寫日期! 過期試紙量出來都是假的,超多人都忽略這點
 
- 採血痛不痛差很大:
- 「有些採血筆像被蚊子叮,有的像被蜜蜂螫!」謝醫師團隊實測十幾款後發現,可調深度+彈簧速度穩定的筆最不痛
- 偷偷教:採血前搓揉手指10秒、從指側扎(神經少),痛感直接砍半
 
📋 量血糖時間點是學問!搞錯等於做白工
| 用藥類型 | 必量時間點 | 紀錄重點 | 
|---|---|---|
| 睡前長效胰島素 | 早餐前空腹 | 註明「起床未進食」 | 
| 餐前短效胰島素 | 飯後2小時 | 寫清楚「午餐後/晚餐後」 | 
| 口服降血糖藥 | 輪流測不同餐別 | 週一早餐、週三午餐…交替記錄 | 
「阿美姨上次抱怨血糖都正常,結果我一看紀錄本——全部是飯前量的!」謝醫師搖頭說,沒抓到飯後飆高就等於戴眼罩開車,危險指數爆表!
出現這些症狀別硬撐!緊急送醫3大紅燈
🆘 高血糖風暴來襲
- 瘋狂口渴+跑廁所(一天超過10次)
- 視線模糊像隔毛玻璃
- 血糖機數字 >250mg/dL 且全身虛軟無力
🆘 低血糖奪命瞬間
- 手抖冒冷汗+莫名心慌
- 意識模糊叫不醒
- 無法吞嚥糖水或蜂蜜
🆘 心血管拉警報
- 胸口像被大石壓住+喘不過氣
- 血壓飆破 180/110mmHg
- 合併頭痛欲裂或小便量銳減
「最怕糖友自己當醫生!」謝醫師嚴肅提醒,曾有阿伯血糖衝到300mg/dL還狂喝運動飲料「補充電解質」,結果酮酸中毒險喪命。寧可多跑一趟醫院,也別用命賭!
疫情下的終極防護網!醫病合作不斷線
- 藥不能停: 就算居家隔離,也要請家人代領慢性處方籤
- 遠距諮詢: 很多診所開通LINE@或視訊門診,血糖問題隨時問
- 營養補充: 維生素D、B群、鎂鋅等每天補好補滿,強化免疫防線
- 親友警報網: 獨居糖友每天LINE家人報平安,附上當日血糖血壓紀錄
謝明家醫師最後叮嚀:「別讓疫情成為健康的藉口!現在做好血糖管理,等於幫自己買最強防疫險。」把這篇存起來或印給家中糖友,平安度過疫情就靠這些關鍵動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