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腦袋裡流血了?不只是撞到頭!這5種人最危險

相信很多人一聽到「顱內出血」,直覺就想到車禍撞到頭或跌倒受傷。但你知道嗎?就算頭皮完全沒傷口,腦子裡也可能正在大出血!這種情況超級危險,只要晚幾分鐘送醫,就可能癱瘓甚至喪命。今天就來徹底搞懂這個沉默殺手!

🩸 顱內出血=頭破血流?錯!沒外傷也會發生

「顱內出血」簡單講就是腦殼裡面的出血,可能是腦組織流血、或是腦膜間的血管破裂。最可怕的是它像不定時炸彈,有些人只是突然頭痛欲裂,送醫才發現是腦出血。如果沒及時處理,血塊壓迫腦組織,後果真的不敢想像…

🔍 顱內出血的凶手不只車禍!這8大原因台灣人要小心

1️⃣ 頭部外傷(最常見!)

  • 機車族沒戴安全帽:台灣車禍多,機車騎士頭部直接撞擊地面,硬腦膜上血管瞬間破裂
  • 家暴或虐童:小孩被劇烈搖晃,腦部靜脈像豆腐一樣被扯斷
  • 老人家跌倒:骨質疏鬆+吃抗凝血藥,輕輕撞到櫃角就可能腦內大出血

2️⃣ 潛在疾病引爆(沒受傷也會中!)

  • 高血壓失控:血管長期像吹過頭的氣球,某天「啵」一聲就爆了(佔非外傷出血7成!)
  • 吃通血路藥物:阿斯匹靈、warfarin這些防中風藥,反而增加出血風險
  • 血管長瘤:動脈瘤像血管壁上的水泡,壓力大時就破掉
  • 先天血管畸形:動靜脈亂糾結成一團(年輕人無預警出血主因)
  • 吸毒酗酒:安非他命讓血壓飆升,酒精破壞凝血功能

🚨 這5種人腦出血機率超高!快看你有沒有中

  1. 血壓破表還不吃藥(收縮壓>160mmHg危險激增)
  2. 老菸槍(尼古丁讓血管脆化)
  3. 熬夜爆肝族(過勞讓血壓像坐雲霄飛車)
  4. 家族有出血病史(可能遺傳血管病變)
  5. 長期吃抗凝血劑(特別是銀髮族跌倒風險高)

💡 醫師提醒:三高患者冬天要特別小心!溫差大易引發血管破裂

🧠 4大出血類型比一比|位置決定症狀

類型 好發族群 關鍵症狀
硬腦膜上血腫 車禍年輕人 昏迷→清醒→再度昏迷(要立刻開刀!)
硬腦膜下血腫 嬰兒/酗酒老人 頭痛嘔吐、反應變慢(常被誤認醉酒)
蜘蛛膜下出血 血管瘤患者 此生最痛爆炸性頭痛⚡️
腦內血腫 高血壓長輩 半邊手腳癱、講話大舌頭(像中風)

⚠️ 出現這些症狀別拖!快打119送急診

  • 頭部:突然炸裂般頭痛/脖子僵硬到下巴碰不到胸口
  • 臉手腳:半邊臉歪嘴斜/單側手臂抬不起來/走路拖腳
  • 意識:胡言亂語/叫不醒/抽搐(像癲癇發作)
  • 兒童特別警訊:囟門凸起/眼球出血/莫名尖叫哭鬧

👵 長輩注意!症狀常不典型,可能只表現「突然變遲鈍」或「一直想睡」

🏥 顱內出血怎麼救?治療分秒必爭!

▸ 到院前你能做的

  • 讓病人側躺防嗆咳(禁止餵食餵水!)
  • 紀錄發作時間+症狀變化(用手機錄影最好)
  • 鬆開緊身衣物,準備病歷資料(尤其用藥紀錄)

▸ 醫院急救流程

graph LR
A[急診CT掃描] --> B{血腫大小?}
B -- 小血腫 --> C[降血壓+輸凝血因子]
B -- 大血腫 --> D[緊急開顱清血塊]
D --> E[術後住加護病房監控]
C --> F[控制腦壓防二次出血]

常用治療手段

  • 💉 降腦壓三寶:甘露醇、類固醇、利尿劑
  • 🧪 逆轉抗凝血:注射維生素K、凝血酶原
  • 🧠 手術選擇
    • 鑽孔引流(微創適合老人)
    • 開顱減壓(大量出血必做)
    • 血管栓塞(處理動脈瘤)

🛡️ 預防復發5關鍵|醫師的保腦叮嚀

  1. 血壓控制:居家早晚量,<130/80mmHg最安全
  2. 防跌措施:浴室裝扶手、穿防滑鞋、房間裝夜燈
  3. 用藥安全:抗凝血藥需定期驗血(INR值別超標)
  4. 血管健檢:45歲後做腦部MRI揪出動脈瘤
  5. 戒除惡習:菸酒絕對禁止!熬夜是大忌

🌟 復健黃金期:出血後3個月內積極做物理治療+語言訓練,能大幅減少後遺症!

最後提醒大家,突然劇烈頭痛千萬別忍耐!快則幾十分鐘、慢則幾小時就可能惡化。記住口訣:「臉歪手垂話不清,快叫救護車救命!」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