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膳食營養

皮蛋有毒?食藥署親解迷思!3招挑選秘訣安心吃

皮蛋豆腐、皮蛋瘦肉粥…這些台灣巷仔口就吃得到的古早味,是不少人的心頭好。但每次夾起那黑嚕嚕的皮蛋,總會聽到隔壁桌阿伯在唸:「唉唷!這馬尿泡的啦,吃了會中毒!」嚇得人筷子都抖三下。今天咱們就來把這些傳了N年的謠言一次踢爆,食藥署掛保證的真相報你知!

🥚 皮蛋是馬尿泡的?祖傳秘方大公開

先講重點:皮蛋真的不是用馬尿泡的! 這謠言傳到都可以當鄉野奇談了。傳統做法其實超講究,老師傅會用:

  1. 生石灰(不是工地那種!食品級才合格)
  2. 天然草木灰(燒稻殼或木頭的灰)
  3. 食用級蘇打粉
  4. 粗鹽

把這些材料加水攪成泥,像敷面膜那樣裹在鴨蛋上,最後滾層米糠防沾黏,放進陶甕裡密封。靠著鹼性物質慢慢「熟成」,讓蛋白變成Q彈的琥珀色,蛋黃凝成墨綠流心狀。

現代工廠更講究衛生,改用食品級氫氧化鈉溶液浸泡,時間溫度都用電腦控管。食藥署特別強調:「從原料到製程,根本不需要也不會用馬尿!」(想想馬尿多難收集啊,這謠言實在太有創意😂)

⚠️ 重金屬殘留真相!鉛銅超標怎麼辦?

看到皮蛋裡黑灰色松花紋,很多人以為是重金屬結晶。食藥署實驗室檢驗過N遍後澄清:

松花紋其實是氨基酸結晶! 就像冬天玻璃結霜那樣自然形成的,跟有毒物質完全無關!

不過製程中確實有個關鍵點:傳統方法容易因溫度溼度不穩,導致皮蛋「爛頭」(蛋白化水)或「爆殼」。為提高成功率,部分廠商會添加微量「氧化鉛」或「硫酸銅」 當安定劑。這才是重金屬殘留的源頭!

鉛銅超標有多恐怖?

  • 鉛中毒:手抖、貧血、記憶衰退,孕婦吃了恐影響胎兒腦部
  • 銅過量:上吐下瀉肚子絞痛,長期傷肝腎 食藥署官員拍胸脯保證:「我們早訂好鉛限量0.3ppm、銅5ppm的標準!」(科普時間:1ppm=百萬分之一,等於1公升水加1毫克)去年抽驗市售皮蛋合格率達98.2%,超標產品全下架開罰!

🔍 挑對皮蛋3招秘訣!行家才懂的眉角

想安心吃皮蛋?跟著食藥署建議這樣挑:

1️⃣ 看「蛋殼」比看標籤更重要

  • 合格品蛋殼完整無裂痕(裂了易長菌)
  • 輕搖時無水聲(有聲音表示蛋白液化失敗)
  • 剝殼後蛋白呈茶色透光,彈性如蒟蒻

2️⃣ 認明「雙標章」最保險

標章名稱 把關重點 辨識法
CAS 重金屬每年檢驗3次 藍色圓形標章有流水號
產銷履歷 原料鴨蛋來源可追溯 掃QRcode看生產紀錄

3️⃣ 保存禁忌別犯

  • 千萬別冷藏!低溫會讓皮蛋變硬如橡皮
  • 放陰涼處避免日曬,開封後當天吃完
  • 發現有氨臭味或蛋黃發黑就別吃

🧑‍🍳 安心吃皮蛋的黃金搭配法

營養師傳授私房吃法,減負擔還提升營養:

  1. 加醋涼拌 → 醋酸中和鹼性,腸胃弱的人也能吃 ✅ 經典款:皮蛋豆腐+柴魚醬油+嫩薑絲

  2. 搭高纖蔬菜 → 膳食纖維助排毒 ✅ 創意料理:皮蛋炒地瓜葉、皮蛋莧菜羹

  3. 配維生素C食材 → 阻斷亞硝胺形成 ✅ 推薦組合:皮蛋瘦肉粥灑青蔥+番茄丁

記得每天最多吃1顆就好!痛風或腎臟病患者更該減量。有阿嬤問:「那用雞蛋做的變蛋安全嗎?」食藥署回應:「只要符合重金屬標準都OK,但鴨蛋做的風味較濃郁~」

❓ 皮蛋迷思終極Q&A

Q:蛋黃越綠越毒?

→ 錯!顏色深淺取決於熟成時間,墨綠蛋黃反而是品質好的象徵

Q:孕婦絕對不能碰?

→ 只要選合格品、適量吃,補充蛋白質和鐵質反而有益

Q:皮蛋含鉛會致癌?

→ 食藥署強調:「符合標準的皮蛋無致癌風險!」別把工業污染跟合格食品混為一談

下次在夜市看到皮蛋料理,別再自己嚇自己啦!只要把握「選標章、看蛋殼、適量吃」三原則,照樣能享受這傳承百年的台灣好滋味。食藥署每季都在官網公佈[最新抽驗名單],建議大家多留意。畢竟吃進肚子的東西,還是眼見為憑最安心嘛!(完)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