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最近門診來找我的患者啊,十個有八個都在問:「醫生,我到底該吃什麼才能讓腦袋更靈光、心情更穩定?」說真的,這種問題我超愛!畢竟食物跟大腦的連結,就像台灣夜市跟觀光客一樣密不可分。不過老實講吼,很多人連煎顆蛋都有困難(別懷疑,我遇過把平底鍋燒穿底的案例),更別說要搞懂哪些食物能「養腦」了。
我自己也是過來人啦!當年離家自己住,第一次煮味噌湯差點把廚房變災難現場,連味噌要最後放才不會殺死益生菌都不懂。所以特別懂那種站在超市冷藏櫃前,看著花花綠綠的蔬菜水果卻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。今天就來分享我的私房「健腦採買攻略」,這些食材在台灣全聯、家樂福都很好買,照著買準沒錯!
🛒 採買前必看!2個關鍵心法
1. 肚子咕嚕叫?千萬別衝超市!
這絕對是血淚教訓!餓到前胸貼後背時去買菜,你的購物車絕對會默默出現洋芋片、巧克力棒這些「療癒系垃圾食物」。建議吃完正餐或帶個蘋果邊走邊吃再去採購,腦袋清醒才能選對真正營養的「原型食物」。
2. BRAIN FOODS 口訣隨身帶
搞不清該買啥?記住這組超簡單英文單字 「B-R-A-I-N F-O-O-D-S」,每個字母都代表一類健腦明星食材,下面會詳細拆解給你聽!
🧠 哈佛醫師的10大健腦食材清單
🫐 一、莓果&豆類:小顆粒大能量
- 台灣好買款: 藍莓、草莓(苗栗大湖超甜!)、冷凍綜合莓
- 怎麼挑怎麼吃:
 → 新鮮莓果容易爛,買回家3天內吃完最剛好
 → 非產季改買冷凍無加糖莓果,打果汁、優格碗超方便
 → 毛豆、鷹嘴豆、紅藜麥這類優質植物蛋白,早餐加進沙拉或煮粥,比單吃白飯營養十倍!
🙋♀️ 醫師小叮嚀:
豆類煮不透容易脹氣?泡水時加點小蘇打,或用電鍋多蒸一次,口感軟糯好消化!
🌈 二、彩虹蔬果:顏色越花越厲害
- 
紅橙黃綠紫全蒐集: 
 ✔️ 紫色系: 紫地瓜、茄子(台灣長茄炒九層塔絕配!)
 ✔️ 紅色系: 紅椒、番茄(牛番茄炒蛋經典不敗)
 ✔️ 橘黃系: 胡蘿蔔、南瓜(關廟金瓜煮湯超甜)
 ✔️ 綠色王者: 地瓜葉、空心菜、青花椰(水煮淋蒜油就好吃)
- 
水果聰明選: 
 → 芭樂、奇異果維生素C爆表
 → 芒果、荔枝超甜!淺嚐即止別過量
 → 飯後切盤綜合水果,取代蛋糕甜點更健康
🍫 三、抗氧化神隊友:你的細胞防鏽劑
- 黑巧克力控看過來!
 → 認明 「可可含量70%↑」 包裝
 → 每天掰一小格含在嘴裡融化,比喝含糖可可飲有效十倍!
- 台灣當季超強抗氧食材:
 ✔️ 紅心芭樂(維生素C是檸檬的3倍!)
 ✔️ 桑椹(市場婆婆一籃100元那種)
 ✔️ 炒青菜撒把 生杏仁片,酥脆又營養
🍗 四、優質蛋白質:腦細胞的建築工
- 動物性蛋白這樣吃最聰明:
 → 雞胸肉怕柴?用鳳梨、奇異果醃15分鐘再煎,嫩到不行
 → 虱目魚肚、秋刀魚(便宜又滿滿Omega-3!)
- 植物蛋白輕鬆補:
 → 板豆腐冷壓成 「豆腐排」 煎到金黃,灑點胡椒鹽就超下飯
 → 毛豆仁炒豆干丁,便當菜首選!
🌰 五、堅果種子:隨身攜帶的腦力加油站
- 必買口袋名單:
 → 無調味綜合堅果( Costco 大罐裝CP值高)
 → 亞麻籽粉(混進豆漿喝,沒怪味!)
 → 芝麻醬(拌麵、淋燙青菜香氣爆棚)
- 防潮保存妙招:
 ✔️ 分裝小密封罐放冷藏
 ✔️ 加進燕麥罐隔天不會軟爛
🐟 六、纖維+魚+發酵食:腸腦連線關鍵組
- 纖維質這樣吃不無聊:
 → 地瓜連皮蒸(纖維多一倍)
 → 白飯混 「台農57號地瓜丁」 一起煮,自然香甜
- 台灣版發酵好食:
 ✔️ 無糖優格+當季水果
 ✔️ 泡菜炒豬肉(發酵菌耐熱?錯!起鍋前最後加)
 ✔️ 味噌湯熄火後再拌入味噌,益生菌才存活
🥑 七、好油挑選術:吃對油腦不當機
- 廚房必備兩瓶油:
 1️⃣ 涼拌用: 冷壓初榨橄欖油(深色玻璃瓶裝)
 2️⃣ 煎炒用: 酪梨油(發煙點高不易變質)
- 超商就能買到的好油食物:
 → 茶葉蛋旁擺的 「堅果小包」
 → 沙拉區的 「和風醬」 比千島醬健康
 → 關東煮的 「昆布」 湯底免費喝(天然鮮味來源)
🐠 八、Omega-3食物:抗發炎主力軍
- 外食族聰明攝取法:
 → 自助餐必夾 「鯖魚、秋刀魚」 (比炸魚排好)
 → 早餐店改點 「鮪魚蛋餅」 (醬料減半)
 → 宵夜吃 「烤魷魚」 取代鹹酥雞
- 素食者救星:
 ✔️ 奇亞籽布丁(奇亞籽+鮮奶冰箱泡一晚)
 ✔️ 核桃壓碎撒在水果上
🥛 九、乳製品:吃對才有效
- 這幾種人小心踩雷:
 → 喝牛奶容易脹氣或長痘痘?改吃 「無糖希臘優格」
 → 注意力不集中者,觀察停喝乳品後是否有改善
- 台灣優質乳製品推薦:
 ✔️ 小農無添加優格(包裝標示「活菌數」優先選)
 ✔️ 起司選 「天然乾酪」 非加工起司片
🌿 十、香料:免熱量的大腦加速器
- 廚房常備這幾罐:
 → 薑黃粉+黑胡椒(一定要搭配!吸收率差7倍)
 → 煮湯撒 「義式綜合香料」 省時提味
 → 炒菜爆香改用 「新鮮迷迭香」 取代部分鹽巴
- 台灣家常應用範例:
 ✔️ 薑黃雞肉炒飯(冷飯炒粒粒分明)
 ✔️ 番茄湯加點 「乾燥羅勒」 秒變異國風
 ✔️ 烤肉前抹 「匈牙利紅椒粉+蒜末」 去腥增香
💡 醫師的真心話:放膽嘗試新食物吧!
我遇過太多患者,每天吃同樣的菜色,不是排骨便當就是牛肉麵,問他為什麼?答案通常是:「這樣比較快啊!」、「不知道還能買什麼啦…」結果就是營養不均衡,腦袋整天昏沉沉。
拜託!台灣根本是美食寶島好嗎?下次逛超市或菜市場,看到沒吃過的蔬菜(像是羽衣甘藍、孢子甘藍),抓一把結帳就對了!回家Google「XX菜 食譜」,500種做法任你選。我常跟患者說:「你連手機新功能都敢試了,試新菜有什麼好怕?」最壞結果頂多是…嗯,叫外賣嘛(笑)。
重點不是每餐都完美,而是讓健康食材慢慢滲透進你的日常。
今天多選一包綜合堅果、明天嘗試用氣炸鍋做香料烤鮭魚,不知不覺中,你的大腦就會回饋你清晰的思緒和穩定的情緒!
(本文參考哈佛醫師飲食概念,並融合台灣在地食材應用建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