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滑手機滑出「真.男子漢」?男性媽媽手激增200%,醫師親授黃金護腕法!

📱手機族小心!「媽媽手」不再是媽媽專利

最近韓國爆出驚人數據:越來越多大男人得「媽媽手」!以前總覺得這是家庭主婦的職業病,現在卻變成全民公敵。最扯的是,近十年男性罹患「腕隧道症候群」(就是俗稱滑鼠手)的增長速度,竟然是女生的兩倍!醫師直接點名元兇──就是我們每天摸個不停的手機啦!

🤳 為什麼滑手機會滑出病?

原來是這些動作害了你:

  1. 單手抓機:用大拇指拚命滑IG、FB,拇指根過勞到發炎
  2. 橫屏打手遊:手腕像抽筋一樣卡在詭異角度
  3. 手掌朝上:追劇時手腕反折壓到神經管
  4. 拇指當觸控筆:狂點小螢幕比寫考卷還累

「以前媽媽手是抱小孩、擰抹布造成的,現在變成低頭族標配啦!」整型外科醫師金東賢在影片中搖頭苦笑。更可怕的是,很多人痛到要打針開刀了,才發現自己中招!

🩺 兩分鐘自我檢測(附圖解動作)

🔥 測「滑鼠手」腕隧道症候群

  1. 雙手平舉像「投降」姿勢,手背貼手背
  2. 手腕向下折90度(指尖朝地)
  3. 維持這姿勢10秒鐘 ✅ 中鏢徵兆:手掌發麻、刺刺熱熱像螞蟻爬

👶 測「媽媽手」迪奎凡氏症

  1. 大拇指收進掌心握拳
  2. 把拳頭慢慢往小指方向壓(手腕側彎) ✅ 中鏢徵兆:手腕靠拇指側爆痛!痛到想罵髒話

💡 醫師親授護腕6大招

📱 手機族必學

情境 正確姿勢 傷身地雷
單手滑手機 用虎口托機身,手指「輕搭」邊緣 拇指懸空狂點螢幕
橫屏打遊戲 手肘靠桌+前臂墊軟枕 手腕懸空彎成直角
追劇30分鐘↑ 手機架+藍牙耳機,手放大腿放鬆 手舉高高低頭看

🏠 居家防護技巧

  1. 擰毛巾神招:手肘貼腰側再轉!減少手腕旋轉幅度
  2. 開瓶蓋密技:用手「掌握」瓶蓋,用手臂力量轉(不是用手指扭!)
  3. 抱小孩姿勢:讓孩子坐你前臂,用手肘分擔重量

🧘 辦公室急救伸展

  1. 黃金10秒法:大拇指藏進掌心握拳,手肘打直向前推(伸展腕部)
  2. 神經鬆動術:手掌朝上五指張開→慢慢握拳往胸口收(像拉隱形線)
  3. 手腕復位操:用另隻手把患手輕輕往後扳(停5秒),再向前壓(停5秒)

⚠️ 這些警訊快就醫!

  • 半夜被手麻醒
  • 拿筷子會手抖掉落
  • 手機滑到一半「手指罷工」
  • 大拇指根部凸起腫塊

「很多人以為貼藥布就會好,結果拖到要打類固醇甚至開刀!」醫師提醒,如果自我檢測有症狀,先做3天徹底休息(最好連鍵盤滑鼠都少碰)。沒改善的話,趕快掛復健科或骨科,通常會安排:

  1. 神經傳導檢查(像被小電到的感覺)
  2. 超音波掃描(看肌腱腫多慘)
  3. 震波治療(打散發炎組織)
  4. 客製化護腕(夜間固定手腕)

🌟 終極防護懶人包

  1. 50分鐘法則:設鬧鐘強制休息10分鐘(去倒水+做手腕操)
  2. 手機支架投資:追劇打遊戲必備,價格比掛號費便宜!
  3. 拇指休假日:改用食指滑螢幕,讓拇指放個假
  4. 手腕保暖:冷氣房戴護腕,血液循環差更易發炎
  5. 家事神器:買好握的開罐器、輕量菜刀(手腕省力30%)

「阿公阿嬷那個年代是洗衣板傷手腕,現在是手機變成隱形殺手啦!」醫師最後笑著提醒,下次看到男生在甩手喊痛,別再笑他「像個娘們」,搞不好他才是最新潮的3C傷兵啊!

(貼心小提醒:手腕痛到睡不著的話,睡前用40度熱毛巾敷10分鐘,戴「露指護腕」睡覺,避免睡姿壓迫更嚴重喔!)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