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跟妳說個冷知識:幾乎每個女生這輩子都會遇到卵巢囊腫!是不是嚇一跳?其實啊,每個月排卵時,卵巢就像個認真工作的工廠,自然會產生充滿液體的「小水泡」。大部分時候妳根本沒感覺,它自己就默默消失了。但萬一它賴著不走或越長越大,那就要注意啦!
🩺 卵巢囊腫到底是什麼?其實分很多種!
簡單說就是卵巢裡長出「液體小水球」。最常見的是跟生理週期有關的「功能性囊腫」,這種通常很乖會自己走:
1. 濾泡囊腫:排卵沒成功的結果
- 每個月卵巢會準備一個「卵子套房」(濾泡),等卵子成熟退房。
- 萬一卵子賴床不出來,這個套房就可能膨脹成1-10公分的囊腫。
- 好消息:8成女生在2-8週內會自動消失,不太會痛。
- 壞消息:如果長比較大,下腹部會有悶悶的壓迫感。
2. 黃體囊腫:排卵後的臨時工
- 卵子退房後,卵巢會形成「黃體」分泌荷爾蒙。
- 有時黃體沒收好尾,就變成3-4公分的水球。
- 特色:可能裡面出血引發疼痛,但多數3個月內會消失。
3. 多囊性卵巢(PCOS):卵巢變成葡萄串!
- 超音波一看整片都是小囊腫,像一串葡萄。
- 雖然叫「症候群」但囊腫本身不危險,重點在調理荷爾蒙失調。
⚠️ 這些「非功能性」囊腫要特別小心!
| 類型 | 成因 | 特色 | 風險 | 
|---|---|---|---|
| 巧克力囊腫 | 子宮內膜亂跑到卵巢 | 經血堆積成褐色液體 | 性行為痛、經痛加劇 | 
| 畸胎瘤 | 卵巢細胞自己亂長 | 塞滿頭髮、牙齒、脂肪 | 可能扭轉引發劇痛 | 
| 漿液性/黏液性囊腺瘤 | 不明 | 充滿透明或濃稠液體 | 有極低機率變癌症 | 
💡 醫師提醒:畸胎瘤摸起來軟軟的沒感覺,很多人健檢才發現!巧克力囊腫則是經痛族要警覺。
🚨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,可能是囊腫在作怪!
最常見的警報:
- 下腹單側悶痛(像生理痛但位置固定)
- 突然爆痛(可能是囊腫破裂!)
- 合併噁心嘔吐(小心卵巢扭轉!)
容易被忽略的訊號:
▸ 腰痠背痛延伸到大腿
▸ 小便總覺得解不乾淨
▸ 性行為時深處疼痛
▸ 沒吃多卻體重增加
▸ 非經期異常出血
▸ 胸部持續脹痛  
⚠️ 危險狀況:如果痛到冒冷汗+嘔吐,可能是「卵巢扭轉」,這會讓卵巢缺血壞死!一定要掛急診!
🩺 發現囊腫怎麼辦?醫師治療全攻略
多數情況:追蹤就好!
「先別緊張!8成功能性囊腫會自己消失。」台灣婦產科醫師常這樣安慰病人。通常會建議:
- 下次月經結束後複診超音波
- 3個月內追蹤大小變化
什麼時候要動刀?
| 狀況 | 處理方式 | 
|---|---|
| 囊腫>6公分 | 怕扭轉建議切除 | 
| 持續疼痛影響生活 | 手術摘除 | 
| 備孕需求(如巧克力囊腫) | 腹腔鏡清除 | 
| 超音波懷疑惡性 | 立即切片檢查 | 
💉 手術小知識:現在多用「腹腔鏡微創手術」,肚皮只有3個小傷口!但若扭轉壞死,可能需切整個卵巢…
🧐 最關鍵問題:卵巢囊腫會變癌症嗎?
這是大家最怕的事!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:
- 年輕女性極少癌變:20-30歲的囊腫9成5是良性
- 停經後要警覺:若停經還長出新囊腫,癌變機率升高
- 畸胎瘤有1-2%癌變可能:這就是為什麼醫師常建議開刀化驗
醫師真心話:
「即使是良性,太大顆的囊腫還是有風險!我遇過病人拖到15公分才處理,卵巢都扭轉發黑了…」
🌿 日常保養3招降低復發率
- 定期摸肚子:洗澡時按壓下腹兩側,有硬塊速就醫
- 記錄生理期:用APP追蹤經期,異常出血馬上發現
- 荷爾蒙調理:
 ▸ 避孕藥(OC)可抑制排卵減少囊腫
 ▸ 治療性LEP劑改善經血過多(但需醫師處方!)
📍 重要觀念:吃避孕藥調經 ≠ 鼓勵性行為!就像吃降血壓藥不是鼓勵熬夜一樣!
❓ 台灣女生最常問的QA
Q:健檢發現2公分囊腫要開刀嗎?
A:不用慌!先追蹤3個月,很多會消失。除非持續變大或CA-125指數異常。
Q:巧克力囊腫吃藥會好嗎?
A:藥物只能控制不惡化,想懷孕或太痛還是得手術。
Q:開刀後會影響懷孕嗎?
A:腹腔鏡手術通常不傷卵巢功能,術後6個月是黃金受孕期!
最後提醒妳:卵巢是沉默的器官,很多囊腫初期沒症狀。台灣婦癌協會建議:
- 20歲起每年做超音波(健檢加做約600元)
- 經痛別只靠止痛藥,找出原因才是根本
- 家族有卵巢癌、乳癌病史要主動告知醫師
🌸 好好照顧自己,別讓「未來媽媽的健康」毀在疏忽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