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早上鬧鐘響的時候,你是不是也常覺得身體像被千斤重擔壓住,明明睡很久卻還是超睏?上班時眼皮一直打架,下午更是精神不濟到想直接趴在桌上?別擔心,這不是你的問題!在台灣這種濕答答的春天,超過7成的人都會遇到「春睏」這個大魔王啦~
🌧️ 為什麼春天特別容易累?原來濕氣在搞鬼!
先來聊聊台灣春天的天氣,是不是常常遇到:
- 早上出門地板都濕濕的,牆壁還會「流汗」
- 衣服曬好幾天都乾不了
- 空氣悶悶的像蓋了一層濕被子
這種環境下,我們身體也會跟著受影響喔!中醫有個超貼切的比喻:「濕氣就像身體裡的爛泥巴」,會拖累全身機能運作。特別在春天,身體要從冬天的休眠狀態轉換,結果被這些濕氣卡住,就像開車手煞車沒放就想往前衝,當然吃力啊!
春睏兩大元凶:濕氣+濕濁
- 外濕攻擊:台灣春天濕度高達80%以上,環境濕氣直接入侵人體
- 內濕堆積:冬天狂吃火鍋、麻辣鍋,加上少運動,體內累積的「代謝廢物」(中醫叫濕濁)還沒排乾淨
這內外夾攻下,你的身體就會像泡水的海綿一樣沉甸甸的,出現這些症狀:
✅ 早上怎麼睡都睡不飽
✅ 頭腦昏沉像裹一層紗
✅ 四肢沉重像綁鉛塊
✅ 胃口差吃什麼都不香
✅ 大便黏馬桶沖不乾淨  
🛡️ 4招破解春睏術 在家就能做
第一招:動起來!流汗排濕超有效
別小看簡單運動的威力!當你開始活動:
- 身體溫度上升=點燃體內小火爐🔥
- 微微出汗=直接排出濕氣水閥
- 促進循環=把卡住的能量通道打通
懶人運動套餐這樣做:
- 起床梳洗後:原地踏步3分鐘+雙手向上伸展(想像在撥開雲霧)
- 午休時間:辦公室椅子深蹲(扶椅背慢慢蹲下站起)重複15次
- 晚餐後:快走或慢跑20分鐘(沒時間就爬樓梯替代)
⚠️ 注意重點:運動到「後背微微發熱」就要停,千萬別飆汗到全身濕透!中醫說「大汗傷陽」,流太多汗反而會虛脫更累喔~
第二招:艾草泡腳-排濕神器
這招特別適合台灣潮濕氣候!艾草就是端午節掛門前那種香香植物,在中藥行買超便宜,1斤大概50元能用好多次。
正確泡腳SOP:
- 取50克乾艾葉(約手掌抓兩把量)
- 用2000cc冷水開始煮,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
- 煮好的艾草水倒進桶子+適量冷水調到40度左右(手摸微燙不刺痛)
- 水位要蓋過「腳踝上三指」的豐隆穴
- 邊泡邊用腳趾玩「撿毛巾」遊戲促進循環
- 時間15-20分鐘(額頭冒出細細汗珠就該停)
👉 小技巧:泡到一半水變涼?別直接加熱水!準備個熱水瓶在旁邊,把腳抬起來加完熱水調好溫度再繼續泡,這樣藥效才不會被稀釋掉。
第三招:飲食少酸多甘-養脾黃金法則
春天最忌諱狂吃酸味食物!像:
🚫 醋類料理 🚫 檸檬 🚫 酸梅 🚫 優格
這些會讓氣血「收緊」不利排濕,要改吃「天然甘味」食物:
| 推薦食物 | 吃法小技巧 | 
|---|---|
| 山藥 | 切塊和米一起煮粥,早餐吃最養胃 | 
| 薏仁 | 先乾鍋小火炒5分鐘去寒性再煮 | 
| 地瓜 | 用電鍋蒸比用烤的更不上火 | 
| 蓮子 | 煮湯前先泡水2小時容易軟爛 | 
| 甘蔗 | 買現榨原汁加薑片溫熱喝 | 
⚠️ 特別提醒:台灣人愛喝的手搖飲算「人工甘味」,越喝濕氣越重!想喝甜的改吃烤過的紅棗,天然甜味還能補血氣~
第四招:除濕神湯-黃耆薏仁湯
這款湯根本是為台灣濕熱氣候設計的!材料在中藥行都買得到:
💡 進階版配方(2人份): 黃耆15克 + 炒過薏仁40克 + 茯苓10克 + 生薑3薄片
🔥 加強煮法:
- 薏仁先泡水2小時(容易煮透)
- 所有材料放鍋裡加1500cc水
- 大火煮滾立刻轉「文火」(火苗不超過鍋底範圍)
- 保持微滾狀態煮1.5小時(湯色變乳白就成功)
煮好後把湯當水喝,料可以沾醬油當點心吃。連續喝三天就會感覺:
- 早上起床身體變輕盈
- 下午比較不會頭昏
- 舌苔變薄不黏膩
🌱 春睏QA快問快答
Q:吃薏仁真的能排水腫嗎?
A:要看體質!手腳容易冰涼的人要吃「炒過的薏仁」,常嘴破上火的人才用生薏仁。經期中和孕婦要避開喔!
Q:泡腳可以每天泡嗎?
A:一週泡3-4次最剛好,過度刺激腳底反而影響睡眠。記得泡完穿襪子保暖,別讓毛孔開著吹電扇。
Q:濕氣重的人有什麼地雷習慣?
- 洗完頭不吹乾躺沙發追劇
- 直接坐地板(磁磚濕氣超重)
- 狂喝冰飲(體內瞬間降溫=濕氣凝固)
💡 春天養生核心口訣:「動則生陽,甘能養脾」!跟著這4招做兩週,你會發現精神變好、身體變輕,連台灣最惱人的梅雨季都不怕啦~快分享給那個總是在打哈欠的朋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