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呦喂!說到「拉肚子」,台灣人應該都很有經驗吧?那種整天跑廁所、肚子絞痛的感覺真的超折磨!但你知道嗎?拉肚子其實是身體的警報器,偶爾拉個一兩天可能還好,要是拖太久,小心可能是大腸炎或其他腸道問題在作怪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透「腹瀉」這件事,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快快好~
💩 腹瀉不是病?但拖久真的會出大事!
先搞清楚,腹瀉本身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身體發出的「求救訊號」。雖然不會立刻要命,但如果長期放任不管,後果比你想像的嚴重:
- 脫水到虛脫:一直拉,身體水分電解質狂流失,整個人會虛累累、口乾舌燥,嚴重時甚至會頭暈眼花!
- 營養吃不夠:腸道根本留不住養分,吃再多好料都白搭,久了可能營養不良。
- 電解質大亂鬥:鉀、鈉這些重要礦物質失衡,小心連心臟都受影響!
🧻 怎樣才算「拉肚子」?醫師這樣定義
你可能以為大便稀稀水水就是腹瀉?醫師的標準更精確:
正常人大便一天約 100-300公克(大概一根香蕉的重量啦),如果每天超過300公克+質地變稀、含水量爆增,沒錯!這就是腹瀉啦!
⏱️ 腹瀉分兩種!你是「急性」還是「慢性」?
🔥 急性腹瀉(2-3週內)
來得快去得快,最常見這幾種原因:
- 吃壞肚子:海鮮沒煮熟、冰塊不乾淨、隔夜菜沒保存好… 細菌病毒找上門!
- 病毒搗蛋: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超愛在換季時作亂
- 吃到毒? 化學污染或毒素也可能引發
- 緊張就拉:考試前、開會前狂跑廁所?這是「腸躁症」的經典症狀
- 乳糖不耐:喝鮮奶必拉?你就是缺乳糖酶啦!
🚨 慢性腹瀉(超過3週!危險警訊)
這種最要小心!可能是身體在喊救命:
- 腸道生病了:大腸炎、克隆氏症… 這些都會讓腸子無法正常工作
- 甲狀腺亢進:新陳代謝暴衝,腸子也跟著「飆車」
- 藥物副作用:吃抗生素反而殺光好菌?腸道生態大亂!
- 手術後遺症:部分腸道切除可能影響吸收功能
✨ 關鍵提醒:如果腹瀉拖過 3週,還合併腹痛、血便、體重狂掉,別拖了!快衝腸胃科檢查!
🍌 拉肚子吃什麼好得快?營養師私房止瀉清單
🚑 急性腹瀉這樣吃
前1-2天腸道正在發炎,先給它「放個假」:
- 禁食休息:暫停固體食物,但少量多次補充水分超重要!
- 電解質神救援:
- 運動飲料(記得加水稀釋1:1,不然太甜反而拉更兇)
- 濾渣的新鮮蔬果汁(補充流失的鉀離子)
- 市售口服電解液
 
- 就醫警訊:如果又吐又發燒,別硬撐!快掛急診!
🥣 慢性腹瀉必學「低渣飲食」攻略
腸道虛弱時要選好消化、少刺激的食物:
| 食物類型 | 推薦吃 ✅ | 地雷食物 ❌ | 
|---|---|---|
| 主食類 | 白粥、白吐司、白麵條 | 糙米、全麥、地瓜(高纖難消化) | 
| 蛋白質 | 蒸魚、雞胸肉(去皮去筋) | 炸雞排、五花肉、帶筋牛肉 | 
| 蔬菜 | 嫩葉菠菜、冬瓜泥、過濾菜汁 | 粗纖維的竹筍、芹菜、菇類 | 
| 水果 | 蘋果(去皮)、熟香蕉 | 帶籽的火龍果、奇異果、鳳梨 | 
| 飲品 | 米湯、清淡的魚湯 | 牛奶、豆漿、咖啡(易脹氣) | 
🍎 水果止瀉王是它們!
- 蘋果去皮吃:果膠遇水會變「保護膜」包覆腸道
- 香蕉選有斑點的:熟透的香蕉才有豐富鞣酸能收斂
- 燕麥粥:水溶性纖維舒緩腸道,記得煮到軟爛!
💡 隱藏版救星:台灣人愛吃的「蒸蘋果」或「烤吐司抹蘋果泥」也是老祖宗的智慧,溫和又有效!
🛡️ 預防勝於治療!日常防腹瀉3關鍵
- 
食材衛生擺第一: - 生熟食砧板分開
- 海鮮魚肉徹底煮熟
- 冰箱剩菜別放超過2天
 
- 
外食族自保術: - 路邊攤避免生菜沙拉
- 手搖飲記得去冰(冰塊是細菌溫床!)
- 隨身帶消毒噴液,吃東西前先洗手
 
- 
壓力管理很重要: - 容易緊張腹瀉的人,練腹式呼吸超有用
- 隨身帶幾片蘇打餅乾,胃不舒服時墊肚子
 
✨ 營養師小叮嚀:
拉肚子時最怕「越吃越拉」,記住低渣、低油、溫熱三大原則!如果試了這些方法還是沒改善,尤其是慢性腹瀉合併體重減輕,真的別鐵齒~大腸鏡檢查該做就要做,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