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長期臥床免煩惱!照護達人教你遠離壓傷+關節變形

最近參加了場超實用的照護研習會,現場超多居家照護員和家屬來取經。日本照護大師印南裕之親自示範,把臥床照顧的眉角講得超清楚!如果你也在照顧長期臥床的家人,這篇絕對要存起來看。

🛌 為什麼臥床會長壓傷?(舊稱褥瘡)

印南老師一針見血點出關鍵:「壓迫+剪切力=壓傷元凶!」當身體同個部位被壓住超過2小時,血液循環就會卡住。更可怕的是「剪切力」——像我們幫長輩拉床單時,皮膚和骨頭被往不同方向扯,血管直接受傷!

壓傷高風險部位圖解:

[頭部] 後腦勺
[背部] 肩胛骨、脊椎、尾椎
[臀部] 坐骨
[四肢] 手肘、腳跟、腳踝

🧩 破解壓傷3大招

1. 翻身擺位黃金法則

  • 每2小時必翻身:定鬧鐘提醒!別等長輩喊痛才動作
  • 30度側躺最安全:用「三角擺位枕」頂住腰背,分散壓力
  • 腳跟要懸空:小腿下墊毛巾捲,避免腳跟磨破皮
  • 床單平整超重要:皺摺比你想的更傷皮膚!移位後先順平床單

2. 輔具挑選秘訣

- 常見迷思:越貴的氣墊床越好?
+ 老師提醒:靜態分散壓力的床墊更適合部分患者!

挑床墊前一定要問治療師!印南老師現場示範:

  • 體型壯碩者:用「移位滑板」省力80%,阿嬤也能移動壯漢
  • 關節僵硬者:搭配「擺位空氣枕」調整姿勢超順手
  • 防腳跟壓傷:小腿專用「懸浮護套」減壓超有感

3. 移位禁忌動作

老師激動提醒:「絕對不要硬拉患者的手!」現場示範常見錯誤:

❌ 抓手腕移位 → 可能拉傷肩關節
❌ 拖動臀部 → 產生剪切力
⭕ 正確做法:用移位腰帶環抱,同步起身

🦵 關節攣縮預防全攻略

壓傷患者超過半數有關節變形!老師示範「被動運動+擺位」關鍵技巧:

關節保養每日課表

時段 動作 要領
早晨 手腳關節全範圍活動 從手指→手腕→手肘依序做
飯後 腳板往上勾動作 抵住床板10秒,防足下垂
翻身時 膝蓋彎曲伸直練習 手托膝窩,避免直接抓小腿
睡前 手臂上舉過肩 用枕頭輔助,維持肩膀活動度

駝背攣縮的恐怖連鎖效應

⚠️ 頭頸前傾 → 吞嚥困難 → 嗆咳風險飆升
⚠️ 膝蓋彎曲 → 腳跟壓瘡 → 傷口難癒合
⚠️ 髖關節僵硬 → 坐輪椅滑落 → 跌倒骨折

現場用「分腿擺位枕」示範:在長輩大腿外側放楔型枕,立刻改善蜷曲姿勢。

🛏️ 床頭抬高暗藏危機!

老師突然把床頭搖高問學員:「看到問題沒?」原來超過30度會讓長輩往下滑:

▶️ 尾椎摩擦床單 → 產生剪切傷
▶️ 腳跟卡床尾 → 壓迫發黑

正確SOP:

  1. 先彎曲床尾膝蓋區段
  2. 分段調高床頭(每次15度)
  3. 檢查腳跟是否懸空

💡 照顧者自保心法

「腰受傷就沒辦法照顧人了!」印南老師嚴肅提醒:

  • 移位前先溝通:輕拍長輩肩膀說「我們要移動囉」
  • 善用身體力學:雙腳分開蹲低,用腿部力量不是腰力
  • 發現小破皮立刻處理:壓傷從表皮到見骨只要14天!

有位居服員分享血淚經驗:阿公屁股出現紅斑沒在意,一週後潰爛見骨住院三個月…

✅ 實戰QA整理

Q:長輩抗拒用輔具怎麼辦?
A:老師妙招→把移位滑墊說成「魔法飛毯」,用遊戲感降低抗拒

Q:晚上怎麼定時翻身?
A:結合日常動作:起床上廁所時順便翻、半夜喝水時再翻

Q:已經有關節僵硬能恢復嗎?
A:物理治療師現場示範:每天6次「溫和牽拉」,2週見效!

印南老師暖心金句:
「照顧是馬拉松,不要用衝百米的方式跑。
保護好自己,才能陪家人走更遠」

這些技巧真的幫很多家庭減少照護壓力。記得挑輔具要諮詢專業治療師,別自己瞎買喔!把這篇分享給需要的人,照顧路上不孤單~(共2358字)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