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前職棒球星張誌家43歲驟逝!醫師警告:心肌梗塞「無痛更危險」,6大隱形症狀台灣人最常忽略

編按: 曾以「世界盃完封日本」紅遍亞洲的前職棒投手張誌家,驚傳在中國宿舍猝逝,享年43歲。家屬透露他每日固定聯繫,1日卻突然失聯,友人破門發現他已無生命跡象,「趴在桌上像睡著」,初判是天冷引發心肌梗塞。更令人震驚的是,張誌家長期保持運動習慣,近年更考上高爾夫教練證照,「完全沒聽說有心臟問題」

💔 心肌梗塞比你想的更狡猾!每3人就有1人「無典型胸痛」

衛福部統計顯示,心血管疾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,其中「急性心肌梗塞」最致命。最可怕的是,約30%患者第一次發作就直接猝死,根本來不及送醫。德國心臟權威Evangelos Giannitsis醫師更提出驚人數據:「每延誤30分鐘就醫,一年內死亡率增加7.5%!」

為什麼心肌梗塞這麼難防?關鍵在於它「會偽裝」!根據跨國研究:

  • 女性高達33% 心肌梗塞發作時「沒有明顯症狀」
  • 男性也有25% 根本不知道自己心臟正在缺氧
  • 近半數患者 把不適感誤認為「吃壞肚子」或「太累」

🚨 別等胸痛才行動!6大隱形奪命症狀台人最易忽略

1️⃣ 非典型部位疼痛(最常被當成筋骨痠痛)

  • 牙齦、下顎酸脹:像熬夜後牙齒浮浮的感覺
  • 後頸緊繃:類似落枕的僵硬感
  • 左手臂麻痛:從腋下延伸到小指的放射性疼痛
  • 上腹痛:誤以為胃潰瘍的悶痛(佔誤診案例45%)
  • 後背沉重:像背著重物的壓迫感

2️⃣ 莫名虛弱感(常被歸咎「年紀大」)

  • 爬一層樓就喘:過去輕鬆做到,現在需中途休息
  • 突然狂冒冷汗:沒運動卻汗如雨下,尤其「冷汗」
  • 眼前發黑頭暈:伴隨噁心感,類似貧血症狀
  • 極度疲倦:睡飽仍像「電力耗盡」

⚠️ 男女症狀大不同!女性更容易「無痛中招」

2011年國際研究發現,女性心肌梗塞更危險

症狀 女性發生率 男性發生率
典型胸痛 較低 較高
噁心嘔吐 高出2.3倍 較少
下顎痛 高出2倍 較少
呼吸困難 高出1.5倍 較少

真實案例: 50歲陳女士某天午後突然「胃痛想吐」,以為食物不新鮮吃了胃藥,躺床休息卻愈來愈喘,送醫才知是下壁心肌梗塞。「我胸口完全不痛啊!」 她術後仍難以置信。

🛡️ 日常保命3招!醫師:天冷做「這件事」風險飆高

🔥 關鍵保暖術

  • 起床先坐3分鐘:被窩到室溫劇變易引發血管收縮
  • 圍巾包住後頸:風池穴受寒會刺激交感神經
  • 穿襪才下床:腳底受冷血壓瞬間上升30mmHg

🚶 運動挑時機更要挑類型

  • 避開清晨5-8點:此時血液最濃稠,血管易阻塞
  • 拒絕「閉氣用力」動作:重訓、仰臥起坐會讓血壓飆破200mmHg
  • 最佳選擇: 午後健走、室內腳踏車、太極拳(促進血流又不過勞)

🥬 台灣人必吃「護心菜單」

食材類型 超級護心推薦
蔬菜 紅鳳菜(補鐵)、黑木耳(抗凝)、地瓜葉(高鉀)
水果 芭樂(維生素C冠軍)、香蕉(穩心律)
油脂 苦茶油(單元不飽和酸達80%)、亞麻仁油(Omega3)
飲品 桑葉茶(降三高)、洛神花茶(抗氧化)

醫師叮嚀: 天冷吃火鍋少碰「加工丸餃類」,隱藏鈉含量一碗湯就超標!改放大量白菜、凍豆腐,湯底選番茄或昆布,鮮甜又護心。

❗ 出現這些「小毛病」快量血壓!

當身體發出這些訊號,別再以為只是小感冒:

  • 耳垂出現橫摺痕(冠心症患者常見特徵)
  • 左手無名指麻痺(心經循行部位)
  • 半夜突然清醒伴隨心悸
  • 牙痛看牙醫卻找不出原因

立即行動: 家中必備「上臂式電子血壓計」,當收縮壓>140mmHg或舒張壓>90mmHg,且合併上述任一症狀,別猶豫!速掛急診!

張誌家的遺憾提醒我們:心肌梗塞早已不是老人專利。保持運動習慣不代表心臟沒問題,定期健檢+讀懂身體警訊,才是真正保命之道。(文末提醒:年過40建議每年做「運動心電圖」)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