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6歲的兩性專家黃越綏老師,前陣子在臉書分享自己胃痛去照胃鏡的驚險經歷。她說原本跟醫生講好不做切片,沒想到醫生檢查時發現不對勁,還是做了切片!消息一出,身邊的同事跟志工夥伴都嚇壞了,紛紛來關心。黃老師倒是很豁達,笑說:「從小沒夭折就很幸運啦,能活到這把年紀根本是賺到的!」還好兩個禮拜後報告出來,只是胃食道逆流,虛驚一場,大家才鬆一口氣。
胃痛吞胃藥就好?22歲胃癌案例敲警鐘!
你是不是也這樣?胃一痛就習慣吞顆胃藥壓壓驚?小心啊!之前新聞就報過,有個才22歲的年輕人,胃痛好一陣子,自己買胃藥吃都沒效,拖到受不了去看醫生,一檢查竟然是胃癌!很多醫生都急著警告大家:胃痛的原因百百種,胃潰瘍、慢性胃炎這些問題拖久了,都有可能演變成胃癌,絕對不能靠吞胃藥硬撐!
胃痛位置藏玄機!上腹痛到胸口悶都可能是警訊
胃痛的位置大概在哪?範圍其實不小,從肚臍周圍、整個上腹部,甚至悶痛到胸口下面都算。日本專門研究肥胖的醫學博士井上修二就說,大部分胃痛都是生活習慣不好或胃部生病,導致胃酸分泌過多,把胃黏膜給「燒」到受傷、潰瘍才痛的。以下這7大原因最常見:
🌀 1. 壓力山大搞到自律神經罷工
- 為什麼痛? 壓力一來,管內臟運作的自律神經就亂套!胃跟十二指腸都是它管的,神經一亂,胃酸就狂分泌,胃黏膜當然遭殃,破皮潰瘍就痛了。
- 痛起來怎樣? 通常是悶悶脹脹的痛,位置不太固定,壓力大時特別明顯,可能伴隨打嗝、沒胃口。
🍺 2. 吃香喝辣、暴飲暴食惹的禍
- 為什麼痛? 一餐吃太多、灌酒、猛灌碳酸飲料或果汁,還有狂吃大蒜、辣椒這種超刺激的東西,甚至抽菸,都會直接刺激胃或讓胃酸大爆發,胃壁發炎就痛啦!
- 痛起來怎樣? 通常是吃飽後馬上或不久開始痛,上腹部有灼熱感,可能想吐。
⚠️ 3. 十二指腸潰瘍 — 半夜痛醒超折磨
- 為什麼痛? 長期壓力大、抽菸、或是感染幽門桿菌,胃酸多到滿出來流進十二指腸,把腸子「燒」出傷口潰瘍了。
- 痛起來怎樣? 關鍵在「飢餓痛」!肚子餓時(尤其是晚上到凌晨)痛得更厲害,可能痛到醒過來。還可能出現黑便(像瀝青那種黑)、容易累、貧血、煩躁。白天反而比較不痛,因為白天胃酸分泌少。
🤢 4. 急性胃炎 — 吃壞肚子痛到吐
- 為什麼痛? 吃太撐、壓力爆表、吃到不乾淨食物中毒、食物過敏、甚至病毒感染,都會讓胃黏膜突然急性發炎潰瘍。
- 痛起來怎樣? 痛得又急又猛!伴隨噁心、想吐、拉肚子。井上修二博士說,通常好好休息2~3天就會好。但如果痛到吐、甚至吐出像咖啡渣的東西或拉血便,別拖了!快衝醫院!
🦠 5. 慢性胃炎 — 幽門桿菌是最大元兇!
- 為什麼痛? 80%都是幽門螺旋桿菌害的! 其他像長期壓力、吃消炎止痛藥、喝酒抽菸、自體免疫疾病也會讓胃黏膜變弱,反覆發炎。
- 痛起來怎樣? 長期上腹部不舒服,可能悶痛、脹氣、沒胃口、吃一點就飽、噁心、火燒心(胸口灼熱感)。胃功能變差,消化不好。最可怕的是長期慢性胃炎可能變胃潰瘍、胃出血,甚至增加胃癌風險!
🩸 6. 胃潰瘍 — 小心變胃癌!
- 為什麼痛? 胃黏膜已經被幽門桿菌破壞,或是長期吃阿斯匹靈類藥物、酗酒弄得很脆弱。這時再被刺激(如吃辣、壓力),自己的胃酸就會把脆弱的黏膜「消化」掉一個洞!
- 痛起來怎樣? 上腹部會有明顯的灼熱痛感,吃飽後更痛(跟十二指腸潰瘍飢餓痛相反),可能吐血或拉黑便。這狀況也容易演變成胃癌,千萬別輕忽!
🚨 7. 胃癌 — 沉默殺手,發現常太晚!
- 誰要小心? 50~60歲男性風險較高,但年輕人也有案例。
- 為什麼痛? 成因複雜,跟遺傳、飲食習慣(如愛吃醃漬燒烤)、環境、貧血都有關。
- 痛起來怎樣? 早期幾乎沒感覺! 等有症狀時常是晚期了。可能出現:持續腹脹痛、噁心嘔吐、突然變沒胃口、消化不良、常拉肚子、吞東西卡卡、異常疲倦。胃癌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只有9%,一有不對勁,拜託快去做胃鏡!
胃痛當下怎麼辦?吃什麼才安全?
胃痛到不行,該吃什麼?不能吃什麼?專家這樣建議:
✅ 可以這樣吃:
- 易消化的流質優先: 清粥(米湯更好)、無糖豆漿、溫牛奶(如果喝牛奶不會脹氣的話)。
- 嫩豆腐是好夥伴: 優質蛋白質又軟嫩好消化。
- 去皮番茄: 營養師提醒,番茄皮纖維粗,胃痛時一定要去皮再吃。
- 煮軟切碎的蔬菜: 高麗菜、冬瓜、大黃瓜等,煮到軟爛或切碎碎,減少胃的負擔。生菜沙拉絕對NG!
- 白肉魚: 像鱈魚、鯛魚片,蒸煮方式最好。
- 選動物性油脂: 營養師說,胃弱時,適量的豬油、雞油反而比大豆油、沙拉油等植物油更好分解吸收(但還是要適量!)。
❌ 千萬別碰:
- 辛辣刺激物: 辣椒、胡椒、大蒜、生洋蔥、咖哩。
- 油炸、油煎、油炒: 任何油膩食物都OUT!
- 甜食與碳酸飲料: 蛋糕、巧克力、汽水、果汁(尤其是柑橘類)。
- 難消化的食物: 糯米製品(粽子、油飯)、糙米、全麥麵包、竹筍、芹菜纖維太粗的蔬菜。
- 咖啡、濃茶、酒精: 絕對禁止!
⚠️ 急性胃炎吃法:
井上修二博士特別叮嚀,如果是吃太多或吃壞肚子引起的急性胃炎:
- 當天: 最好什麼都別吃,讓胃完全休息。可以喝少量溫開水。
- 第2~3天: 只喝清澈的流質,如過濾的米湯、很稀的蔬菜湯(不要菜渣)、溫蜂蜜水(少量)。
- 第4天之後: 開始吃極軟的食物,如白粥、蒸蛋、嫩豆腐、煮到糊的蔬菜泥。份量要少,慢慢增加。
胃藥不能亂吃!副作用嚇死人
台灣人超愛吃胃藥!根據統計,每3個人就有1個有腸胃不適,一年吃掉22億顆胃藥,疊起來比6千多座台北101還高!但你知道嗎?亂吃、長期吃胃藥,副作用超乎你想像:
🧪 市售胃藥分兩大類,風險一次看懂:
胃藥類型 | 作用原理 | 常見成分例子 | 可怕副作用 |
---|---|---|---|
制酸劑(中和劑) | 像撒小蘇打,用鹼性物質中和掉胃酸 | 胃乳、胃片(含鋁鹽、鎂鹽、鈣鹽、碳酸氫鈉) | 失智、腎壞掉、肌肉麻痺、肝硬化、心臟衰竭、心律不整 |
抑酸劑(止酸劑) | 從源頭阻斷胃酸產生 | H2阻斷劑(如”胃達舒”)、氫離子幫浦抑制劑(PPI,如”耐適恩”、需處方) | 便秘/腹瀉、噁心、頭痛、痛風、性功能障礙 |
重點提醒:
- 制酸劑效果短暫,胃酸很快又會分泌。
- 抑酸劑效果較強較久,但PPI類屬於處方藥,不能亂買。
- 長期濫用任何胃藥都危險! 可能掩蓋真正的病因(如胃癌),且上述副作用不是開玩笑。
- 胃痛原因很多,最好的胃藥是醫生針對你的病因開的藥!別自己當醫生。
顧好胃的日常關鍵!預防勝於治療
不想再胃痛?這些生活習慣一定要做到:
😮💨 1. 平衡自律神經 — 5分鐘呼吸法就有效!
自律神經失調是胃痛大魔王!郭育祥醫師教一個超簡單的平衡自律神經呼吸法,隨時能做:
- 坐舒服,閉上眼。
- 用鼻子慢慢吸氣5秒鐘,同時專心想像空氣吸進肚子裡(感覺肚子微微鼓起)。
- 用嘴巴(或鼻子)慢慢吐氣5秒鐘以上,越慢越好,把氣徹底吐光。
- 重複以上動作,每天做滿5分鐘。尤其壓力大、感覺胃隱隱作痛時馬上做!
🕒 2. 三餐定時定量,吃「八分飽」就好!
- 不規律吃飯最傷胃!早餐一定要吃,避免餓過頭又暴食。
- 每餐吃到「不餓了」就停,別吃到撐。宵夜是大忌!
- 細嚼慢嚥,減輕胃的負擔。
🛋 3. 飯後休息30分鐘,別馬上動!
吃完飯,全身血液會跑去支援腸胃消化。這時如果:
- 馬上運動 🏃♂️
- 立刻泡熱水澡 🛀
- 趴著午睡 😴 都會把血液拉走,導致消化不良、脹氣、胃痛!飯後靜靜坐著或慢慢走動30分鐘最理想。
🦠 4.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— 防潰瘍、防胃癌!
- 台灣感染幽門桿菌的人不少!它正是慢性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主要兇手。
- 怎麼知道有沒有?去醫院做簡單的吹氣測試或胃鏡檢查。
- 如果中標,吃藥就能殺菌! 療程約1~2週,不需要開刀。成功殺菌能大幅降低潰瘍復發和胃癌風險。(目前健保給付有條件,部分需自費,但非常值得投資!)
🌶 5. 飲食地雷別亂踩
- 戒菸、限酒:菸酒是胃黏膜的頭號殺手。
- 少碰刺激性食物:辣、酸、咖啡、濃茶、甜食、糯米、油炸物適可而止。
- 少吃生冷食物:冰飲、生魚片等,胃弱時少碰。
💧 6. 喝水的時機有學問
- 少量多次補充溫水,避免一次灌一大杯,把胃撐開又稀釋胃酸影響消化。
- 避免餐前、餐中大量喝水,最好在餐與餐之間補充。
結語:胃痛是身體警報器,別急著關掉它!
黃越綏老師的胃痛驚魂記,還有年輕人的胃癌案例,都給我們上了一課:胃痛真的不能隨便吃藥了事!它就像身體的警報器,告訴你胃出問題了。硬關掉警報(吃胃藥壓症狀),只會讓問題偷偷惡化。學會分辨痛的位置、痛的感覺,了解背後可能的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更重要的是,從日常生活好好顧胃,均衡飲食、管理壓力、定期檢查(尤其有家族史或感染幽門桿菌者),才是遠離胃痛、守護健康的根本之道!下次胃痛時,先別急著翻胃藥,想想這篇文章的提醒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