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天啊!一頭暈就吞降壓藥?醫師急喊停:這2種藥恐讓中風機率飆10倍

“我寧可花10分鐘跟病人解釋,也不願多開一顆不必要的藥”
——哈佛醫師的門診哲學,影響我30年行醫路

最近在聚餐時,一位女性朋友拉著我問:「醫師啊,我最近起床常眼前發黑,整個人浮浮的,是不是血壓又高了?」我反問她:「妳現在有在吃降血壓藥嗎?」她點頭說:「有啊!每次頭暈量血壓都飆高,我就趕緊吃一顆…」這句話讓我心頭一驚,因為她正踩中最危險的用藥地雷!

9成患者不知道的真相:你以為的高血壓,其實是身體在求救!

❌ 致命錯誤1:頭暈=血壓高?錯到離譜!

很多人在頭暈時量到血壓升高,就直覺認為:「啊!肯定是高血壓作怪」。但真相是——頭暈當下量到的血壓根本是”假性高血壓”!當你突然站起來眼前發黑、天旋地轉時,身體為了把血液打上腦部,會暫時拉高血壓值。這時候如果急忙吞下降壓藥,反而會讓腦部血流更不足。

我診間有位85歲阿嬤就是典型例子。她乖乖吃高血壓藥20年,卻越來越常頭暈跌倒。我大膽幫她逐步減藥,結果你猜怎樣?停藥後血壓維持120/80,頭暈也消失了! 原來她早就不需要這些藥。

🧠 低血壓中風風險是高血壓的10倍!

最驚人的數據在這裡:醫學研究發現,血壓過低造成的”缺血性腦中風”機率,居然是高血壓引發出血性中風的10倍! 當你長期把血壓壓得太低,腦血管就像沒充飽水的橡皮管,血流慢到可能隨時阻塞。這也是為什麼我總對病人說:「血壓數字不是愈低愈好,身體比你更懂該多少!」

⚠️ 止暈藥越吃越暈?關鍵在”平衡器被關機”

❌ 致命錯誤2:暈眩就吞止暈藥?當心惡性循環

「醫師我暈到受不了,能不能開強一點的止暈藥?」這是我在門診最常聽到的請求。但真相很殘酷——多數止暈藥會讓你的平衡系統徹底罷工!

我們的內耳就像精密陀螺儀,當一邊故障時,健康那邊會努力代償。但止暈藥直接把所有平衡器”關機”,難怪患者抱怨:「吃完藥是不暈了,但整個人像飄在外太空,腳步更不穩!」更可怕的是,長期用藥會讓大腦忘記如何平衡,形成惡性循環。

💡 暈眩發作時該做的4件事

  1. “患耳朝天”躺平:把耳鳴那側耳朵朝上,減少內耳壓力
  2. 關燈閉眼避吵雜:減少感官刺激,讓神經系統冷靜
  3. 絕對不要硬撐活動:摔倒風險比暈眩本身更危險
  4. 等急性期過了再做”前庭復健”:亂做復健可能火上加油

有個14歲得梅尼爾氏症的女孩告訴我:「每次發作都像世界末日,又吐又冒冷汗…」我笑著回她:「這是公主病啦!發作時就當身體強迫你當一天公主,乖乖躺平吧!」

🍊 連假頭暈大爆發!少吃”3C食物”自救法

中秋節前後總是我的暈眩門診旺季。為什麼?連假打亂作息+狂吃烤肉柚子,根本暈眩套餐! 這些地雷食物要小心:

3C食物類型 具體地雷 替代選擇
Cheese 起司火鍋、披薩、乳酪蛋糕 豆漿、米漿
Chocolate 巧克力月餅、布朗尼 黑糖糕、芝麻糊
Citrate 柚子、柑橘、檸檬汁、紅酒 蘋果、水梨、麥茶

關鍵在”定時定量”!連假期間最容易睡到中午、早餐午餐一起吃,血糖震盪直接誘發頭暈。就算放假也要維持: ☀️ 固定時間起床曬太陽30分鐘
💧 每天喝體重x30c.c.的水(例:60公斤喝1800c.c.)
🚶‍♀️ 晚餐後散步流點汗,但避免激烈運動

☕ 咖啡到底能不能喝?醫師親授”黃金喝法”

「醫師,我戒咖啡三天就頭痛到吐…」別擔心!咖啡不是毒藥,重點在喝得像吃藥一樣精準

  • 每天固定時間喝:誤差別超過1小時(例:天天早上9點)
  • 份量精準到毫升:今天喝300c.c.,明天就不能只喝250c.c.
  • 種類不要變:喝拿鐵就天天拿鐵,別混美式或濃縮

曾有位患者抱怨:「我只是從拿鐵換成卡布就頭暈發作!」因為奶泡量改變等於咖啡因濃度波動,大腦立刻抗議!

🛑 醫師最痛心的畫面:一吃就是20年的冤枉藥

這些年我勸停的降血壓藥,疊起來可能比101大樓還高。最誇張的是有位阿伯,吃了35年降壓藥才發現根本不需要! 他在停藥後每天乖乖量三次血壓,連續追蹤三個月,數值完全正常。他紅著眼眶說:「早知道就該早點遇到你…」

身體是智慧型超級電腦,會自動算出適合你的血壓值。強行用藥壓低血壓,就像拿榔頭修精密手錶。現在請你回想: 🔸 是否吃藥後反而更常頭暈?
🔸 是否站起來眼前發黑?
🔸 是否血壓常低於110/70?

如果中任何一項,快帶著藥單找醫師評估。我在診間說最多次的三句話是:「停藥,請你停藥,拜託你停藥!」

💫 終極保養術:當個懂得”關機”的現代人

最後送大家兩道防暈護身符:

  1. “頸部暖暖包”:圍條絲巾保持頸部溫暖,改善腦血流
  2. “15分鐘充電法”:每天下午閉眼靜坐,雙手輕壓耳朵(阻斷外界刺激)

有位金融業主管照做三個月後驚喜回報:「現在連開會到一半耳鳴,躲到廁所壓耳朵5分鐘就緩解!」記住,暈眩是身體的警報器,不是叫你吃藥掩蓋,而是該停下腳步了。 當你學會好好關機,大腦自然會回報你清晰的世界。

本文醫學觀點引用自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 賴仁淙醫師著作《耳鳴的腦內大革命》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