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癌蟬聯女性癌症榜首!妳真的會「自摸」嗎?
看到國健署的統計數字嚇一跳吧?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,比前一年還快了11秒!更驚人的是,乳癌連續多年穩坐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。花蓮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團隊直言:「很多姊妹根本不會摸乳房,甚至連正確手法都不知道!」
為什麼「不痛」的硬塊最危險?
「乳癌初期超過8成都是無痛性腫塊!」個管師蘇慧如強調,正因為不痛不癢,很多人摸到硬塊還以為是正常組織,等到疼痛出血才就醫,往往錯過黃金治療期。她分享真實案例:曾有位40歲媽媽洗澡時摸到花生米大小的硬塊,因為不會痛就沒理會,兩年後潰爛就醫已是晚期…
每月必做!超詳細「看觸臥擰」四步驟
步驟1️⃣【看】鏡前觀察5重點
洗完澡別急著穿衣服!面對鏡子檢查:
✓ 乳房大小是否突然不對稱
✓ 皮膚有無像「橘子皮」的凹凸
✓ 乳頭凹陷或方向改變
✓ 不明紅腫、脫屑、潰瘍
✓ 舉手時乳房曲線是否流暢
小技巧:雙手高舉過頭、插腰前傾更易觀察細節
步驟2️⃣【觸】三指畫圈密技
❶ 用「食指+中指+無名指」指腹(非指尖!)
❷ 從乳頭開始「由內向外」畫圈按壓
❸ 至少檢查3-4圈,力道像「按壓額頭」
❹ 範圍擴及鎖骨下、胸骨中線、肋骨下緣
關鍵區域:腋下淋巴結!用指腹輕推皮膚感受深處顆粒
步驟3️⃣【臥】躺著摸更準
▸ 平躺後在肩下墊小枕頭
▸ 檢查側手臂高舉過頭
▸ 另一手用畫圈法檢查全乳
▸ 特別注意乳房外上側(60%腫瘤好發處!)
實測心得:「躺著時乳房攤平,硬塊比站著更明顯!」-林小姐衛教體驗分享
步驟4️⃣【擰】乳頭輕擠自查
最後用拇指食指「輕壓乳暈後方」
觀察是否有:
☒ 透明/血色分泌物
☒ 單側乳頭莫名濕疹
注意:哺乳期溢乳屬正常現象
自摸黃金時機表|這些人要特別小心!
族群 | 最佳檢查時間 | 高風險警訊 |
---|---|---|
有月經女性 | 月經結束後第7天 | 親屬有乳癌病史 |
停經/懷孕中 | 每月固定1天 | 曾患卵巢癌/子宮內膜癌 |
更年期婦女 | 荷爾蒙治療期間 | 未生育或35歲後生第一胎 |
摸不到怎麼辦?免費篩檢別浪費!
「就算自摸沒異狀,45歲後每兩年一定要做攝影檢查!」個管師羅玉杏急呼:國健署提供:
✅ 45-69歲女性: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
✅ 40-44歲女性:二等親內有乳癌史即符合資格
她解釋:「X光能抓到比花生米還小的鈣化點,這些可能是超音波和自摸都發現不了的早期癌變!」
硬塊摸起來像什麼?實測者驚呼:「原來長這樣!」
「參加慈濟的衛教活動才嚇到!」親手觸摸假胸模型的林小姐分享:「惡性腫塊像藏在棉花裡的硬石頭,邊緣不規則還會黏住周圍組織!」她發現良性纖維腺瘤則像「有彈性的橡皮球」,按壓會滑動。這種觸感差異只有親身體驗才懂!
防癌生活5大招|從今天就能做起
乳房醫學中心張群明主任強調:「預防永遠比治療簡單!」他提出日常守則:
1️⃣ 戒菸檳酒:每週飲酒勿超3杯
2️⃣ 控體重:BMI維持18.5-24
3️⃣ 運動:每週150分鐘快走(比慢跑更護膝!)
4️⃣ 少吃燒烤:紅肉攝取量↓30%
5️⃣ 篩檢:自摸+定期檢查缺一不可
驚人數據:體重超標者罹乳癌風險增1.5倍!
發現硬塊怎麼辦?醫師親授就診SOP
蘇慧如個管師提醒:「千萬別上網自我診斷!」正確做法:
❶ 記錄硬塊位置、大小(可用硬幣比對)
❷ 拍下皮膚異常處
❸ 帶齊過往檢查報告
❹ 掛「乳房外科」或「一般外科」
就診時主動告知:「我有摸到硬塊,想做進一步檢查。」醫師會安排超音波或攝影。
破除3大迷思|這些觀念會害了你!
❌ 迷思1:「年輕不會得乳癌」
→ 台灣最年輕患者僅16歲!
❌ 迷思2:「男性不用檢查」
→ 每年仍有數十位男性罹患乳癌
❌ 迷思3:「攝影檢查很痛」
→ 新型儀器已改善壓迫感,避開經前週期可減不適
最後叮嚀:「自摸是基本功,專業檢查才是保命符!」 即使今年摸不到硬塊,明年的妳可能就需要它。把這篇存進手機,每月提醒自己:愛自己,就從摸胸開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