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膳食營養

天冷吃鍋小心血壓飆!營養師破解高鹽陷阱:3招安心暖胃

冷吱吱的天氣,來一鍋熱騰騰的火鍋簡直是人生救贖!最近超商、賣場擺滿琳瑯滿目的火鍋高湯調理包,標榜「快速煮」、「濃郁湯頭」,懶人煮鍋超方便~但你知道嗎?北醫營養室偷偷踢爆:市面上超過8成調理包都是「高鹽地雷」!按照包裝建議煮下去,一餐就可能吃掉十幾公克鹽,等於把整天該吃的鹽量一次灌下肚,血壓不飆才怪!

🧂 市售湯底包有多「夭壽鹹」?數字會說話!
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主任帶團隊,把市面熱賣的十幾款火鍋湯底包營養標示全部翻出來檢視,結果真的嚇死人!很多民眾根本沒在注意:

📌 「健康吃」的鹽分標準:衛福部建議每天鹽分不超過6公克,平均一餐抓2公克最理想。
📌 「現實吃」的恐怖差距:用調理包煮一鍋湯(照包裝說明水量),整鍋湯的鹽分常常直接衝破10公克!有些麻辣鍋、泡菜鍋湯底包更是鹹到爆表!

湯底包「鹹度等級」營養師教你這樣分(超實用!)

蘇秀悅主任提出超簡單的「看鈉含量分級法」,下次買湯底包記得翻到背面看營養標示:

湯底鹹度等級 每100c.c.鈉含量 健康吃法建議 真實狀況提醒
少鹽級 低於400毫克 1碗湯底 = 1人份 市面這類湯底很少見!仔細找!
中鹽級 400-700毫克 1碗湯底 = 至少加水分2人份 最常見!一定要稀釋!
高鹽級 超過700毫克 1碗湯底 = 加水分3人份以上 麻辣/泡菜/沙茶風味多是這等級!🚨

💡 重點筆記:買湯底包一定要看「每100c.c.鈉含量」!數字超過400就代表你要加更多水稀釋,千萬別照包裝建議水量煮,那根本是鹹死人的濃度啊!

🔥 不只湯底!這些「隱藏版鹹王」你中招了嗎?

以為避開湯底就沒事?錯!火鍋店、家裡煮鍋常見這些陷阱:

1. 醬料區是魔鬼藏身地!

  • 沙茶醬1湯匙 = 110大卡+超高鈉(鹹度直逼半碗湯)
  • 辣椒醬1湯匙 ≧ 2公克鹽(等於一餐該吃的鹽量了!)
  • 豆瓣醬、醬油膏、豆腐乳…全是「隱形鹽炸彈」💣

2. 加工火鍋料根本泡在鹽裡!

蟹肉棒、魚板、丸子、餃類、腸類…這些工廠生產的加工品,為了保存和口感,製作過程早就加了一堆鹽,再丟進鹹湯裡煮… 鹹上加鹹,血壓不爆才怪!

3. 「湯煮食材」吸飽鹹湯精華!

青菜、豆腐、菇類看起來很健康?但它們像海綿一樣狂吸湯裡的鹽分!尤其凍豆腐、豆皮孔隙多,吸湯能力超強,吃兩塊等於喝一口鹹湯!

🍲 營養師私房秘笈!3招吃鍋不爆鈉

蘇秀悅主任拍胸脯保證:「火鍋可以吃得暖又吃得健康!」關鍵在這幾招:

✅ 第1招:自製「天然系湯頭」省錢又安心

  • 日式湯底:半條昆布(約10公分)+20公克柴魚片,水滾後小火煮10分鐘,昆布撈起超清甜!
  • 蔬菜湯底:高麗菜半顆+2顆牛番茄+1把黃豆芽+幾片老薑,熬煮20分鐘,自然甘甜免調味!
  • 海鮮湯底:一小碗蛤蜊(吐沙乾淨)加冷水,煮到蛤蜊開口立刻關火,鮮味爆表零負擔!

🙋‍♀️ 主婦小撇步:偷懶時用「蘋果+玉米+紅蘿蔔+洋蔥」切塊丟水裡煮,清甜湯底小朋友也愛!

✅ 第2招:醬料DIY!減鹽7成風味不減

拋開沙茶醬!試試營養師特調「低鈉沾醬」:

1茶匙薄鹽醬油(約0.6克鹽)+半碗冷開水(120c.c.)+白醋1小匙+
辛香料任選:蒜末、辣椒圈、蔥花、香菜、蘿蔔泥、新鮮金桔汁
👉 口感清爽解膩,食材原味吃得出來,重點是鹽分直接砍大半!

✅ 第3招:食材聰明選!避開「鈉彈區」

👍 安心多吃區 🚫 小心踩雷區
新鮮葉菜類(茼蒿、菠菜) 加工丸餃類(爆鹹!)
原型豆腐、豆干 油炸豆皮、凍豆腐(吸油吸鹽)
雞肉片、鯛魚片 醃製肉品(麻辣牛、沙茶豬)
鮮香菇、金針菇 罐頭類(如辣筍、酸菜)
玉米、蘿蔔、南瓜 泡麵、科學麵(鈉量破表)

❄️ 冬季吃鍋必看!營養師的暖心叮嚀

  • 湯?淺嘗即止! 煮過肉、火鍋料的湯滿是普林和脂肪,高尿酸、痛風者尤其別喝!
  • 先菜後肉防過量:先涮一輪蔬菜墊胃,再吃肉和海鮮,避免失控狂掃肉盤。
  • 主食換健康版:白飯換成糙米飯、芋頭、南瓜,增加纖維又飽足。
  • 飯後水果助代謝:芭樂、奇異果、小番茄富含維C和鉀,幫助平衡鈉離子。

🌟 蘇主任真心話:「外面賣的濃郁湯頭幾乎都是用『高鹽+高鮮味精』堆出來的,長期吃真的傷腎又傷血管!自己煮湯其實超簡單,食材丟下去就好,省錢又護全家健康!」

📣 冷天吃鍋不用怕!掌握原則就是養生局

火鍋不是洪水猛獸!避開高鹽湯底包、少碰加工料、醬料聰明調,你就能吃得暖呼呼又沒負擔~快把這篇分享給愛吃鍋的家人朋友,今年冬天一起當個「懂吃的鍋神」吧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