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生活智識

穿太多反而更怕冷?中醫曝「6大關鍵部位」沒顧好=開門讓寒氣入侵!

最近早晚溫差大到讓人頭皮發麻,你是不是也把衣櫃裡最厚的毛衣、羽絨外套全挖出來了?先別急著把自己包成肉粽!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霖就遇到一位78歲阿嬤,因為怕肩頸和肚臍著涼,整天裹得密不透風,連流汗都不敢脫外套,結果反而更容易感冒。原來「穿太多」和「穿太少」一樣危險,今天就來破解台灣人最常犯的保暖迷思!

為什麼穿太多反而容易著涼?

陳建霖醫師解釋,當你把自己包得緊緊的,身體過熱開始流汗時,毛細孔就會全部打開散熱,這時候寒氣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輕鬆入侵。特別是台灣冬天常常室內外溫差超過10度,穿脫時機沒抓準,更容易讓寒邪有機可趁。

保暖關鍵在這招 ▶ 重點部位「差別待遇」!

與其把自己塞成米其林寶寶,不如學會「精準保暖」!身體有些地方像城門要塞需要重兵防守,有些地方則像內陸城市不用過度緊張。陳建霖醫師點名六大必守關卡,這些部位一旦失守,全身器官都會遭殃:

🔥 身體6大命門絕對冷不得!防寒重點攻略

1. 脖子:寒氣的VIP通道

怕冷原因:後頸有「風池、風府、風門」三大穴位,根本是寒邪的快速道路!
真實案例:早上騎車沒圍圍巾,下午立刻頭痛到想吐?就是寒氣從這裡衝進去了。
保暖神招

  • 選「透氣毛料」圍巾纏兩圈,避免厚重毛線刺癢
  • 穿高領記得「反折露脖子」散熱,進室內立刻解開
  • 淋雨濕掉馬上換掉衣領,超多人忽略這個細節!

2. 肩膀:一夜痠痛的地雷區

怕冷原因:肩膀肌肉多、血管少,受寒就像冰塊直接凍結筋絡。
真實案例:年輕女生愛穿露肩裝,30歲後天氣一變就痠到舉不起手。
保暖神招

  • 睡覺時「被子夾腋下」固定才不會滑掉(試過超有效!)
  • 辦公室放條「披肩式毯子」,冷氣太強秒變斗篷
  • 洗頭後一定用溫風吹乾肩頸髮根,寒氣最愛藏在濕髮裡

3. 背部:陽氣發電廠不能停擺!

怕冷原因:背部走膀胱經,是全身陽氣高速公路,這裡受寒等於斷電。
真實案例:背一冷就狂咳、女生經痛到冒冷汗,都是陽氣送不出去的警訊。
保暖神招

  • 貼「低溫型暖暖包」在內衣外側(避免燙傷!)
  • 睡前用「吹風機溫風」吹大椎穴(後頸凸骨下方)
  • 穿發熱衣要選「背部加厚版」,薄款根本擋不住寒流

4. 肚臍:腸胃的溫度計

怕冷原因:肚皮脂肪薄,冷風灌進去直接刺激腸胃蠕動。
真實案例:凌晨肚子冷到絞痛衝廁所,八成是棉被沒蓋好肚臍!
保暖神招

  • 必備「腹部加長」衛生衣,彎腰也不會露出後腰
  • 睡覺穿「高腰睡褲」卡住肚臍(比蓋被子可靠)
  • 小朋友踢被救星:「魔鬼氈腹圍」黏住就不怕掉

5. 膝蓋:一受寒就變氣象台

怕冷原因:膝蓋像兩塊露天的骨頭,寒氣直接侵襲關節腔。
真實案例:很多女生冬天愛穿短裙,40歲後上下樓梯膝蓋就喀喀響。
保暖神招

  • 穿「刷毛內搭褲」在牛仔褲裡,保暖不顯胖
  • 用「襪套延伸法」:長襪拉到膝蓋上,再套外褲固定
  • 久坐族必備「膝蓋專用暖蛋」,USB充電超方便

6. 腳底:寒氣的最終戰場

怕冷原因:腳離心臟最遠,血液送不到就像冰棒沒外包裝。
真實案例:腳底一冷就鼻塞,半夜小腿抽筋抽到哭!
保暖神招

  • 「三層襪穿法」:透氣薄襪+毛襪+防滑厚底襪
  • 泡腳水要「淹過腳踝上三指」,加生薑皮效果翻倍
  • 在玄關放「毛毛拖鞋」,回家立刻換上阻絕地板寒氣

醫師加碼抗寒寶典:流汗比受涼更可怕!

陳建霖醫師特別提醒,台灣濕冷天氣最怕「悶住汗氣」!他建議洋蔥式穿法要把握「內薄中暖外防風」原則:

  • 內層:吸濕排汗發熱衣(千萬別選不透氣的!)
  • 中層:輕量羽絨背心或刷毛衣(方便穿脫)
  • 外層:防風防水外套(擋住台灣刺骨濕風)

發現背後微濕就該脫中層,等身體涼下來再穿上。另外早晚喝「生薑紅糖水」(老薑連皮切煮15分鐘+黑糖),能讓身體從內暖起來,比狂喝熱咖啡更有用!

📌 重點筆記:保暖不是包緊緊,「乾爽+重點防護」才是王道!六大命門顧得好,寒流來照樣吃冰也不怕(誤)~分享給那個總是包成糉子的朋友吧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