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心臟瓣膜遭細菌啃食!年輕女大生反覆發燒、呼吸急促,醫揭「感染性心內膜炎」8大奪命警訊

“醫師…我最近…幾個禮拜…都會發燒…”
18歲的小瑜喘著氣說話,連完整句子都講不完。
誰能想到,幾週前的蛀牙治療,竟讓細菌悄悄啃食她的心臟瓣膜…

一、真實病例:蛀牙竟成心臟殺手

這位平時健康的女大生,從沒想過自己會躺在心臟外科急診室。幾週前她做了根管治療,沒想到幾天後開始反覆發燒,診所醫師聽出心臟雜音轉診大醫院時,她已經喘到無法平躺說話。

“打開胸腔那刻,我們看到二尖瓣像被蟲蛀過,整片破爛不堪。”主治醫師陳紹緯回憶:”細菌把瓣膜吃掉一大半,血液像破水管狂噴,再晚三天就可能腦中風!”

二、什麼是感染性心內膜炎?你的心臟正在被細菌啃食!

心臟瓣膜就像「防逆流門板」

想像心臟有四個房間,每個房間出口都有扇門(瓣膜)。門板開合控制血流方向,一旦門板被細菌侵蝕:

  • 門關不緊 ➔ 血液逆流
  • 門板破洞 ➔ 血流亂竄
  • 門上長”爛肉”(贅生物)➔ 隨時脫落塞血管

細菌從哪來?三大入侵管道

感染途徑 常見情境 高風險族群
口腔傷口 拔牙、根管治療、牙周病 牙齦常出血者
皮膚傷口 擠痘痘、穿耳洞、刺青 免疫低下者
泌尿/腸道 腸鏡檢查、尿道感染 慢性病長者

“別小看刷牙流血!每次都可能放細菌進血管。”陳紹緯醫師強調:”我遇過高中生擠青春痘感染,差點丟掉心臟瓣膜!”

三、八大奪命症狀:發燒排第三,第一名最易忽略!

當細菌啃食心臟瓣膜,會發出這些警訊:

  1. 持續疲倦感:怎麼睡都累,像電池永遠充不飽
  2. 關節肌肉痛:遊走性疼痛,今天膝蓋明天手腕
  3. 反覆發燒:吃退燒藥好轉,過兩天又燒起來
  4. 皮膚異狀:指甲下出現血絲、腳掌長紅斑
  5. 呼吸困難:走幾步就喘,躺平更嚴重
  6. 莫名瘀青:沒碰撞卻出現紫斑(微血管栓塞)
  7. 手腳發冷:末梢血管被贅生物阻塞
  8. 意識模糊:贅生物掉進腦血管的前兆

“最危險的是症狀像感冒!”陳紹緯提醒:”曾有病人發燒兩週當流感,送醫時瓣膜已被吃光,換人工瓣膜才保住命。”

四、哪些人特別危險?這五類人要當心!

心臟結構異常者

  • 先天性心臟病
  • 二尖瓣脫垂
  • 主動脈瓣兩片式(正常三片)

免疫力低下者

  • 糖尿病患
  • 洗腎患者
  • 癌症化療中

血管有植入物

  • 心導管支架
  • 心律調節器
  • 人工透析管路

“裝心律調節器的阿伯,因牙齒發炎引發心內膜炎,開刀清出整團比花生大的細菌團!”陳醫師分享驚悚案例。

五、救命關鍵:抗生素+手術的生死抉擇

必須開刀的三大警報

警報燈 代表意義 不處理的後果
瓣膜破損警報 門板被蛀穿關不攏 急性心衰竭猝死
感染失控警報 細菌鑽進心臟肌肉 全身膿毒症休克
贅生物警報 爛肉團>1公分 腦中風/腸壞死

手術現場直擊

當打開胸腔後,心臟外科醫師會:

  1. 大清創:像挖除腐爛蘋果,把感染組織徹底刮除
  2. 救瓣膜:二尖瓣優先”修補”(保留原廠零件)
  3. 換瓣膜:主動脈瓣多直接”更換”(裝人工門板)

“修補比置換難十倍!”陳紹緯比喻:”就像幫蕾絲破洞繡花,但成功能免吃抗凝血劑。”

六、術後生死關頭:這些細節決定存活率

抗生素使用秘辛

  • 打滿6週:即使出院也要繼續打
  • 專屬配方:依細菌培養”客製化”抗生素
  • 居家注射:護理師到府教學DIY打針

人工瓣膜二選一

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對象
機械瓣 用30年不壞 終身吃抗凝血藥 60歲以下
生物瓣 免吃抗凝血藥 12-15年需更換 年長者

“年輕患者最掙扎!選機械瓣要每天扎手指測凝血,選生物瓣可能中年再開刀…”陳醫師嘆道。

七、保命三招:從刷牙到擠痘痘的防菌守則

日常防護重點

  • 口腔防線:用牙線代替牙籤,每半年洗牙
  • 皮膚防線:擠痘痘前酒精消毒,傷口貼防水敷料
  • 醫療防線:看牙前告知心臟病史,術前吃預防性抗生素

高風險者特殊防護

  • 洗牙/腸鏡前吞預防抗生素
  • 發燒超過三天立刻掛心臟科
  • 隨身帶心臟病警示卡

“我總提醒病人:發燒+新出現心雜音=紅色警報!”陳紹緯嚴肅說:”上次耽誤就醫的大學生,雖救回命但終身跛腳——贅生物塞斷腿動脈啊!”

🩺 醫師暖心叮嚀
“別讓小傷口變成心臟大災難!”陳紹緯醫師呼籲:”當你反覆發燒合併莫名瘀青、走幾步就喘、指甲出現血絲,快做心臟超音波。及時治療的存活率超過90%,但晚三天可能終生遺憾…”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