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寒流來襲!泡澡避開3大奪命陷阱 醫:溫差比低溫更危險

🌡️ 寒流殺到!泡澡暖身暗藏奪命陷阱

最近氣象局發出警報,除夕夜冷氣團強襲,全台氣溫可能暴跌到只剩10度!這種凍到骨子裡的天气,很多人最愛窩在家裡泡熱水澡驅寒。不過花蓮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醫師特別提醒:“泡澡不當,溫差比低溫更要命!” 尤其過年團圓時刻,更要當心隱藏危機。

⚠️ 天冷泡澡3大保命重點(醫師親授)

🔥 1. 時間水溫控制是關鍵

  • 黃金15分鐘原則:泡澡就像泡溫泉,絕對不要超過15分鐘!高醫師強調:「很多人泡到捨不得起來,這超危險」
  • 水溫別貪熱:水溫控制在40度以下最安全,手摸覺得”溫熱”就好。過燙會讓血管瞬間擴張,心臟根本負荷不了
  • 隨時補水分:記得在浴缸邊放杯溫水,每5分鐘喝一口。別小看泡澡流汗,脫水會讓血壓直直落!

長輩注意! 糖尿病或高齡長者對冷熱感覺較遲鈍,容易不知不覺被燙傷。建議先用手肘試水溫(手肘皮膚較敏感),或直接用溫度計量最保險。

❤️ 2. 溫差才是隱形殺手

高醫師最擔心的是“浴室內外溫差”

情境 危險動作 身體反應
脫衣進浴室時 冷空氣突襲 血管急縮→血壓飆高
泡完站起來那瞬間 熱到冷轉換 血管擴張→血壓暴跌
走出浴室遇冷風 溫差超過10度 心悸胸悶+頭暈眼花

自救技巧:泡前先放熱水讓浴室充滿蒸氣升溫;起身時抓穩扶手,用大浴巾裹住身體再踏出浴缸;浴室門別全開,留縫隙適應溫度。

🚫 3. 這些人千萬別泡澡

  • 心血管患者:三高、曾中風、裝支架的人,泡澡會讓心臟工作量暴增
  • 吃飽飯後:血液都跑到胃部,泡熱水雙重負擔易缺氧
  • 喝酒暖身後:酒精讓血管擴張,泡澡可能直接昏厥
  • 出現這些症狀快離開:只要覺得頭暈、胸悶、喘不過氣,別猶豫!立刻離開浴缸

真實案例:去年寒流就有阿公泡澡時突然眼前發黑,爬出浴缸跌倒骨折!醫師嘆:「溫差讓血管像被用力擠壓的橡皮管」

👨‍👩‍👧 過年團圓必做!子女照護長輩健康攻略

🩺 慢性病檢測時機

趁團圓幫長輩做基礎檢查:

  1. 量血壓:選「早上剛下床」還沒活動時最準
  2. 測血糖:記得要空腹8小時(睡前提醒長輩禁食)
  3. 藥盒檢查:確認藥物有沒有過期、是否按時吃

🧠 失智症早期警訊

高醫師叮嚀觀察這些細節:

  • 重複問相同問題(例如剛講過去哪拜年又問)
  • 煮年菜忘記關火或調味失常(太鹹太淡)
  • 出門買菜回家走錯路(尤其在熟悉環境)
  • 數鈔票速度變慢(給紅包時觀察)

💪 活動功能退化徵兆

  • 爬樓梯需扶扶手或爬一階就喘
  • 從椅子起身時要撐扶手(”撐椅起立”動作)
  • 提不起年貨禮盒(以前能提現在不行)
  • 走路小碎步或身體搖晃

🍲 年節飲食地雷區

圍爐時當心這些「健康炸彈」:

危險菜色 隱藏危機 替代方案
佛跳牆 高鈉+高普林 改喝雞湯撇浮油
東坡肉 油脂飽和度破表 用梅花肉取代五花
八寶飯 精緻糖超標 改吃水果拼盤

重點提醒:長輩吃七分飽就好!飯後30分鐘陪他們散步,避免血糖飆高又久坐。

🛡️ 醫師加碼防疫叮嚀

最近疫情又升溫,團聚時注意:

  • 長輩若流鼻水、喉嚨卡卡,快篩別輕忽
  • 走春避開人潮高峰時段(建議早上10點前出門)
  • 隨身帶酒精噴瓶(按電梯、摸門把後立刻消毒)

💬 高聖倫醫師暖心提醒:「過年團圓是觀察長輩健康的黃金期,子女多留意細節,就能幫爸媽避開健康危機!」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