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膳食營養

優質蛋白質大PK!動物性vs植物性,營養師教你聰明選

每次看到營養師說要多吃蛋白質,但你知道哪些才是「優質款」嗎?今天就用三回合PK賽帶你看懂動物性 vs 植物性蛋白質怎麼選,文末再加碼家常食材懶人包,超市就能買得到!

🥚 第一回合|誰能讓人體最好吸收?

關鍵指標:胺基酸完整度 + 消化利用率

蛋白質食物要夠優質,重點不在價格多貴,而是看這兩點:

  1. 胺基酸種類齊不齊全:人體需要20種胺基酸,其中9種必需胺基酸要從食物攝取
  2. 吃進去能吸收多少:有些蛋白質吃下肚根本白做工!

🏆 冠軍食材推薦:

食材 優勢說明
雞蛋 被稱為「完美蛋白質」,胺基酸比例最接近人體需求
魚肉 白肉魚好消化,深海魚還多omega-3加分
大豆 植物界唯一「完全蛋白質」,含全部必需胺基酸

💡 營養師小筆記:
買高蛋白粉記得看「PDCAAS=1」標示!這代表消化利用率達國際最高標準(像牛奶、大豆蛋白就有)。乳糖不耐的人要避開乳清蛋白,改選植物性蛋白才不會脹氣拉肚子。

❤️ 第二回合|誰最顧心血管?

關鍵指標:升膽固醇指數(CSI)

很多人以為吃植物蛋白=健康,動物蛋白=傷血管,其實要看「飽和脂肪含量」!衛福部最新指引特別提醒:飽和脂肪比膽固醇更該注意!

📉 升膽固醇指數(CSI)紅黑榜:

推薦食材 地雷食材
鯖魚、白蝦 豬五花、牛腩
去皮雞胸肉 香腸、培根
低脂鮮奶 動物內臟
黃豆製品 椰子油料理

✅ 5招避開血管殺手:

  1. 優先選植物蛋白:豆漿、豆腐取代部分肉類
  2. 吃肉選白肉:雞鴨鵝海鮮>牛羊豬
  3. 海鮮聰明吃:蝦蟹只吃肉不吃膏(膽固醇集中處)
  4. 乳品選低脂:鮮奶選低脂,優格選無糖
  5. 小心隱形油:少吃用豬油、棕櫚油煎炸的食物

🥚 雞蛋平反專區
最新研究發現,健康人每天吃2-3顆蛋OK!蛋黃的卵磷脂反能調節膽固醇。膽固醇過高者建議每週3-5顆,並諮詢醫師。

🛡️ 第三回合|誰最增強免疫力?

關鍵機制:腸道菌相平衡

你知道70%免疫細胞在腸道嗎?蛋白質來源會直接影響腸道好菌生存環境!國際研究發現:新冠患者中,吃海鮮素/蔬食者重症率較低

⚠️ 紅肉隱藏危機:

  • 飽和脂肪破壞菌相:即使蛋白質夠,但壞菌會增生
  • 加工肉品更傷:香腸、火腿的亞硝酸鹽恐致「腸漏症」
  • 紅肉怎麼分:四腳動物(牛羊豬)屬紅肉,兩腳禽類屬白肉

🌱 免疫力加分組合:

食材 關鍵營養素 功效
秋刀魚/鯖魚 EPA、DHA 抗發炎、降三酸甘油脂
蛤蜊/牡蠣 鋅、牛磺酸 激活免疫細胞
菇類 多醣體、維生素D 調節免疫系統
彩虹蔬食 膳食纖維+植化素 產生丁酸養好菌

❗ 重金屬警示:
大型魚(旗魚/鮪魚)含汞風險高,建議改吃中小型魚(如鮭魚、竹筴魚)

🛒 家常優質蛋白質採購清單

我幫大家整理6種超商全聯都買得到的實惠選擇:

食材 推薦吃法 份量建議
雞蛋 水煮蛋、蒸蛋 每天1-2顆
無糖豆漿 搭配饅頭當早餐 每天1杯300ml
鯖魚片 氣炸/香煎佐檸檬 每週2-3次
板豆腐 味噌豆腐湯、香煎豆腐 每餐半盒
雞胸肉 手撕涼拌、清蒸 每餐掌心大小
冷凍毛豆 解凍即食當點心 每次半碗

💬 營養師真心話

「沒有絕對完美的蛋白質,重點是均衡搭配!」我的日常公式:
早餐=雞蛋+豆漿
午餐=豆腐+魚肉
晚餐=雞肉+毛豆
每週紅肉不超過2次,加工肉能免則免。記得搭配彩色蔬菜,才能讓蛋白質發揮最大效益喔!

下次打開便當時,不妨看看自己的蛋白質組合吧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