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台灣疫情真的讓人心驚驚!才短短7天就暴增10例確診,更讓人頭皮發麻的是出現首宗醫院內群聚感染。那天看到新聞跳出來「單日新增5例」的標題,整個背脊都涼起來,這不只是破紀錄那麼簡單,代表病毒已經突破我們最擔心的防線啦!
社區傳播警訊亮紅燈!四大危險徵兆全解析
先來聊聊副總統陳建仁提出的社區傳播四大指標,現在看真的毛毛的:
- 找不到感染源頭的病例:就像玩捉迷藏找不到人
- 本土案例壓倒性超過境外移入:最近數字已經翻盤
- 出現傳播鏈斷不了:病毒像接力賽一直接下去
- 多點爆發群聚感染:火苗到處竄的狀態
指揮中心莊人祥官員也坦承,現在根本是「社區傳播的紅色警戒期」。這時候阿,慢性病患真的要特別注意!像糖尿病、高血壓這些老朋友,風險比一般人高很多。
急診醫師10大保命守則 日常生活這樣做
中山醫大謝宗學醫師在臉書上急喊話,雖然台灣還沒大爆發,但防護措施必須立刻升級!他整理的10招防身術超實用:
1. 出門就罩好罩滿
現在最可怕的是無症狀感染者,你根本不知道旁邊的人是不是帶原者。我自己的做法是,玄關掛個口罩籃,出門前順手抓一個,就像帶鑰匙一樣自然。
2. 在家不舒服也要戴口罩
這點很多人忽略!要是覺得喉嚨怪怪或發燒,在家也要乖乖戴口罩,吃飯自己躲角落吃,保持2公尺安全距離。上週我姪子感冒就是這樣,全家才沒被團滅。
3. 非必要別進醫院
醫院現在根本是地雷區!如果一定要去,口罩要壓緊鼻樑,隨身帶小瓶酒精,摸門把、按電梯後馬上消毒。像我爸洗腎不得不去,我都讓他戴兩層口罩。
4. 群聚活動能免則免
社區卡拉OK、廟會活動這些,真的先緩緩啦!上週朋友邀去聚餐,我直接傳新聞連結給他看,現在改約視訊喝酒更安全。
5. 出國行程全砍掉
現在全球都在燒,我同事三月要去日本賞櫻,機票全賠也咬牙退掉。各國防疫措施天天變,到時候卡在國外更麻煩。
6. 避開人擠人熱點
菜市場挑冷門時段去,捷運避開尖峰時段。我現在都早上六點去超市,人少又能買到新鮮貨,一舉兩得!
7. 洗手洗到像強迫症
正確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!我的口訣是「內外夾弓大立腕」,指甲縫、手腕都要搓,洗完用紙巾關水龍頭。辦公室放酒精噴瓶,摸文件前先噴手。
8. 戒掉摸臉壞習慣
統計說人每小時不自覺摸臉23次!我在電腦貼便利貼提醒自己,戴眼鏡的人有個好處,想揉眼睛會先碰到鏡框,就該去洗手了。
9. 過敏族要加強控制
過敏人現在鼻水流不停最吃虧!醫生教我睡前吃抗組織胺,搭配空氣清淨機,減少擤鼻涕機會,手就不會亂摸口鼻。
10. 免疫力是終極防線
天天熬夜追劇?NO!現在我強制自己11點上床,三餐必吃優質蛋白質,像豆漿、雞胸肉。適度運動很重要,在家看YouTube跳有氧,流汗完超舒暢。
探病禁忌守則 急診醫的真心話
振興醫院田知學醫師講得更直接,她在臉書呼籲:
- 小病別衝急診:感冒拉肚子先問診所,別去擠急診室
- 陪病者限1人:拜託別全家出動,又不是去野餐
- 探病能免則免:視訊探病一樣溫暖,有些醫院已禁止探病
田醫師特別叮嚀,如果非得去醫院:
- 口罩戴好+隨時乾洗手
- 摸完電梯按鈕馬上消毒
- 誠實交代旅遊史:隱瞞可能害整間醫院停擺
高風險族群警戒!慢性病患死亡率高6倍
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點名,這些人要特別警戒:
- 糖尿病患者(血糖高免疫力差)
- 心血管疾病患者(病毒最愛攻擊心臟)
- 慢性肺病患者(肺功能已經在懸崖邊)
李醫師說這些族群感染肺炎風險是一般人6-7倍!像之前去世的白牌車司機,就是B肝+糖尿病雙重打擊。現在糖友每天要更認真測血糖,血壓藥不能漏吃。
關鍵防線在醫療量能 你我都能幫上忙
謝宗學醫師提出重要觀點:只要醫療不崩潰,死亡率可壓在1%以下!國外經驗證明,只要有足夠醫療資源,多數患者都能康復。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:
- 落實個人防護
- 避免群聚感染
- 減輕醫療負擔
這樣才能幫政府爭取時間,等疫苗和藥物研發出來。最近我去超商看到店員認真消毒提款機,突然很感動,這真的是全民作戰啊!
長期抗戰心法 三招打造防疫日常
最後分享我的防疫生活改造術:
- 玄關設立消毒區:放酒精、口罩盒、髒衣籃,進門先更衣消毒
- 手機定時消毒:手機比馬桶還髒!我用75%酒精棉片每天擦三次
- 營養補充計畫:維他命C+鋅片天天吃,魚油增強抵抗力
這波疫情真的考驗台灣人的智慧,昨天看到阿公阿嬤在公園聊天都自動保持距離,還用雨傘當分隔線,超有創意!只要我們守住個人防護,醫療體系就能穩住陣腳。大家加油,我們一定能挺過這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