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是免疫系統在攻擊大腦!
「醫生,我兒子突然變了個人,整天胡言亂語,是得了思覺失調症嗎?」家屬焦急地詢問。這樣的場景在精神科門診不算少見,但最新醫學研究發現,有高達3%被診斷為思覺失調或躁鬱症的患者,其實是「自體免疫性腦炎」在作怪[citation:1]!
免疫系統叛變 竟讓大腦當機
2019年英國牛津大學做了項突破性研究,他們找來228位第一次出現精神症狀、年齡介於14-35歲的年輕患者抽血檢查。結果嚇人一跳──每33人中就有1人血液裡找到「抗NMDA受體抗體」[citation:1]。這些抗體會攻擊大腦神經細胞,讓患者出現:
- 妄想、幻覺等類似精神病的症狀
- 性格大變、易怒或抑鬱
- 莫名抽搐或癲癇發作
- 記憶力突然衰退
- 講話語無倫次[citation:3][citation:6]
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內科郭守剛醫師分享真實案例:年輕患者陳凡(化名)原本個性開朗,卻突然變得沉默寡言、自言自語,送醫後竟開始癲癇發作。神奇的是,他的腦部MRI檢查完全正常,最後靠著「腦脊髓液抗體檢測」才揪出真凶──抗NMDA受體腦炎[citation:3]。
為什麼會被誤診? 關鍵在症狀太相似
這種病最麻煩的就是早期症狀和精神病幾乎一模一樣!多數患者會先出現類似感冒的頭痛、發燒,接著就開始:
- 整晚不睡在房裡瞎轉
- 對家人大吼大叫
- 產生不存在的幻聽幻覺
- 懷疑被人監視或迫害[citation:6][citation:10]
「就像電腦當機不是軟體問題,而是硬體被破壞。」一位神經科醫師比喻。2024年《Schizophrenia Bulletin》期刊也報告46歲男性因幻覺和行為錯亂被診斷精神分裂症,拖了半年才發現是抗LGI1抗體腦炎[citation:4]。
更讓人揪心的是誤診帶來的二次傷害。英國研究訪問3000名自體免疫患者發現,被當成「心理問題」後:
- 超過80%的人自我價值感受損
- 70%多年後回想仍痛苦
- 有人甚至出現自殺念頭
- 對醫療體系產生嚴重不信任[citation:9]
「醫生說我是自己想太多,這句話我永遠忘不了…」一名狼瘡病友哽咽道。16歲時她被貼上「疑病症」標籤,直到中年確診才洗刷冤屈[citation:9]。
抽血驗抗體 就有機會翻轉命運
好消息是,自體免疫腦炎只要及時治療,康復率高達9成!目前主要治療方式有:
✅ 第一線治療
- 類固醇脈衝治療:高劑量類固醇抑制免疫風暴
- 血漿置換:洗掉血液中攻擊大腦的抗體
- 免疫球蛋白注射:用健康抗體中和有害抗體[citation:3][citation:6]
✅ 第二線武器(針對頑固病例)
- 生物製劑:如利妥昔單抗,精準殲滅製造有害抗體的B細胞[citation:3]
山東省立醫院團隊用生物製劑治療16名難治患者,成效相當顯著[citation:3]。郭守剛醫師強調:「重點在於早期鑑別,抽血加腰椎穿刺檢查就能確診。」[citation:3]
出現5大警訊 快做免疫檢查
當出現以下狀況時,務必考慮自體免疫性腦炎的可能性:
- 精神症狀來得又急又猛:兩週內從正常人變成精神錯亂
- 伴隨神經症狀:手腳不自主抽動、臉部肌肉亂跳
- 記憶力斷崖式下跌:連家人名字都忘記
- 發病前有感染跡象:莫名發燒、頭痛或拉肚子
- 年輕女性特別注意:女性患者比例壓倒性高[citation:3][citation:6][citation:10]
神經科醫師呼籲:「別急著吃抗精神病藥!先做抗體檢測,否則可能延誤黃金治療期。」[citation:4]尤其是傳統治療反應差的患者,更該懷疑是否免疫系統出問題。
醫界新覺醒 免疫精神病學崛起
其實早在20世紀初,醫學界就發現梅毒會引發精神症狀(當時叫「麻痺性痴呆」),用青黴素就能治好[citation:7]。如今《Lancet Psychiatry》提出「免疫精神病學」概念,認為:
「未來精神科與免疫學將緊密結合,醫師必須同時關注患者的免疫狀態、身體發炎指標與精神症狀。」[citation:7]
台灣神經科醫師也提醒,若身邊有人突然精神異常,記得:
- 先記錄症狀變化時間點
- 用手機拍下異常行為
- 主動要求做抗體篩檢
- 必要時轉診神經內科
畢竟,當大腦正在被免疫系統攻擊時,需要的不是抗精神病藥,而是免疫調節治療[citation:3][citation:6]!
下次聽到有人突然「發瘋」,請別急著貼標籤。也許他的免疫系統正在求救,而我們能幫他抓住重生機會──只要別讓誤診的悲劇再度上演[citation:9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