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!你知道嗎?根據健保署的資料,全台居然有超過 400萬人 在吃安眠藥,等於 每5個人就有1個 要靠藥丸才能睡覺。算一算,一年下來全台灣吞掉的安眠藥,竟然堆到 9億顆 這麼誇張!這數字真的嚇死人,原來有這麼多人晚上數羊數到天亮耶。
美國知名心理師 John B. Arden 就分享過,其實有很多 天然的方法 可以幫我們找回好睡眠。重點是,這些方法不用花大錢,也不用吞藥,只要挑幾個適合自己的試試看,說不定就能擺脫「熊貓眼」人生!下面這8招,阿編自己試過幾項真的有效,分享給大家參考:
🛌 1. 別跟「睡不著」硬碰硬:放過自己反而更好睡
你有沒有這種經驗?越告訴自己「快點睡著」,腦袋就越清醒,最後急到快哭出來?心理師說,這種 「強迫入睡」的壓力 反而會讓身體更緊繃。下次試試這樣想:「啊~今晚就是睡不好也沒關係啦,至少躺著也是休息」。放輕鬆,告訴自己「今天睡不好,明天一定超好睡!」,反而容易不知不覺進入夢鄉喔!
📱 2. 睡前1小時跟3C產品說「明天見」
手機、平板、電腦螢幕的 藍光超傷睡眠!那個光線會騙你的大腦,讓它以為「現在是大白天,不准睡!」。特別是追劇、滑FB到半夜的朋友,這習慣真的要改。建議 睡前60分鐘,就讓這些發光螢幕離開視線,房間燈光也調暗一點,給大腦一個訊號:「天黑囉,該休息了!」
📝 3. 想到明天待辦事項?立刻寫下來就對了!
你是不是常躺在床上,突然想到「啊!明天要記得打電話給客戶!」、「信用卡費還沒繳!」?這些念頭一冒出來,腦袋就停不下來了。心理師的妙招是:想到就立刻爬起來寫在紙上! 別相信自己的記憶力,寫下來等於告訴大腦:「這條我記好了,你可以關機了。」清空腦袋的待辦事項,才能真正放鬆入睡。
🥪 4. 宵夜吃對東西:一片全麥吐司勝過鹹酥雞
睡前肚子餓到咕嚕叫也很難睡!但亂吃宵夜更慘。專家建議可以吃一點 「複合性碳水化合物」 的小點心,像是:
- 一小片 全麥吐司
- 半根 香蕉
- 幾片 無鹽蘇打餅乾 這類食物含有「L-色胺酸」,是製造助眠荷爾蒙「血清素」的好幫手。千萬別碰含糖零食(蛋糕、巧克力)或超鹹的東西(洋芋片、泡麵),也 避開高蛋白食物(牛奶、豆漿、雞胸肉),因為蛋白質反而會讓你更清醒!
🏃♀️ 5. 運動要挑時段!傍晚動一動最好眠
想靠運動助眠?時間點是關鍵!心理師建議最好在 睡前3到6小時 完成運動。例如你11點睡覺,傍晚5點到8點間去快走、游泳或做瑜伽最理想。太接近睡覺時間運動(例如睡前1小時才去跑步),身體還處於亢奮狀態,反而會讓你躺平了心跳還蹦蹦跳喔!
🔇 6. 對付噪音有法寶:耳塞、白噪音是你的救星
如果老公的打呼聲像卡車、樓上鄰居半夜還在拖椅子、馬路車聲吵死人…別忍了!試試 「泡棉耳塞」(藥妝店都買得到),便宜又好用。或者開個 「白噪音」 APP,播放像 電風扇聲、下雨聲、海浪聲 這種穩定頻率的背景音,反而能蓋掉那些突然的吵雜聲,幫助入睡。
🍷 7. 睡前5小時,酒杯請放下
很多人以為喝點酒好入睡?錯!酒精一開始可能讓你昏昏欲睡,但它會 嚴重破壞後半段的睡眠品質,讓你容易半夜醒來、淺眠多夢。想喝點小酒放鬆?請至少安排在 睡前5小時以上,例如6點晚餐時小酌一杯,11點睡覺就比較沒問題。
🚿 8. 洗澡時間學問大:提早洗才不會「燒睏」
睡前洗熱水澡很舒服?但小心體溫太高反而難入睡!睡眠其實需要「降溫」。最理想是 睡前60分鐘就洗好澡,這樣躺上床時體溫剛好降到適合睡覺的溫度。夏天記得開 冷氣(設定26-28度),冬天 暖氣別開太強,保持房間涼爽(約18-22度)最好睡!
💡 阿編真心話:放輕鬆是王道,洗澡時間可以這樣調
上面8招,真的不用逼自己一次全做到(那壓力更大更睡不著啦!)。挑1-2個你覺得最容易的開始試,像我自己最推 「洗澡時間」 這招!改成 下班回家就先洗澡,不要拖到睡前才洗。這樣爬上床時身體早就涼爽了,不會全身熱烘烘翻來翻去。還有,那句 「睡不著也沒關係」 的念頭,真的會讓肩膀瞬間鬆下來,大家今晚就試試看吧!祝大家都能跟安眠藥說再見,夜夜好眠到天亮!😴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