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友染疫風險為何特別高?醫師揭「身體兩大弱點」
最近疫情數據看得人心驚驚,指揮中心公布的死亡個案裡,超過一半都有慢性病史,洗腎和慢性腎臟病患者更是常出現在名單上。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直接點破關鍵:「腎友的身體長期處在『慢性發炎』狀態,免疫力比一般人差很多,病毒一來根本難抵擋,是染疫後變重症的超高危險群!」
更可怕的是,病毒不只攻擊肺部,連腎臟也不放過。李醫師解釋:「新冠病毒會找肺部的ACE2接收器結合,偏偏腎臟組織也佈滿這種接收器!病毒直接雙頭進攻,可能引發急性腎損傷。」他強調就算健康的人染疫康復後,也可能留下腎臟後遺症,腎友若中標傷害更大,死亡率飆高,真的不能掉以輕心。
血糖失控=雙重打擊!腎臟病、糖尿病友必看連鎖危機
腎病糖友注意:血糖沒控好,洗腎風險暴增
- 驚人數據:台灣每10個洗腎病人,就有4個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引起!腎臟病根本是糖尿病的「沉默殺手型併發症」。
- 惡性循環:血糖像坐雲霄飛車→腎臟血管長期受損→過濾功能崩壞→毒素排不掉→加速洗腎命運。
防疫期最大禁忌:自行減藥、拒回診
李醫師門診發現不少病友怕去醫院,藥快吃完就自己減量,他急喊:「這超危險啊!」給出兩大解方:
- 慢性處方籤活用:拿健保卡到住家附近診所或藥局就能領相同藥物,完全不用跑大醫院。
- 穩定病患可暫緩健檢:「與其冒風險做非急迫檢查,不如把血壓血糖顧穩更要緊!」但強調洗腎患者絕對不能中斷治療。
洗腎室自保實戰技巧
- 裝備不可少:除口罩必戴「護目鏡或面罩」,病毒可能從眼結膜入侵。
- 返家即刻動作:衝浴室!衣服脫下直接洗,全身沖澡,鼻孔用鹽水清潔更安心。
- 環境消毒:隨身包包、手機用酒精棉片徹底擦拭。
低血糖恐直接昏迷!腎友血糖監測救命3關鍵
致命警訊:血糖值100以下就要行動!
一般人低血糖(<70mg/dL)會心悸冒冷汗,腎友可能毫無預警「直接昏倒」!李醫師嚴肅警告:「腎友血糖降到100mg/dL就該警戒,別等70才處理!」
血糖機挑選眉角:精準度是保命底線
市面血糖機百百款,李醫師點破核心差異:「低血糖時的準確度才是真功夫!」他解釋:
「機器在血糖低時誤差大,根本分不清是真低血糖還是機器秀逗。我們要的是從低到高全程精準,尤其低血糖範圍誤差必須極小,臨床判斷才有意義。」
監測頻率這樣抓
病況類別 | 每日最低監測次數 | 特殊狀況加測時機 |
---|---|---|
血糖控制穩定 | 至少1-2次 | 飲食變化大、疑似感染 |
血糖控制不佳 | 至少3-4次 | 空腹/餐後、睡前必測 |
施打胰島素 | 至少4次↑ | 注射前必測,半夜易低血糖者加測3AM |
曾有嚴重低血糖紀錄 | 至少5-6次 | 運動前後、開車或操作機械前一定要測 |
身體出現異狀?醫師傳授「救急SOP」:先做這件事再送醫
第一步永遠是:量血糖+測血壓!
李醫師再三強調:「腎友突然食慾差、反應遲鈍、嗜睡,家屬千萬別慌!第一動作永遠是戳手指量血糖、綁壓帶量血壓,這兩個數字是救命關鍵指標!」
高血糖處理流程
- 血糖>250mg/dL:無明顯不適→ 立刻聯繫個管師或診所,遠距調整藥物或飲食。
- 血糖>300mg/dL+呼吸喘/意識模糊:馬上叫救護車,側臥保持呼吸道暢通。
低血糖急救黃金步驟(意識不清版)
graph LR
A[發現昏迷] --> B{能否吞嚥?}
B -->|可| C[給15g糖水/蜂蜜水]
B -->|否| D[口腔抹蜂蜜+叫救護車]
C --> E[等15分鐘復測血糖]
E -->|未回升| F[再給一次糖水]
F --> G[仍未改善立即送醫]
低血糖清醒時自救法
- 隨身救命包:方糖3顆(最速效!)、小包果汁(約150ml)、葡萄糖膠。
- 進食技巧:虛弱時避免吃硬糖,溶成糖水小口喝防嗆咳。
- 15分鐘法則:補糖後絕對要安靜休息,亂走動可能加速昏迷!
腎友防疫升級:營養師加碼「護腎飲食3招」
蛋白質聰明吃
- 選擇「高生物價蛋白質」:蒸蛋、豆腐、去皮雞胸,減輕腎臟負擔。
- 嚴控份量:每天每公斤體重約吃0.6-0.8克蛋白質(需醫師評估)。
水分計算術
- 公式:前一天尿量+500c.c.(例如排尿1000c.c.,隔日喝1500c.c.)
- 小技巧:用有刻度的水壺,分10次喝比猛灌3次更不易水腫。
抗發炎食材優先選
- 必吃「Omega-3」:鯖魚、秋刀魚(去內臟)每周2次。
- 低鉀蔬菜:高麗菜、大黃瓜、洋蔥,汆燙去鉀再烹調。
- 水果選「低鉀雙雄」:蘋果、鳳梨,每次半碗為限。
居家運動處方:躺著也能練肌力防跌倒
腎友肌肉流失快,跌倒風險高!復健師推薦「床上運動三式」:
- 腳踏車空中踩:躺平抬腿模擬騎車,每天2回×20下,防大腿肌萎縮。
- 彈力帶手拉弓:坐姿用彈力帶練背肌,改善駝背助呼吸。
- 腳踝泵式運動:躺著腳尖上下勾動,促進血液循環防水腫。
李洮俊醫師暖心喊話:「防疫不是躲著不動,腎友更需要穩定用藥+精準監測+營養強化。記住:控制好血糖血壓,就是最強的防護罩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