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夏天不只熱到爆!5大隱形健康殺手正盯上你,游泳耳恐讓聽力永久受損

吼~這天氣真的熱到讓人想整天泡在水裡對吧?但你知道嗎?夏天最可怕的不是只有中暑啦!我上週在診間就遇到超多案例,有人游泳完耳朵痛到睡不著,還有人以為自己只是頭暈結果差點熱到掛掉。今天就用真實故事跟你聊聊這些藏在夏天的「健康刺客」,順便教幾招超實用的預防撇步,保證讓你安心玩水不踩雷!

🩺 游泳耳:別以為只是耳朵癢,嚴重可能聽不見!

上個月有個高中生來我診間,一坐下就哀嚎:「醫生我耳朵痛爆了啦!昨晚根本沒辦法睡…」結果一檢查,整個外耳道又紅又腫,還流膿。他哭喪著臉說:「啊我不過是去泳池玩兩小時而已餒!」這就是典型的「游泳耳」,醫學上叫急性外耳炎,夏天門診裡每5個耳朵問題就有3個是它搞的鬼!

為什麼玩個水耳朵就發炎?

  • 保護膜被破壞:我們耳朵天生有層「隱形防護罩」——耳垢混合皮膚油脂形成的弱酸性油膜。平常進點水它會自己排掉,但如果你手賤去挖(或用棉花棒狂捅),就像把家裡大門拆了讓小偷直接闖入!
  • 潮濕環境養細菌:泳池水卡在耳道裡超過2小時,細菌就開趴狂歡了。尤其海水更可怕,鹽分+微生物根本是發炎套餐。
  • 你沒發現的壞習慣:戴耳機壓太緊、耳塞沒清潔、甚至油脂分泌過多都會中招。像上週有個OL天天戴無線耳機通勤,結果耳道悶出黴菌感染!

⚠️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:

  • 耳朵又痛又癢,像被針一直戳
  • 流出黃色或白色分泌物(還帶臭味!)
  • 聽聲音像隔層膜,嚴重可能聽力受損
  • 連帶頭暈想吐,轉個頭就天旋地轉

💡 醫師親授防護3招:

  1. 上岸後「歪頭跳」:立刻把進水那側耳朵朝下,單腳跳幾下讓水流出來,比用棉花棒安全100倍!
  2. 自製防護油:游泳前用棉花棒沾嬰兒油或橄欖油薄塗耳道,幫油膜加層防護盾。
  3. 吹風機冷風助攻:保持耳朵乾燥超重要!用吹風機開「冷風」模式,距離30公分吹10秒就夠。

記得啊~萬一真的發炎了,別自己亂買藥點!門診遇過阿伯把眼藥水當耳藥用,結果越點越腫。醫師會根據感染類型開不同藥膏,嚴重的還得先清創膿包呢!

🔥 熱傷害:九成人都誤會「中暑」了啦!

「醫生我最近頭暈暈的,是不是中暑啊?」這句根本是夏天診間熱門金句!但說真的,十個人有九個都搞錯。前幾天有個工地大哥衝進來說自己中暑,結果一量體溫才37.8度,根本是輕度熱衰竭啦!

熱傷害分三階段,別等昏迷才處理:

階段 體溫 關鍵症狀 危險度
熱痙攣 <38°C 手腳抽筋、狂流汗 ⭐☆
熱衰竭 38-40°C 頭痛想吐、皮膚濕冷 ⭐⭐☆
熱中暑 >40°C 意識模糊、抽搐昏迷 ⭐⭐⭐⭐

最恐怖的是熱中暑!去年新聞報過,有個媽媽把小孩忘在車裡買菜,才30分鐘孩子就昏迷送醫。車內溫度飆破50度,體溫調節當機,臟器就像被慢火煮熟一樣…

🚫 室內也會中招的隱形陷阱:

  • 神明廳悲劇:阿公在沒窗的房間拜拜,香火+悶熱竟熱衰竭昏倒
  • 健身過頭:年輕人狂練重訓不補水,練到肌肉溶解送急診
  • 嬰兒推車蓋毯:媽咪怕寶寶曬傷蓋薄毯,結果內部溫度直飆45度

🌡️ 緊急處理SOP:

  1. 移陰涼處:馬上搬到冷氣房或樹蔭下
  2. 脫衣降溫:解開緊身衣,用濕毛巾擦腋下脖子
  3. 補電解質:喝運動飲料或加鹽冷水(每500cc水+半茶匙鹽) 如果已經意識不清,千萬別灌水!快打119,等救護車時用冰袋敷大腿根降溫。

🦠 腸病毒:別以為只有小孩會中鏢!

新竹的爸媽們注意啦!今年腸病毒就診數飆破十年新高,光我們診所六月就接到20多例。最扯的是有個30歲工程師被女兒傳染,嘴巴破到連喝水都像吞刀片!

腸病毒超狡猾的真相:

  • 百變病毒:不是單一種!光71型就會攻擊神經,嚴重可能腦膜炎
  • 無症狀帶原:感染後糞便帶病毒長達3個月,上完廁所沒洗手就摸食物,全家秒中鏢
  • 免疫騙局:得過某型別不代表免疫!像得過A型流感還是會中B型

👶 幼兒高危險群警訊:

  • 手腳冒出紅疹或水泡
  • 發燒合併「驚嚇反射」(睡覺時突然抽動)
  • 呼吸變喘或心跳過快 如果小孩出現以上症狀,別等!直接衝大醫院急診,腸病毒重症進展快到嚇人。

🧼 家庭防護網這樣做:

  • 玩具泡氯水:每週用稀釋漂白水(1000cc水+10cc漂白水)擦玩具
  • 分食不共筷:確診者碗筷獨立洗,洗碗機開高溫殺菌模式
  • 隨身帶酒精噴霧:噴手機、門把等常摸處,腸病毒最怕酒精

🚽 便秘:夏天不能說的秘密!

「醫生…可以多開軟便藥給我嗎?」這根本是夏日限定煩惱!上個月一個小五男生肚子痛到彎腰走路,媽媽還以為是腸病毒,結果一問才知道他憋便憋三天,只因為不敢用安親班馬桶!

為什麼夏天便秘特別嚴重?

  • 脫水硬便:流汗多又沒補水,大便像石頭卡肛門
  • 水果陷阱:狂吃荔枝、芒果等熱性水果反而上火
  • 冷飲傷腸:手搖飲冰塊讓腸道「凍未條」蠕動變慢

💩 錯誤姿勢害你更卡關:

很多人坐馬桶像癱沙發,雙腳懸空、身體後仰。拜託~這姿勢讓直腸卡死!正確該像蹲式馬桶那樣,膝蓋高於臀部才能放鬆肛門肌。家裡是坐式馬桶?簡單啦!踩個小板凳就搞定。

🥦 飲食急救包:

類型 推薦食物 見效時間
即時救援 火龍果+優格、黑棗汁 2-4小時
日常保養 奇亞籽泡水、地瓜葉 1-2天
地雷食物 芭樂、巧克力、白吐司 絕對別碰

如果試了這些還拉不出,別硬撐!門診遇過阿嬤自己灌油導致腸穿孔。醫師開的軟便劑像氧化鎂溫和不傷身,比偏方安全多啦!

☀️ 邱醫師小叮嚀
夏天其實是身體的壓力測試期!上周就有個年輕人忽略游泳耳導致慢性耳膜炎,現在得戴助聽器。記住三要訣:

  1. 玩水後必查耳:輕拉耳廓如果會痛,快掛號
  2. 外出帶濕毛巾:圍脖子降溫比喝冰水有用
  3. 全家喝水量監控:每20公斤體重每天要喝1000cc水(例如60公斤=3000cc)
    別讓小疏忽毀了你的夏天~有問題歡迎到Dr. Choice粉專找我聊聊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