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心臟猝死八成是心臟病!台大醫師親揭:這4個警訊出現快就醫

💡 猝死跟暈厥到底哪裡不一樣?台大醫師說給你懂

先講重點:「暈厥會醒過來,猝醒直接人生下課!」 這句雖然有點直白,但絕對是關鍵差異。很多人把突然昏倒都叫”暈去”,但其實背後原因差很大,嚴重程度更是天差地遠!

🌀 暈厥:暫時斷電,多數能自己開機

⚡ 什麼是暈厥?

就是突然”眼前一黑、腳軟軟”倒下去,意識不見了,但通常幾秒到幾分鐘內會自己醒過來,醒後整個人雖然虛虛的,但意識是清楚的。台大醫師強調,這就像大腦突然”斷電”,主因是腦部血流不夠

❗ 為什麼會斷電?兩大關鍵原因

  1. 心臟罷工型(心因性)

    • 心律不整:心跳亂飆、過慢或暫停
    • 心臟結構出問題:像瓣膜卡卡、心肌太厚
      ⚠️ 醫師警告: 這種最危險!尤其老人家或有家族猝死病史的人,暈倒可能是心臟快掛掉的前兆,跟猝死真的只差一線!
  2. 神經失調型(非心因性)

    • 姿勢性低血壓:從坐著躺著突然站起來,眼前瞬間發黑!常見於吃降壓藥的長輩。
    • 迷走神經暈厥年輕女生最常中招! 不是心臟壞掉,是自律神經太”搞操煩”!

🌪️ 迷走神經暈厥的引爆點(超生活化!)

  • 被驚嚇:突然看到蟑螂、老闆罵人
  • 站太久:排演唱會票、當兵站哨
  • 肚子痛:腸胃炎拉到脫水
  • 大便太用力:”嗯~”到臉發白
  • 咳嗽咳到懷疑人生
  • 領帶打太緊、按摩壓到脖子側邊

💡 暈倒前身體給你的SOS:
眼前發黑 ▶ 耳朵嗡嗡叫 ▶ 噁心想吐 ▶ 狂冒冷汗 ▶ 心跳像打鼓!這時快找地方坐或躺,多數能緩過來!

⚠️ 猝死:1小時內從發作到人生畢業

💔 什麼是猝死?

台大醫師說得超直白:“沒被車撞、沒吃毒、沒自殺,好端端突然一小時內走掉!” 而且超過80%是心臟扛的鍋,尤其是心肌梗塞引發”心室顫動”(心臟亂抖不跳了)。

🔥 猝死高危險群(快看自己中幾項)

族群特徵 風險原因 必知重點
45歲以上大叔大姊 三高(血壓、血糖、血脂) 動脈硬化像生鏽水管
抽菸配酒老司機 菸傷血管、酒傷心肌 雙殺組合最致命
過勞爆肝工程師 熬夜+壓力大 交感神經嗨過頭心臟罷工
年輕猝死家族史 基因突變(如肥厚心肌症) 30歲以下猝死主因
激烈運動狂人 冷熱交替劇烈 血管收縮像被掐住

🚨 猝死前身體的救命警報(出現快叫救護車!)

  1. 胸口像被石頭壓:悶痛感蔓延到下巴、左手臂
  2. 喘不過氣:像爬山沒氧氣筒,坐著也吸不到氣
  3. 昏眩+眼前發黑:比平常暈得更恐怖,伴隨噁心
  4. 心跳脫稿演出:突然暴衝、漏拍、或像魚在掙扎

💥 非心臟問題也會猝死?

  • 腦血管爆掉(中風)
  • 氣喘發作吸不到氣
  • 吃麻糬噎住窒息…這些都算在內!

🛡️ 日常保命手冊:心臟最怕你做這些事

🚫 心臟殺手黑名單

  • 熬夜追劇打遊戲:連續3天睡不到5小時,猝死風險飆45%
  • 壓力山大不釋放:焦慮時身體分泌”壓力毒素”傷心肌
  • 冷熱溫差衝擊:冬天浴室脫衣→熱水沖→寒流出門(血管劇烈收縮)
  • 暴飲暴食配烈酒:大餐後血液跑胃部,心臟缺血+酒精毒雙擊

✅ 護心保命這樣做

  1. 三高控制要認命
    血壓>140/90、空腹血糖>100、壞膽固醇>130 → 快找醫師!
  2. 戒菸少酒玩真的
    每天抽1包菸,猝死率多2倍!改嚼無糖口香糖轉移癮頭
  3. 疲勞分級管理
    • 輕微累:快睡30分鐘補眠
    • 中度累:週末禁加班,去公園散步
    • 嚴重累:心悸+手抖→快掛心臟科!
  4. 學會減壓急救包
    焦慮時用”4-7-8呼吸法”:吸氣4秒→憋7秒→吐氣8秒,重複5輪

🏥 高危險群必做檢查

檢查項目 適合對象 可抓出問題
心臟超音波 家族有猝死史 心肌肥厚、瓣膜異常
24小時心電圖 常莫名心悸 隱形心律不整
運動心電圖 運動時胸悶 心肌缺氧
頸動脈超音波 三高族群 血管斑塊阻塞程度

❓ 醫師Q&A:暈倒後該怎麼辦?

Q:朋友突然暈倒,我要先做什麼?
A:

  1. 確認安全→移開尖銳物
  2. 讓他平躺+腳抬高(高過心臟)
  3. 解開領口、皮帶
  4. 別急著灌水!意識不清會嗆到
  5. 超過1分鐘沒醒→打119!

Q:暈過一次需要檢查嗎?
A:台大醫師說:“只要不是餓到暈、嚇到暈,通通要檢查!” 特別是跌倒撞到頭或失禁,極可能是心因性暈厥!

Q:吃保健食品能防猝死?
A:醫師搖頭:”魚油、Q10是配角!主角是戒菸、控三高、睡飽。保健食品沒治療效果,別被廣告騙了!”

💬 真實案例:年輕工程師的瀕死告白

“那天加班到凌晨3點,胸口悶到吸不到氣,突然眼前全黑…醒來人在ICU!醫師說我心跳停73分鐘,是心室顫動。現在我隨身帶『去顫器』,同事笑我背炸彈,我說這是我的保命符!”——38歲的黃先生

📌 最後叮嚀:
猝死不會挑年紀!台大醫師苦勸:”胸悶不是累,頭昏不是沒睡飽,當身體給警訊,別鐵齒!” 心臟罷工前,其實早就對你喊救命上百次…(全文完)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