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?明明乖乖吃鈣片,結果肚子脹氣、便秘不舒服,骨密度報告出來還是沒進步!藥師在門診最常被問:「藥師啊,醫生開的鈣片跟電視廣告的到底有沒有一樣?」、「鈣片可以配其他藥一起吃嗎?」今天就來把補鈣的眉角講清楚,讓你吃進去的鈣真的變成骨本!
🦴 台灣人八成缺鈣!骨鬆危機比你以為的更靠近
你知道嗎?衛福部調查嚇死人,台灣中高齡族群有超過80%的人鈣質吃不夠!尤其停經後的女性更要小心,藥師說因為女性荷爾蒙(雌激素)就像骨骼的守護神,停經後分泌量直直落,骨頭裡的鈣質就像沙漏一樣嘩啦啦流失,骨質疏鬆風險瞬間飆高。
📌 每日鈣質目標:1000毫克 不是喊假的!但光靠飲食真的夠嗎?
- 🥛 乳製品(鮮奶、起司、優格)
- 🥬 深綠色蔬菜(芥蘭、紅莧菜)
- 🐟 連骨小魚乾、傳統豆腐
- ⚫ 香噴噴的黑芝麻
這些都是好來源,但現實是:要吃到足量1000毫克,等於每天要喝1公升牛奶+吃兩大碗菠菜!對外食族根本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這時候鈣片就變成重要幫手啦!
💊 鈣片百百種!挑「鈣離子含量」才是真內行
走進藥局眼花撩亂,碳酸鈣、檸檬酸鈣、乳酸鈣…到底差在哪?藥師點破關鍵:要看「鈣離子」含量!這才是骨骼真正能用的原料!
鈣片種類 | 鈣離子含量 | 常見劑量舉例 | 實際鈣離子獲取量 |
---|---|---|---|
碳酸鈣 | 40% | 500毫克/顆 | 約200毫克 |
檸檬酸鈣 | 21% | 500毫克/顆 | 約105毫克 |
👉 省錢首選→碳酸鈣:CP值最高,但吃法有訣竅!
👉 胃不好選→檸檬酸鈣:吸收不受胃酸影響,適合銀髮族或常吃胃藥的人。
⚠️ 吃錯時間=白吃!脹氣、便秘跟著來
關鍵1️⃣ 隨餐吃?飯後吃?差很大!
- 碳酸鈣:像個需要「胃酸助手」的工人!一定要隨餐或飯後1小時內吃,這時候胃酸分泌最旺,才能把鈣離子分解釋放出來。空腹吃?吸收率直接打折!
- 檸檬酸鈣:比較「隨和」,飯前飯後都可以,對胃部敏感的人友善很多。
關鍵2️⃣ 別跟這些藥物撞時間!
鈣片很「搞威」(愛干擾),跟某些藥物一起吃會降低效果:
- ✖️ 鐵劑:鈣跟鐵會搶吸收通道,至少間隔2小時!
- ✖️ 某些抗生素(如四環黴素、喹諾酮類):結合後藥效大減。
📢 藥師真心話:「如果同時吃超過3種藥,拜託先問藥師!交互作用比你想的複雜~」
關鍵3️⃣ 脹氣便秘有解方
很多人抱怨吃鈣片後「肚子鼓鼓」、「大便卡卡」,藥師教戰:
- 💧 水喝夠是基本:一天至少1500-2000c.c.,幫腸道做SPA。
- 🔄 分次吃更好:一次吞高劑量(>500mg鈣離子)易不適,改早晚各一顆。
- 🥦 高纖食物助攻:奇亞籽、燕麥、水果幫腸子動起來。
☀️ 加碼秘技:維生素D是補鈣神隊友!
「為什麼我鈣吃很多,檢查還是缺?」藥師搖頭:沒搭配維生素D,吃再多鈣也是瞎忙! 維生素D就像鈣質的「導航系統」,沒有它,鈣根本找不到去骨骼的路!
✅ 免費獲得法:每天曬太陽10-15分鐘(避開正午),皮膚自己合成維生素D。
✅ 飲食補充:鮭魚、蛋黃、強化牛奶,但通常不夠!
✅ 直接補充:選有添加D3的鈣片,或醫師開立的維生素D補充劑。
💡 藥師的補鈣小抄(存起來照著做!)
- 看含量:選標示清楚「鈣離子」含量的產品。
- 看體質:胃弱選檸檬酸鈣,預算考量選碳酸鈣(但要隨餐吃)。
- 看時間:避開與鐵劑、抗生素同服,間隔2小時以上。
- 看搭配:補鈣必配維生素D,曬太陽或補充劑雙管齊下。
- 看反應:脹氣便秘多喝水、分次吃,超過2週沒改善要回診!
骨頭是沉默的器官,等它痛起來就來不及了!補鈣不是有吃就好,「吃對方法」才能把每一分錢變成實實在在的骨本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