喫冰一時爽,身體火葬場!這句玩笑話其實藏著中醫的大智慧。我阿母常叨念:「你那個胃顧好,心臟才不會出代誌啦!」以前總覺得老人家想太多,直到當牙醫的表哥跟我分享臨床觀察:「來掛牙科的病人,十個牙齦反覆發炎有八個後來查出心臟問題,但西醫分科太細,常常錯失黃金治療期啊!」
這就奇了!牙齒跟心臟有什麼關係?翻開老祖宗的《傷寒雜病論》更妙,整本居然沒直接講心臟,反而狂提「心下」這個區域。中醫說的「心下」其實包山包海:從胃袋、脾臟到心臟都算在內。最猛的是連牙齦都被劃進胃的管轄區,難怪心臟要造反前,牙齦會先舉黃牌抗議!
▍為什麼台灣人特別需要暖脾胃?
你看我們寶島天氣濕濕黏黏,夏天冷飲灌到飽,冬天麻辣鍋配冰淇淋,脾胃整天泡在「寒濕浴缸」裡。中醫說的「胃氣」就像身體的小太陽,胃氣夠暖夠力,才能把吃進去的食物變成正能量。但當脾胃凍未條,那些消化不掉的廢物就變成「痰濕」卡在血管裡,心臟只好更賣力加壓送血,久了當然出問題。
我隔壁陳太太就是活例子!她超愛喝手搖飲半糖去冰(自以為很養生),結果早上起床痰多到像卡了魚刺,下午小腿腫到鞋子變緊。去心臟科檢查果然三高超標,醫生警告再下去要裝支架!後來中醫師教她戒冰飲+喝暖胃茶,三個月後血管年齡竟回春十歲!
▍懶人救星!兩道家常茶飲養出黃金胃氣
🫖 第一道:寒濕剋星「炙草薑茶」
適合這些人👉 晨起狂打噴嚏、喉嚨卡痰、吃冰就拉肚子、手腳像冰棒
材料怎麼挑:
- 炙甘草:要選蜜漬透心的!咬下去甘甜不苦,表面微黏但不會牽絲,顏色像麥芽糖的琥珀色
- 老薑:認明「纖維粗又乾癟」的老薑母,切開有絲才夠力!菜市場阿桑教我看表皮皺得像阿嬤手紋的就對了
煮法超簡單:
- 炙甘草15g + 老薑片7.5g 沖洗去塵
- 丟進小鍋加400ml水(約2碗半)
- 大火滾到噗嚕嚕冒泡,轉小火蓋鍋蓋慢煨
- 煮到剩200ml(約1碗)關火
- 濾渣後放涼到50度C(手摸杯溫熱不燙口)
喝的眉角:
- 早上空腹喝100ml暖身,睡前再喝100ml祛寒
- 抗拒熱飲?兌點常溫水變溫飲,效果不打折
- 連喝三天若痰變多?恭喜!寒濕正在撤退(撐過就海闊天空)
- 重要提醒:喝這茶還猛嗑霜淇淋?就像冷氣開16度同時燒暖爐!
🫖 第二道:氣血雙補「桂圓薑棗茶」
適合這些人👉 經期臉慘白、爬樓梯喘吁吁、冬天棉被蓋不暖、辦公室冷氣吹到頭痛
材料小心機:
- 紅棗:認明「飽滿深紅不裂皮」,記得用剪刀剪開去籽!棗核會生濕熱
- 龍眼乾:選帶殼自己剝!果肉琥珀透光不黑,硫磺味重的快丟掉
- 老薑:帶皮刷洗淨!切片厚度決定辣度(怕辣切0.3cm,要暖切0.1cm)
黃金比例煮法:
- 紅棗112g(約15顆)+ 龍眼乾37g + 薑片37g
- 加水4000ml(約5碗)淹過食材兩指高
- 大火滾後轉小火開蓋煮(蒸散濕氣才不脹氣)
- 煮到剩1500ml(約2碗)加黑糖
- 黑糖要起鍋前才加!滾太久會變酸
升級喝法:
- 經期前三天開始喝,加5片紫蘇葉防悶痛
- 戶外工作者流汗後喝,撒點鹽巴補電解質
- 當下午茶配無糖優格,自製養生聖代超滿足
▍胃氣足百病除!三招日常護心法
❶ 戒冰飲神招:「30秒含溫水」
想喝冰飲時先含一口40度C溫水30秒,胃暖了慾望就消大半。奶茶控改喝紅棗拿鐵(熱鮮奶+紅棗泥+肉桂粉)超涮嘴!
❷ 按「護心開關」:內關穴
手腕橫紋下三指寬,兩筋之間。用拇指關節頂住揉壓,搭捷運時按3分鐘,脹氣胸悶立刻鬆!
❸ 寒濕天必吃:薑油拌麵線
煮麵水加薑片,撈起拌麻油薑泥+烤過的紅棗碎。早餐吃這碗勝過喝參湯!
上個月同學會,那個總笑我「養生魔人」的工程師老張居然主動討茶方!原來他牙齦出血半年,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塞60%。聽中醫師話認真喝桂圓薑棗茶,配合飯後散步,三個月後牙齦不紅腫,連脂肪肝都降級!他現在辦公室放保溫瓶,還得意說:「這比買股票賺健康財更實在啦!」
記得啊!心臟要跳一輩子,與其等裝支架,不如先養好鍋爐(脾胃)。這兩道茶材料全聯就買得到,今晚就煮起來,暖胃護心其實可以很簡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