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醫護病症

五十肩不是老人專利!三高族肩膀卡卡當心是警訊,物理治療師親授2招保養操

還以為五十肩是阿公阿嬤的專利嗎?錯啦!現在連四十幾歲的上班族都可能中標。就像住在巷口的滿月姨,才五十出頭就痛到扣不了內衣、梳頭髮像打仗,明明沒跌倒沒撞到,肩膀卻硬得像石頭。最氣人的是,她還特別聽話乖乖休息,結果反而越休越痛,連轉個身拿遙控器都哀哀叫!

你以為的五十肩,其實是關節囊在搞鬼

關節囊發炎=沾黏性肩關節囊炎

坊間都說這是「五十肩」,但醫生用的正式名稱是「沾黏性肩關節囊炎」。這七個字到底什麼意思?簡單說就是你肩膀最深層的「關節囊」發炎黏住了啦!很多人痛起來就拼命叫人按摩捶打,根本打錯地方。重點不在肌肉,是藏在裡面的關節囊出問題!

關節囊沒血管!靠活動才能活

肩膀構造其實超簡單,就像「一根骨頭插進一個坑」:

  • 上手臂骨(肱骨)插進肩胛骨的盂窩
  • 關節囊像保鮮膜包住整個關節
  • 功能是固定關節不讓你甩手就脫臼

最要命的是關節囊天生沒血管!它靠肩膀活動時產生的壓力,把關節液裡的養分「擠」進去吸收。如果太久不動,關節囊就會像沒澆水的盆栽開始枯掉發炎,接著就黏住了!

5大高危險群快自查!中3項要警戒

🚨 危險族群1:40-60歲女性

臨床統計超明顯:女性得五十肩機率是男性兩倍!尤其更年期前後的姊姊妹妹要特別小心,賀爾蒙變化加上血液循環變差都是幫兇。

🚨 危險族群2:三高慢性病患者

糖尿病患最危險!血糖高會讓關節囊變脆易發炎。高血壓、高血脂患者也容易中標,連甲狀腺失調的人都上榜。滿月姨就是標準案例:血糖血壓血脂全超標,還不愛動!

🚨 危險族群3:長期不動族

包含三大類型:

  • 受傷開刀後固定肩膀(例如骨折打石膏)
  • 長期臥床病人
  • 沙發馬鈴薯族(每天追劇超過3小時要小心)

🚨 危險族群4:舊傷未癒者

旋轉肌撕裂、韌帶拉傷沒治好,拖超過半年很可能演變成五十肩。門診常看到年輕時運動傷害,到中年就爆發的案例。

🚨 危險族群5:單側得過者

左肩得過五十肩,右肩中獎機率高達70%!就像颱風過後要防土石流,好發期在治癒後1-3年內。

為什麼年輕人不會得?醫界吵翻了

四十歲以下很少人得五十肩,目前醫界有兩派理論:

學派 主張原因 支持證據
血液循環派 年紀大血管退化,關節囊更難吸收養分 糖尿病患者發生率特別高
神經病變派 肩部神經隨年齡退化,大腦無法精準控制肩膀活動 五十肩患者常伴隨頸椎問題

(貼心提醒) 雖然原因不明,但避開危險因子絕對有用!

物理治療師親授:每天5分鐘保養操

🔥 必做第1招:關節囊伸展(防沾黏王牌)

  1. 右手輕抓左肩(左撇子換邊做)
  2. 左手抓右肘往左肩方向「穩穩推」
  3. 推到微緊繃感停住(不用痛才有效!)
  4. 身體可微向左轉30度加強伸展
  5. 停留5秒放鬆算1回,每天30回

偷吃步技巧:看電視廣告時做,坐沙發也能完成。重點在「溫和持續」的壓力,暴力拉扯反而會發炎!

🔥 必做第2招:坐姿夾背操(防僵硬秘技)

  1. 坐椅子雙手撐在臀部兩側(手指朝後)
  2. 肩胛骨向後夾緊像「擠檸檬汁」
  3. 想像胸口有顆蘋果要夾住它
  4. 憋氣3秒再放鬆(夾背時吐氣效果更好)
  5. 每天30回,洗碗等水滾時就能做

治療師真心話小教室

「關節囊伸展是保養關鍵!它拉到最容易沾黏的後側關節囊,」物理治療師強調:「沒時間兩招都做的話,第1招絕對不能省。我遇過每天認真做的阿姨,就算得五十肩,復原時間也比別人快兩年!」

日常保養3要點,肩膀用到80歲

✅ 要點1:拒絕「完全休息」

肩膀不是腳扭傷,完全不動反而害死它!就算在辦公室也能:

  • 接電話用肩夾耳朵(左右輪流)
  • 文件放抽屜,每小時蹲下拿一次
  • 電腦螢幕調高,避免長期低頭

✅ 要點2:疼痛分級管理

疼痛程度 特徵 該怎麼動?
微酸感 轉肩膀有輕微拉扯 正常做保養操
明顯痛 抬手過肩會痛 減半次數,動作放更慢
刺痛 不動也痛,影響睡眠 立刻掛復健科

✅ 要點3:洗澡熱敷小秘訣

  • 用蓮蓬頭沖後肩窩(水溫40度)
  • 沖2分鐘後立刻做保養操
  • 睡前用熱敷墊敷10分鐘(避開頸椎)

迷思破解:推拿整骨有效嗎?

答案是:治標不治本! 推拿放鬆的是表層肌肉,但五十肩問題在深層關節囊。門診常見阿伯花大錢整骨,結果越按越沾黏。真正有效的治療是:

  1. 復健科關節擴張術(打生理食鹽水撐開關節囊)
  2. 物理治療師指導的「自主運動」
  3. 超音波導引注射(發炎嚴重時用)

滿月姨的血淚教訓:「我當初就是去給國術館喬,痛到差點送急診!後來乖乖做復健半年,現在能自己綁馬尾了啦~」

營養加碼:三高族必吃護肩菜單

除了動肩膀,吃對食物也能降低發炎風險:

食物類型 推薦清單 每週建議量
抗發炎食物 鮭魚、鯖魚、亞麻籽、核桃 3-4份
關節潤滑 黑木耳、白木耳、秋葵、山藥 每天1碗
肌肉保護 豆漿、雞胸肉、毛豆 每餐掌心大小
地雷食物 香腸/火腿等加工肉、含糖飲料、油炸物 盡量少吃

最後叮嚀:五十肩像慢性病,等痛起來才處理就太慢了!從今天開始:

  1. 高危險群每天做滿30回保養操
  2. 三高患者好好控制血糖血壓
  3. 肩膀微卡就熱敷+輕度活動 照這樣做,就算不幸中標,恢復速度絕對快過沙發躺平族~現在就放下手機,跟著滿月姨一起動肩膀吧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