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早晚溫差越來越大齁?台灣的節氣已經來到霜降,這可是秋冬轉換的關鍵15天!老一輩常說「補冬不如補霜降」,但你知道為什麼嗎?中醫師提醒,這時候亂吃薑母鴨、羊肉爐反而可能拉到虛脫!今天就來告訴你霜降養生的正確打開方式,用一杯茶飲+當季食材打好底子~
一、為什麼霜降比立冬更該補?身體正在轉換期
先來搞懂節氣特性!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(大概國曆10/23左右),接下來就要迎接立冬了。這15天超重要,因為:
- 🌡️ 氣溫跳水期:白天熱到穿短袖,晚上冷到翻外套,身體調節機制忙翻
- 🍂 夏天虧欠的債:冷飲喝太多、胃口差,脾胃早就被搞到虛累累
- 🍁 食慾終於回來:秋天胃口變好,是修補脾胃的最佳時機
中醫師吳明珠打比方說:「脾胃就像倉庫管理員,霜降時先把倉庫整理好,冬天補品進來才不會亂堆!」要是直接大魚大肉狂補,可能出現:
🤢 虛不受補警訊:
✓ 吃補就拉肚子
✓ 肚子悶脹咕嚕叫
✓ 舌苔變厚又黏膩
二、養胃王牌「元氣茶」DIY!材料全聯就買得到
台中扶原診所何昱樺中醫師強調:「脾胃是元氣倉庫!」他推薦超簡單的蔘耆元氣茶,我自己試煮過,喝起來甘甘的很順口:
🫖 元氣茶材料(2-3人份)
材料 | 份量 | 功效 |
---|---|---|
黨蔘 | 10克 | 溫和補氣,不會像人參那麼燥 |
黃耆 | 8克 | 增強防護力,幫身體築防護牆 |
紅棗 | 6顆 | 記得剪開!甜味自然還補血 |
白芍 | 8克 | 舒緩腸胃緊繃,減少悶脹感 |
生地黃 | 6克 | 平衡藥材熱性,避免上火 |
👩🍳 懶人煮法
- 1000c.c.水滾後轉中小火(大火會煮出苦味)
- 所有材料下鍋煮5分鐘關火
- 保溫杯悶30分鐘,藥材精華全釋放!
💡 小提醒:上班族可以用電鍋煮!外鍋1杯水,材料+水放內鍋跳起就好。喝一週就有感,早上起床不會舌頭黏黏的~
三、進補≠吃大餐!菜市場這3樣比羊肉更養人
誰說進補要花大錢?營養師點名霜降最強當季三寶,巷口超市就買得到:
🍠 地瓜:腸道清道夫
- 挑選技巧:黃肉地瓜甜度高,紅肉維生素A多
- 私房吃法:切塊+白米煮粥,早餐吃暖胃又通便
- 科學認證:膳食纖維是白飯的8倍,幫助排宿便
🍄 香菇:曬太陽更營養
- 關鍵步驟:新鮮香菇攤開曬1小時,維生素D多3倍
- 懶人版:直接買乾香菇,泡發時水別倒掉!煮湯超鮮
- 營養亮點:麥角固醇轉化的維生素D,幫你存骨本
🦑 花枝:低脂高蛋白
- 處理秘訣:內膜銀色部分要撕乾淨,減少腥味
- 推薦煮法:切片+芹菜快炒,5分鐘上桌
- 護心成分:EPA+DHA含量比鮭魚還高,對血管超友善
四、按摩3穴位效果加倍!通鼻、止咳、強脾胃
霜降溫差大最容易鼻水流不停!中醫師傳授這3個救命穴位,等公車時就能按:
👃 迎香穴:呼吸道守門員
- 位置:鼻翼兩側凹陷處(戴眼鏡時鏡架壓到的地方)
- 按法:食指指腹畫圈按壓20下,順逆時鐘交替
- 效果:立刻通鼻塞!感冒初期按能阻斷病情
🫁 定喘穴:咳嗽救星
- 找點訣竅:低頭摸頸後最凸骨頭(第七頸椎),往下半指距離
- 按法:用原子筆鈍端頂住,往牆壁輕靠10秒
- 效果:夜咳睡不著時特別有用,搭配熱敷更舒服
👣 足三里:脾胃充電站
- 定位法:膝蓋外側凹陷往下四指寬,按下去有酸脹感
- 強化版:艾灸這個穴位,效果比喝薑茶還暖
- 長期好處:消化變好、手腳不易冷,經期順暢
五、霜降養生實戰守則!避開3大地雷
最後整理醫師叮嚀,這15天跟著做就對:
✅ 正確進補順序:
早餐喝元氣茶 → 午餐吃當季三寶 → 晚餐前按摩穴位
(給脾胃足夠暖機時間)
❌ 絕對別踩雷:
╳ 空腹吃麻辣鍋(辣椒素刺激胃黏膜)
╳ 冷熱交替吃(火鍋配冰啤最傷)
╳ 睡前吃補品(躺平難消化,易胃食道逆流)
📆 每日保養節奏:
│ 早晨7-9點 │喝溫熱元氣茶(胃經運行時間)
│ 午飯後1小時│按足三里助消化
│ 晚上洗澡後│搓迎香穴+熱敷定喘穴
🌟 關鍵觀念:霜降養胃就像「播種」,現在花15天調理,冬天才有本錢抗寒!如果這幾天發現吃補品不再拉肚子,就代表脾胃養成功啦~
只要把握霜降這黃金兩週,用茶飲+食補+穴位三管齊下,就算寒流來也不用包成粽子啦!大家快把這篇存起來,轉給常手腳冰冷的親友吧!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