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體育鍛鍊

90歲阿公用一盤吉野家教會我:能單腳脫鞋的力氣才是真肌力!

還記得剛開始踏進健身房那陣子,我跟大多數人一樣,滿腦子想的都是「減肥」「練出腹肌」「讓手臂線條好看點」。每天跟啞鈴、槓片拼命,看著自己能舉的重量越來越重,單槓從零到能拉好幾下,牛仔褲也確實變鬆了——那時候真心覺得,健身嘛,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穿衣服更好看嗎?

直到那個週末,我代替老爸陪阿公去吃他最愛的吉野家豬肉丼,才被狠狠上了一課…

一份套餐的重量:阿公顫抖的雙手

「妹妹啊,今日照舊啦!」90歲的阿公站在櫃檯前,眼睛笑得瞇成縫。點完餐後,店員剛放下托盤,我習慣性伸手要幫阿公端,沒想到他擺擺手:「免啦!我自己來。」

接下來那三十秒,我看得心驚膽跳。裝著中碗豬丼、紅茶杯和小菜盤的托盤,在阿公手上微微震顫。他像走平衡木般小步挪移,餐盤隨著腳步上下晃,熱湯在碗緣搖出漣漪。短短幾公尺的距離,阿公走得額頭冒汗,最後把托盤「叩」地放上桌時,還悄悄甩了甩發痠的手腕。

我猛然想起健身房裡那些20公斤的壺鈴——原來對阿公來說,日常的「重量挑戰」不過就是一盤吉野家。

玄關的十分鐘:被球鞋困住的腳

更衝擊的在後頭。回家後我在玄關隨意蹬掉球鞋,進屋滑手機好一陣子,才發現紗門外有窸窣聲。探頭一看,阿公還維持金雞獨立姿勢:左腳拚命想從球鞋裡抽出來,右腳卻站不穩地晃動,鞋跟怎麼踩都踩不住。他就這樣單腳跳跳停停折騰快十分鐘,臉都脹紅了。

「阿公我幫你…」「毋通!我自己會使!」他喘著揮開我的手,最後是靠扶牆才脫下鞋。那一瞬間我頭皮發麻——我每週在健身房咬牙切齒練的弓箭步、單腳羅馬尼亞硬舉,練的不就是「穩穩單腳站著」的能力嗎? 而阿公拚盡全力想做到的,不過是脫一隻鞋。

肌力的真相:從健身房到生活現場

那天晚上我盯著自己的訓練計畫表,突然看懂那些槓片數字的真正意義:

健身房裡的重量 生活裡的重量
30kg 啞鈴深蹲 端起熱騰騰的湯鍋
單槓拉起身體 抬手搆到高處衣架
15kg 弓箭步 單腳站穩穿脫鞋襪
平板撐3分鐘 彎腰種花不閃腰

真正的肌力,是讓你在90歲時還能:
✅ 自己端起一碗最愛的豬肉丼
✅ 不用扶牆就能換拖鞋
✅ 蹲得下去菜園拔草,站得起來拍掉泥土
那些腹肌馬甲線?不過是堅持訓練路上,額外送你的紀念品罷了!

40歲後的保命符:後跨弓箭步全圖解

珍珍教練常說:「對抗肌少症,弓箭步是銀髮族的最佳武器!」尤其「後跨弓箭步」對膝蓋壓力小,又能同時練到臀腿平衡力,根本是為熟齡族量身打造的動作。以下步驟超詳細拆解:

🧭 後跨弓箭步標準姿勢(附常見錯誤)

! 關鍵:重心放前腳,想像後腳只是輕輕點地!

步驟1:預備姿勢

  • 雙手插腰或自然下垂,核心收緊
  • 兩腳打開與骨盆同寬(約一個拳頭距離)
  • 腳尖朝正前方!(很多人外八會傷膝)

步驟2:向後跨蹲

  • 👉 後腳「輕緩」向後跨一大步(步距約自己腿長1.5倍)
  • 👉 吸氣時前腳彎曲帶動身體下蹲
  • ✅ 蹲到前大腿平行地面(前後膝都呈90度)
  • ✅ 上半身「微微前傾」用屁股發力(才不會只練到大腿前側)

步驟3:蹬地起身

  • 👉 吐氣時前腳腳跟用力踩地
  • 👉 臀部大腿收緊發力,把身體推回站立
  • ✅ 後腳順勢收回,回到起始姿勢

❌ 必看!地雷區避開才不傷身

  1. 膝蓋內夾:尤其女性易犯!膝蓋要對齊第二腳趾,否則半月板會哭泣
  2. 後腳偷懶:後腳跟要踮高!腳掌歪斜會害你重心不穩
  3. 用膝蓋硬撐:前膝絕對不能超過腳尖!感覺臀部發力才是對的
  4. 聳肩憋氣:手插腰時別聳肩,深呼吸搭配動作才安全

💡 珍珍教練私房訣竅

+ 赤足訓練:脫鞋練更能喚醒「腳底神經」!

在家練時別穿襪子,直接光腳踩地。足底密密麻麻的感覺神經會幫你:

  • 👣 自動抓地調整平衡
  • 🧠 刺激核心肌群收縮
  • 🔍 馬上發現重心有沒有歪
+ 初學者必扶:牆邊、椅背是好幫手!

「怕跌倒就扶啊!這不丟臉。」阿公第一次練時,我讓他扶著沙發扶手:

  1. 單手輕扶支撐物
  2. 專心感受前腳臀部發力
  3. 熟練後再嘗試放手

練對後跨弓箭步,你會發現:
▸ 爬樓梯不再喘吁吁
▸ 抱孫子時腰不再痠
▸ 趕公車時腿更有力
▸ 最重要的是——穿脫鞋子再也不用搏鬥十分鐘!

肌力訓練是40歲後的慢老投資

醫學數據很殘酷:30歲後肌肉每年流失1%,60歲後流失速度翻倍漲!但更可怕的是「肌少症」的蝴蝶效應:

  1. 腿沒力 → 怕跌倒 → 不敢出門 → 社交萎縮
  2. 手無力 → 開不了罐 → 營養不良 → 免疫力降
  3. 核心弱 → 彎腰就閃到 → 久坐不動 → 惡性循環

練肌力不是在追求健美身材,而是在囤積「獨立生活的本錢」。當你能:

  • 🛒 單手提菜籃走十分鐘
  • 🧹 蹲著擦地板不頭暈
  • 👟 金雞獨立穿好鞋子
    這些日常小事,才是老年最奢侈的幸福。

寫在最後:阿公的豬肉丼哲學

現在每週陪阿公吃吉野家,他已經能自己端套餐到座位。雖然手還是微顫,但他堅持:「阮ㄟ咖有練咧,免驚啦!」回家脫鞋時,他會故意秀給我看:「你看!二十秒解決!」

所以別再說「等退休再來運動」。肌力訓練就像存老本,40歲開始存剛好,50歲存還來得及,60歲…拜託今天就去扶牆練弓箭步! 當你能用單腳穩穩站著脫下球鞋那刻,才會真正明白:這份力量,遠比六塊肌更珍貴。

本文改寫自《珍珍教練的40+50+60+增肌慢老重訓課》核心精神,融入本土銀髮訓練實例。動作細節經現役健身教練驗證,符合熟齡族安全需求。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