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春華的太極初體驗:急性子也被圈粉啦!
大家熟悉的資深媒體人沈春華,最近在臉書上分享她的生活新篇章——開始學「太極導引」啦!這位螢光幕前的專業主播坦言,自己其實是個標準「急性子」,過去習慣拉丁舞、韻律有氧這類節奏明快的運動。沒想到第一次接觸慢~到~不~行~的太極拳,一堂課下來竟然也讓她「汗用噴的」,全身氣血像被疏通一樣,爽快到不行!連老師跟同學都誇她:「春華姐,你真的很適合打太極耶!」讓她忍不住大推這項老祖宗的智慧運動。
你可能會想:「蛤?動作慢吞吞、軟趴趴的,真的有運動到嗎?」哎唷,這可誤會大了!太極拳講究的是「鬆、慢、勻、柔」四個字,看起來優雅輕鬆,實際上可是讓全身肌肉、關節在不知不覺中徹底活動開。重點是這種「溫柔的運動」不會讓你喘到像跑百米,心跳維持在很舒服的狀態,不用怕心臟負擔太大,做完全身暖呼呼卻不會累癱,超級適合咱們台灣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和想要動一動的銀髮族!
全球都在瘋!太極8大健康好處醫師掛保證
別以為太極拳只有華人在練,現在連美國、歐洲的醫學界都搶著研究!這種結合心肺訓練、平衡感、柔軟度的全方位運動,好處多到嚇死人。以下就幫大家整理8大經過科學認證的太極神奇功效,看完包準你想立刻找影片跟著比劃:
1. 抗老又長壽:香港阿公阿嬤的早餐約會秘訣
香港人為什麼那麼長壽?祕密就藏在公園裡!日本媒體曾報導,早上7點不到,香港公園就聚集了20幾位阿公阿嬤團練太極,打完拳再相揪吃早餐,運動兼社交,一舉兩得!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的副院長原田和昌醫師就分析,早上練太極能提升肌力,後續吃早餐時血糖上升的速度也會變慢,對預防糖尿病超有幫助。難怪香港長輩個個精神奕奕!
2. 護心高手:降血壓、控血脂效果比快走更猛
心臟病是台灣十大死因前幾名,保護心血管太極拳真的有一套!英國BBC的醫學節目主持人Michael Mosley醫師(他本人也是醫生喔)分享一個超有趣研究:把太極拳跟「快走」拿來PK,結果發現在穩定血糖、降血壓、控制膽固醇這些心臟病危險因子方面,太極拳居然贏了!原理在於太極那種深長呼吸配合緩慢動作的模式,能讓血液循環變好,血管也更有彈性,對高血壓族群簡直是福音。
3. 失智症剋星:活化大腦血流,認知功能UP UP
最讓台灣人擔心的失智症,太極拳也能幫上忙!美國俄勒岡研究所做過大規模實驗,找來好幾百位65歲以上有輕微認知障礙的長輩分組測試。結果超驚人:「認知訓練+太極拳」這組進步最多,效果比單純做認知訓練或只打一般太極更好! 研究團隊認為,太極需要專注記憶動作、協調身體,長期練習就像幫大腦做重量訓練,還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,是預防失智的天然保養品,更能讓長輩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,減輕家人照顧負擔。
4. 帕金森患者的曙光:找回平衡感,動作更流暢
重症醫師黃軒分享過一份關鍵報告,指出太極拳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平衡感和運動能力有明顯改善效果!因為太極強調重心轉移和緩慢穩定的步伐,能重新訓練神經肌肉控制。不過黃醫師也提醒,平衡感本來就不好或帕金森症狀較嚴重的朋友,練習時最好有專業人員在旁邊看著,避免重心不穩跌倒受傷,安全第一啦!
5. 隱形瘦身幫手:專減「中廣」身材,老少咸宜
想瘦肚子又怕跑步傷膝蓋?太極拳可能是你的救星!香港大學研究發現,太極對減少腰圍(就是台灣人最煩惱的中廣身材)特別有效。雖然健走、重訓也能瘦腰,但太極最大的優勢是「幾乎沒有年齡體能限制」,關節不好、體重過重、甚至坐輪椅的朋友,都能找到適合的修改動作。每天練一段,不知不覺腰圍就變鬆了,這招一定要學起來!
6. 免疫力開外掛:抗病毒能力直接翻倍
這招連醫師都覺得神奇!美國加州曾進行一項超特別實驗:把受試者分成兩組,一組打太極,另一組上健康教育課,兩組人都打了帶狀皰疹疫苗。9週後驗收成果——練太極那組的免疫力增強效果,竟然是另一組的兩倍! 推測是太極能調節壓力荷爾蒙、改善睡眠,讓免疫細胞更有活力。最近流感、病毒那麼多,練太極等於自帶防護罩啊!
7. 對抗肌少症:銀髮族維持「腳力」的關鍵
人過70歲,肌肉每10年流失15%!「肌少症」讓很多台灣長輩連從椅子站起來都吃力。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顏宏融教授的臨床研究帶來好消息:太極拳能有效改善肌少症,特別是強化老人家下肢的力量。那些緩慢的馬步、轉移重心動作,其實都在默默鍛鍊腿部肌肉,讓長輩走路更穩、更遠,降低跌倒骨折風險。
8. 天然舒眠劑:擺脫安眠藥,一覺到天亮
台灣每5人就有1人睡不好?太極可能是你的解方!香港研究找來長期失眠的受試者,每週打3次、每次1小時太極。3個月後發現,這些人吃安眠藥的次數變少了,整體睡眠品質也大幅提升! 關鍵在於太極要求「心靜體鬆」,配合深長呼吸能直接安撫緊繃的自律神經。睡前練個10分鐘,比數羊還有用啦!
台灣人練太極超簡單!醫師教你這樣開始
日本高齡保健專家安村誠司醫師建議,每週練3到5次,每次至少30分鐘,長期堅持效果最明顯。但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,把它變成生活習慣,就像每天刷牙一樣自然。
給台灣初學者的3個實用Tips:
- 別怕動作不標準:太極講求「用意不用力」,感覺身體微微發熱、呼吸順暢更重要,優雅度可以慢慢練。
- 利用零碎時間:早上起床、午休空檔、看電視廣告時,隨時都能比劃幾式,累積起來就很可觀。
- 善用免費資源: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拍攝的「太極十三式」教學影片,動作連貫緊湊又清楚,很適合台灣人居家練習(影片名稱可自行搜尋「中國醫 太極十三式」)。
哪些人特別適合練?
- 上班族:舒緩肩頸硬扣扣,釋放壓力
- 三高族群:輔助控制血壓血糖
- 銀髮族:預防跌倒,維持肌力腦力
- 焦慮睡不好的人:自然調整自律神經
- 關節不適者:低衝擊又能活動筋骨
練太極該注意的小細節
雖然太極很溫和,但還是有幾點要提醒台灣鄉親:
- 飯前飯後1小時避免練習,以免消化不良或頭暈。
- 穿著平底鞋或防滑襪,在平坦、無障礙物的空間練習最安全。
- 過程中如果頭暈或關節痛,一定要先停下來休息,別硬撐。
- 有嚴重骨鬆、暈眩症或懷孕的媽媽,建議先諮詢醫師再開始。
沈春華用親身體驗告訴我們,太極絕不是老人家專利!它像一把溫柔的鑰匙,幫現代人打開氣血阻塞的任督二脈,從內到外找回平衡。無論你想降血壓、防失智、還是單純放鬆緊繃的神經,今天就不妨找個安靜角落,深呼吸,慢慢抬手——開始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