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膳食營養

田螺回來了!看台中農民如何用有機革命,讓家鄉土地重新呼吸

當田溝裡重新發現田螺:台中農民的有機覺醒

「阿伯你看!水溝底有田螺耶!」大甲龍泉促進區的老農陳金火,彎腰指著灌溉溝渠,笑得眼角的皺紋都擠在一起。這景象,他已經快二十年沒見過了。「以前灑農藥,田裡靜悄悄,連青蛙都少。現在搞有機,生態自己回來了。」他抓起草帽搧風,身後整片綠油油的有機稻浪隨風搖擺。

這不是偶然。台中市政府這幾年卯起來推有機農業,不是喊喊口號而已。他們玩真的——全國首創「有機農業促進區」,在大甲龍泉和外埔河八代劃出專區,把整個產銷體系打通關。盧秀燕市長在農民座談會上說得很直白:「咱台中好山好水,種出來的米要是能讓囝仔安心吃,農民有賺頭,土地也健康,這才是真正的三贏!」

從不敢試到搶著種:農民轉型真實心聲

五年前,外埔的稻農林素梅聽到「有機」直搖頭:「別鬧了!不用農藥,蟲吃光光我吃什麼?」轉捩點在農會帶他們參觀桃園的有機農場。她看到人家田埂邊種香茅防蟲、用水鴨吃福壽螺,稻子照樣長得飽滿。「原來不是放任不管,是要用腦袋種田!」她笑著回憶。

現在林大姐的田成了示範點,她扳著手指算給我看:

  1. 驗證補助:政府幫出三分之二驗證費,省下萬把塊
  2. 設施優先改:農水路翻新,巡田水不再摔得滿身泥
  3. 植物醫師到田邊:防檢局專家每週來巡,病蟲害不再靠猜

「最實在的是契作啦!」她壓低聲音說,農會跟學校簽約收有機米,價格比市場多兩成。去年光供應140間學校午餐就吃掉400噸稻穀,「現在是學校追著問能不能多給,不是我們求人買!」

讓孩子踩進爛泥巴的食農課

週二早晨,大甲國小四年級生踩進及膝的泥田,尖叫聲笑鬧聲炸開。「老師!我的雨鞋被吃掉了!」「哇!稻穗刺刺的!」這是大甲農會的招牌行程——有機田收割體驗。農會推廣部主任吳志明蹲在田埂解釋:「讓孩子親手割稻,他們才知道便當裡的飯不是從冰箱長出來的。」

我看見個小男生死死捏著稻梗,割刀怎麼都使不上力。旁邊老農阿坤伯直接握住他的手:「刀要斜斜入,順著稻腳『唰』過去,對啦!」孩子把人生第一把稻穗舉得老高,滿臉泥巴卻笑咧了嘴。午餐時這孩子把有機米飯吃個精光,還跟同學炫耀:「這我早上割的米耶!」

有機促進區的雙引擎發動

台中有機農業能衝這麼快,關鍵在兩大促進區的運作模式

特色 龍泉促進區 (大甲) 河八代促進區 (外埔)
主力作物 台稉9號有機米 高雄147香米
秘密武器 合格植物醫師駐點 食農教育體驗營
產銷亮點 全區共同運銷倉儲 週末農夫市集直營
生態指標 田螺、青蛙數量 夜鷺築巢率

農民每週三下午聚在產銷班教室上課,台中區農改場專家教他們「養田」訣竅。上次講師帶來顯微鏡,讓阿伯們看土壤裡的微生物。「原來土也要吃益生菌喔?」種了四十年稻的阿土伯驚呼。現在他會把稻稈堆肥再灑回田裡,還得意地說:「這叫餵土地吃補品!」

校園午餐掀起的寧靜革命

「廠商送來的菜有貼有機標章嗎?」現在台中國中小營養師查驗食材,有機米是基本要求。教育局承辦人小慧翻出數據給我看:「111年我們收購400公噸有機稻穀,供應超過10萬師生,今年目標要衝到500噸!」她說原本是政府拜託學校試用,現在反過來變成學校搶著訂。

霧峰國中廚房阿姨最有感:「以前倒廚餘桶重得要命,現在孩子知道米來得辛苦,碗底都刮得乾乾淨淨。」更妙的是有家長嚐過營養午餐後,特地跑到外埔找農會買米:「原來真的吃得出甜味!」

彎腰種田,挺直腰桿賣米

站在龍泉促進區的集貨場,看著青農阿翔操作烘乾機。他放棄科技業高薪返鄉,被笑是「傻瓜種有機」。「第一年真的想哭,」他抓了把烘乾中的稻穀聞香:「褐飛蝨把我的田吃成斑禿頭,差點整年泡湯。」轉機在植物醫師教他在田邊種萬壽菊當陷阱作物,害蟲被花色吸引集中撲殺。

現在他的「青農直送」品牌在購物網站賣到缺貨,還開發出有機米做的爆米香。「最爽的是收mail!」他滑開手機給我看客戶留言:「有媽媽說她挑食的孩子肯吃飯了,還有阿公說吃出小時候的米香…這種成就感比年薪百萬還爽!」

田間的生態密碼正在改寫

夕陽把河八代促進區的灌溉渠染成金紅色,我跟著農民巡水溝。突然他噓聲示意,指著水面下圓殼生物:「看到沒?田螺回來定居了。」他解釋田螺對化學藥劑極敏感,消失就是環境警訊。「前年開始,蜻蜓、青蛙、水蠆都出現了,今年連白腹秧雞都來築巢。」

生態復甦帶來意外收穫。種有機五年的李大哥發現,自從蜘蛛在稻葉間結網後,飛蝨數量少三成。「土地自己會平衡,我們農夫只是幫手。」他拔起稗草隨手甩泥,遠處白鷺鷥正掠過他的稻浪。

從產地到餐桌的永續承諾

這股有機風潮正在台中擴散。市府農業局長透露新計畫:「明年要在清水劃第三個促進區,專攻有機雜糧。」他們盤點過,台中有機耕作面積五年成長1.8倍,但還不到總農地2%,「我們目標是2030衝到10%!」

盧秀燕市長在最近的有機米嘉年華上,當著千名農民承諾:「補助不會斷,通路繼續開,讓咱台中有機米成為台灣的驕傲!」台下掌聲中,我看見陳金火阿伯用力拍手,掌心還有收割時留下的稻葉劃痕。他腳邊塑膠桶裡,幾顆田螺正緩緩探出觸角。

這條路不好走,但當農民彎腰插秧時,看見水影中自己與白鷺的倒影相映;當孩子捧著飯碗說「這米好香」;當田溝裡的田螺悄悄繁衍——他們知道,土地正在重生。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