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 膳食營養

身體發出SOS警報!蛋白質不足10大求救信號 1招算準你的每日需求

你是不是有過這些困擾:明明三餐都吃飽了,不到兩小時又餓到心慌?早上起床發現臉腫得像麵龜,戒指卡住拔不下來?這些可能都是身體在對你喊:「蛋白質不夠啦!」。別以為只有健身狂人才要注意蛋白質,今天就要來揭開蛋白質不足的10個關鍵警訊,還有超實用的「黃金攝取公式」,讓你吃好吃滿不費力!

蛋白質不只是長肌肉!身體的隱形守護者

「阿大家都馬知道蛋白質對練肌肉很重要啦,但這根本只是最基礎的功能!」就像韓國中醫師鄭世妍說的,蛋白質根本是身體的建築工人,從頭髮到腳指甲,從免疫細胞到血管彈性,通通都要靠它來維護。想像你家的磚頭一塊塊被抽掉,房子遲早會垮掉,身體長期缺蛋白質也是同樣道理!

▍警訊1:餓魔纏身 吃飽兩小時又想吃

「為啥我吃完便當才過兩個鐘頭,肚子又咕嚕叫?」鄭醫師點出關鍵:蛋白質消化速度慢,能幫你撐比較久不會餓。如果你早餐吃個麵包配奶茶、午餐滷肉飯加珍奶,這種「高碳水+低蛋白」的組合,血糖會像雲霄飛車衝上去又摔下來,胰島素亂分泌的結果就是一直想吃東西!改善秘訣很簡單:每餐加個掌心大的豆魚蛋肉,像茶葉蛋、滷豆腐或雞胸肉,飽足感立馬升級。

▍警訊2:水腫體質 戒指戴了拔不下

最讓女生崩潰的就是明明沒吃鹹卻水腫!鄭醫師解釋:「血液裡的蛋白質濃度不足時,水分就會亂跑到組織間隙。」尤其最近流行吃素,很多人肉類吃太少,容易出現「手腳細細但小腹凸」的狀況。隔壁王太太就是活生生例子,吃素三個月後發現穿鞋變緊,一按小腿肉就凹下去彈不回來,後來聽營養師建議每天喝兩杯豆漿才改善。

▍警訊3:頭髮脆弱 梳頭掉一大把

「每次洗頭排水孔都被頭髮堵住!」這可能不是壓力大,而是頭髮缺蛋白質的警報。鄭醫師提醒,如果髮絲變得又細又脆,容易從中間斷裂(不是從根部掉喔),八成是蛋白質不夠。就像我同事小美,減肥只吃生菜沙拉兩個月,髮量直接少三分之一,嚇得她趕緊把雞胸肉加回餐盤。

▍警訊4:指甲長斑點 摺紙就斷裂

伸出手看看你的指甲:表面有凹凸橫紋指甲邊緣一直分層?摺個DM就「啪」一聲斷掉?這些都是指甲在喊救命!鄭醫師說蛋白質是角蛋白的原料,不足時指甲會變薄易裂。建議可以多吃富含胱胺酸的食物,像雞蛋、花椰菜都是好選擇。

▍警訊5:傷口好得慢 蚊子包變黑疤

「上個月被蚊子咬的包,到現在還留著咖啡色疤!」皮膚修復能力變差也是警訊。蛋白質中的膠原蛋白是皮膚的鋼筋,不足時傷口癒合速度會變慢。陳伯伯就是典型案例,糖尿病加上牙口不好吃肉少,腳上小傷口拖了三個月才好。

▍警訊6:感冒不斷 變成辦公室病號

「明明沒吹到風,辦公室有人咳嗽我就中獎!」免疫力下滑也是大問題。蛋白質是製造免疫球蛋白的原料,就像身體的防衛兵。當兵工廠原料不足,病毒細菌當然輕鬆攻破防線!建議容易感冒的人,可以喝雞湯補充優質蛋白,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有道理。

▍警訊7:骨頭喀喀響 怕摔跤骨折

「上次扭到腳踝居然骨裂!」鄭醫師警告:蛋白質不足會影響鈣質吸收,讓骨密度偷偷下降。特別是更年期後的女性,光補鈣不夠,蛋白質也要吃足。林阿姨就是聽信偏方只喝大骨湯,結果檢查發現骨質疏鬆更嚴重,因為湯裡根本沒多少蛋白質啊!

▍警訊8:肌肉鬆垮 爬樓梯喘吁吁

「明明沒變胖,手臂卻越來越鬆?」肌肉流失是蛋白質不足的隱形殺手。尤其50歲後每年肌肉量少1%,如果蛋白質吃不夠,會變成「肌少型肥胖」。看樓下張伯伯就知道,體重正常但提個菜籃就手抖,就是典型肌肉量不足。

▍警訊9:腦霧卡卡 專注力直直落

「老闆講話我放空,金魚腦上身好焦慮!」蛋白質中的胺基酸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。長期不足會影響思考速度,早上沒吃蛋就上班的人應該特別有感-開會時腦袋像當機一樣轉不動!

▍警訊10:情緒低落 看什麼都不順眼

「最近動不動就想哭,看老公特別礙眼?」這可能不是經前症候群!蛋白質協助合成「快樂荷爾蒙血清素」,攝取不足容易情緒不穩。營養師觀察到,很多吃極低卡減肥餐的女生,脾氣會變得特別暴躁,就是這個原因。

蛋白質黃金公式!這樣吃剛剛好

「那我到底要吃多少才夠?」鄭醫師給出超簡單算法:

🧮 每日蛋白質需求 = 體重(公斤) × 0.8~1.2公克

舉例來說:

  • 50公斤小資女:50 × 1.0 = 50公克
  • 70公斤上班族:70 × 1.2 = 84公克

重點來了!鄭醫師特別提醒台灣人:「便當裡的飯菜其實藏有20公克蛋白質」別以為白飯只有澱粉,其實100公克飯也有3公克蛋白質,蔬菜豆類也都有,所以:

實際需額外補充量 = 總需求 – 20公克

🥣 三餐這樣配 輕鬆達標不費力

用50公斤女生為例(需補30公克蛋白質),三餐可以這樣分配:

餐別 建議組合 蛋白質含量
早餐 無糖豆漿300ml + 茶葉蛋1顆 14公克
午餐 雞腿便當(吃半個掌心大雞腿) 18公克
晚餐 掌心大烤鮭魚 + 半盒嫩豆腐 25公克

💡 外食族聰明補蛋白技巧

  1. 超商族:茶葉蛋+雞胸肉+光泉高蛋白牛奶
  2. 素食族:毛豆一包+堅果優格+豆漿
  3. 麵攤族:切盤豆干滷蛋+餛飩湯多撈幾顆

破除迷思!蛋白質QA一次懂

❓ 吃太多蛋白質會傷腎?

「健康的人不用怕!」營養師強調,除非已經是洗腎患者,否則按公式補充很安全。但要注意烹調方式-滷肉燥的肥油比蛋白質本身更傷腎!

❓ 植物蛋白比較差?

錯!黃豆是素食者的超級食物,胺基酸組成幾乎和肉類一樣完整。傳統豆腐、無糖豆漿都是好選擇,記得要搭配全穀類營養更均衡。

❓ 喝乳清蛋白比較有效?

「天然食物優先!」除非是健身狂或牙口不好的長輩,一般人從食物攝取就夠。市售乳清常含添加物,還不如吃顆水煮蛋實在。

營養師小叮嚀:這些人要加量

⚠️ 孕哺乳媽咪:每天多增加10-25公克
⚠️ 65歲以上長輩:每公斤要吃到1.2-1.5公克防肌少症
⚠️ 運動健身族:重訓後30分鐘內補充20公克效果最好

最後提醒大家,補蛋白質不是狂吃肉!豆魚蛋肉類均衡攝取,搭配彩虹蔬果才是王道。下次發現自己莫名水腫又易餓,快檢查是不是蛋白質偷懶沒吃夠啦!

作者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